声情并茂 多彩多姿——介绍刘仙玲和她的唱腔艺术李庆生 张耀宗

河北梆子名家刘凤玲(梨儿脆刘仙玲和她的唱腔艺术)(1)

刘仙玲是我省晋剧舞台上的著名小旦演员。她和晋剧表演艺术家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以及张美琴、花艳君等同台演戏多年,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不同时代,不同性格的艺术形象,为晋剧事业的的兴旺和繁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河北梆子名家刘凤玲(梨儿脆刘仙玲和她的唱腔艺术)(2)

刘仙玲出身贫苦,从小被清道夫的爷爷刘永聚收养,不知道谁是自己的生身父母。刘仙玲8岁拜王增山为师学艺,王增山艺名“北田旦”,是榆次北田村人,在榆次一带很有影响。由于刘仙玲聪颖过人,被人赞为“一肚心”。在戏班里,生、旦、净、丑,缺什么刘仙玲都能补。她演出的《汲水》、《五台山出家》、《花亭》等小生戏,曾红极一时。15岁时,专攻花旦,很快受到晋剧观众的赞许。

1952年,她随山西省晋剧团赴京演出,和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等演出了优秀传统晋剧《打金枝》,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观看了演出。在首届全国戏曲汇演中,刘仙玲荣获演员三等奖,载誉而归。

河北梆子名家刘凤玲(梨儿脆刘仙玲和她的唱腔艺术)(3)

刘仙玲的嗓音清脆、明亮,有光泽,人称“梨儿脆”。她的行腔圆润,妥贴流畅,顿挫有致;高音不尖,低音清晰,刚柔相济很富有表现力。她在晋剧《日月图》中扮演了白茂林的女儿白凤鸾。刘仙玲唱的稳健大方,文静抒情,她以清脆、质朴的唱腔艺术,刻划了白凤鸾这位端庄、美丽、多才多情的小家碧玉形象。刘仙玲嗓子好,但她不单纯追求声音的“亮”和“脆”,而能分析人物,从剧情出发,进行艺术构思,处理人物感情,做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河北梆子名家刘凤玲(梨儿脆刘仙玲和她的唱腔艺术)(4)

在晋剧《火焰驹》“逃禁”一场戏里,刘仙玲以大段唱腔抒发了黄桂英无限哀怨、愤懑的复杂心情。第一句倒板唱得深沉、忧伤,表现了黄桂英被囚禁的困惑和对情人的惦念。传统倒板,只唱一句,即转入平板、夹板......而刘仙玲别具匠心,大胆突破,在一句倒板中容纳了三句唱词,行腔起伏跌宕,变化幅度较大,恰当地揭示了黄桂英痛苦、悲伤、愁肠百转的心情。唱词是这样的:

耳听得樵楼上起更点,

黄桂英被囚禁好不伤惨。

看月影,照纱窗,花枝闪闪

尤其是“照纱窗”一句,由中音一下跳到高音5,这个跳跃表现了黄桂英的满腹怨恨。“一纸如隔万重山”,她隔窗遥望,思念情人,渴望自由,向往美好的爱情,这样处理奇特而合情,

以后的唱腔转入平板,唱词是:

又听得秋虫叫令人心酸。

狠心的老爹爹把心肠变,

打散夫妻好姻缘。

“秋虫叫”三个字唱的低沉婉转,“酸”字的落音由弱到强,由轻变重随即收住,为下句“狠心的老爹爹”,做了铺垫。

接下去的唱词是:

苦命的小梅英惨遭命断,

李郎夫陷狱中命难保全。

双双的无罪人同遭大难,

又将我锁小房不见青天。

刘仙玲用了四句引子,较恰当地表达了黄桂英的难言之苦。“李郎夫”的“郎”字和“夫”字,以及“陷狱中”的“中”字。刘仙玲轻咬柔唱,表现了黄桂英的无限深情,而“命难保全”一句则显得痛苦万分,这样就有层次地表现了黄桂英的难言之苦。黄桂英为使李郎摆脱困境,差遣丫环梅英,夜半时分,花园赠金,不料梅英被杀,李郎被诬为凶手,黄桂英对此是痛悔莫及的。于是用紧二性唱了两句:

