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几年十几年书,去了景区看匾额看石刻还是感觉自己秒变文盲?

这事可能还得怪书法家……写字不按正体来,都喜欢用点异体、俗体什么的。认字的人就尴尬了。

傻傻分不清的乕

考试最难区分的字 这几个考水平的字好像哪里看过(1)

@瑟瑟瑟瑟瑟瑟瑟丶

这个字写得实在太吊了,多少人看成了骑屌难下。

其实只不过是个威风凛凛的“虎”,当然,这个虎不是我们现在经常看到的“虎”,而是变异的异体字“乕”hǔ。

同样待遇的还有济南黑虎泉,多少人看了一眼就脱口而出黑屌泉?

㳅盃-流杯

考试最难区分的字 这几个考水平的字好像哪里看过(2)

@谂盐

“流杯”,造字方法的不同或者草书楷化的变异,让本来习以为常的汉字,都成了生僻字。

屯 日-春

考试最难区分的字 这几个考水平的字好像哪里看过(3)

@铭铭小哥哥-

“春”的一种写法,更常见的异体是萅,“屮”是草木初生,“屯”是读音,又像植物发芽,全字显示出日光照耀、万物生长的气象,所以是春。

考试最难区分的字 这几个考水平的字好像哪里看过(4)

后来在古文字向隶书体转变的过程中,圆转弯曲的线条逐步变得平直,春字变形,才变成了现在的“春”。

々,叠字符号

々是一个受日文影响的叠字符号,一般用来表示前面一个字的重叠。

“々”被认为是从“仝”的草书转化而来。仝其实是“同”的异体字,所以这个符号本来的意思就是同(前一个字)嘛。

考试最难区分的字 这几个考水平的字好像哪里看过(5)

史颂鼎铭文拓片的局部

不过在过去,人们常用两横“=”或两点“〻”作为重文号或省代号,反正都是为了图省事,加上不单调嘛。这种用法早在商代就开始了,可见有多么受欢迎。

考试最难区分的字 这几个考水平的字好像哪里看过(6)

倒是在霓虹国,甚至人名的叠字里也经常用到“々”。

书法匾额中的异体字、俗字又是怎么来的呢?

首先,当然可以从汉字自身上找原因。汉字的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到魏晋南北朝基本演进完成。每次字体变换,字形都或多或少发送变化。尤其是篆书向隶书转变的所谓“隶变”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异体字。

后代的官方虽然规定有标准字体,但是在墓志、简牍这种不受约束的相对私人化场景中,许多异体字还是顽强地活了下来。

刻工、书手贡献了不少异体字。就碑刻来说,碑版文字,一般是先写后刻,字写好了只是半成品,还得刻工刻下来。但是实际上,许多文化程度不高、又随意粗率的刻工,也造出了相当一部分异体字。

考试最难区分的字 这几个考水平的字好像哪里看过(7)

当然,还有书法家的猎奇和审美。为了审美,或者为了装逼,书法家往往把一个字写成不同形态。而且文人好古崇古,也往往喜欢扒出古代碑刻中的异体字临摹书写。

不过倒也因为这样,许多被官方遗弃的异体字才传了下来。

图片来自网络。参考:

贺炜炜《异体字产生原因及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探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