也是我做事不密失检点,

走露风声惹祸端。

对表现黄桂英此时此境中的懊悔心情是十分恰当的。随后又用改革流水唱出了“李郎夫在南狱莫把我怨,李郎夫啊!”这句哭腔流水,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你可知桂英我满腹忧怨,你可知桂英我苦受熬煎?”尽情地倾吐了自己的苦衷。

紧接着从二流水转入大流水,唱出了:

每日里在小房将你眷念,

怎能够见一面倾诉屈怨。

刘仙玲巧妙地控制气息,用气息震动声带,发出颤音,显得凄楚悲哀,准确形象地表达了黄桂英痛不欲生的心情。

对爱情的忠贞,增加了黄桂英斗争的勇气,她终于挣脱枷锁,逃出家门,情愿和未婚夫死在一起。刘仙玲在演唱最后八句时,不加过门,喷口有力,好似行云流水,字字有情,声声入耳。尤其是“万斤锁链”之后,没有换气,一气呵成,既表现了黄桂英的反抗精神,又突出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这样的艺术处理是十分细腻的。

在传统戏《茶瓶计》中,刘仙玲扮演了热情活泼的小丫环春红。小春红以自己的机灵和智慧,帮助小姐争取婚姻自由一出场的三句唱便满台生辉,“见了小姐把话明”一句用了娃娃腔,表现了小春红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

小春红上了楼,见小姐对着茶瓶发呆,就和小姐开起玩笑来。她唱到:“见小姐,发苶呆,羞答答,口不开,她的脸蛋儿,一阵红来一阵白......你的愁我能解,你的心事我能猜,你是不是想着那心里想的,嘴里念的,天天盼的,泗水县的那位单公子。”前两句数板,似说似唱,生活气息很浓,尤其是“泗水县的那个单公子”,刘仙玲停顿了三次,有意不把“单公子”三个字唱出来。经过这样艺术处理,好像一只灵巧的小手,拨弄着小姐的心弦,小姐又羞怯,又十分想听到“单公子”三个字,小姐越是愿意听,丫环偏又不出口,真是妙趣横生,把个顽皮的小丫环表现得活灵活显,跃然眼前了。

小春红陪同小姐去偷看她的未婚女婿时,刘仙玲把秧歌的“大钉缸”曲调,揉进了自己的唱腔中,似说似唱,又不失晋剧风味,听来优美、诙谐,清新悦耳。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春红对小姐的爱护以及主仆偷偷行路的情景。刘仙玲以她的演唱和玲珑、精巧、细腻的表演,使《茶瓶计》成为自己的代表性剧目之一。

1961年,刘仙玲随山西省晋剧一团,二次到北京,九进怀仁堂,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并和著名歌唱家郭兰英合作,演出了晋剧《金水桥》。郭兰英扮演银屏公主,刘仙玲扮演了詹贵妃。她们互敬互勉,配合默契。

在晋剧《算粮》中,刘仙玲扮演了王相府二小姐王银钏。这是一个嘴尖皮厚,喜欢人前夸富贵的豪门少妇。在劝说王宝钏改嫁时,有一段很有特点的演唱,幕后唱出了一句倒板,刘仙玲以轻俏、娇柔的花梆子上场。倒板以后,一般的唱法是平板起唱,刘仙玲却以夹板起唱,妥帖地刻划了王银钏刁滑、尖刻的嘴脸。

王银钏受到王宝钏的辛辣讽刺、挖苦之后,恼羞成怒,顾不得贵妇人的体面身份,也不念姐妹之情了,竟然破口大骂。刘仙玲在恶狠狠地一句“三妹子”之后,唱起了紧二性,一气呵成,像连珠炮一样,凡十秒钟唱了十句,展示了王银钏无理也要抢三分的泼妇性格。

张耀宗,男,1934年生。内蒙古呼市人。在部队文工团、山西省歌舞团任过乐队队长。在北京师院音乐系进修后,一直从事音乐教学,山西省戏曲学校高级讲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