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时代之需、使命所系、群众所盼。今年以来,威海市环翠区以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区为抓手,不断加强文明实践阵地、志愿服务阵地、文化活动阵地建设,深化拓展志愿服务项目化、精准化、专业化、常态化、品牌化的“五化”建设,持续擦亮“厚德环翠·志愿同行”品牌,打造中心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环翠样板”。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集中示范(深化拓展志愿服务)(1)

完善平台载体 运营更常态

“咱们再讨论讨论细节,争取再完善点。”这几天,鲸园街道办事处的会议室内格外热闹,街道相关负责人和北门外社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团队及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频繁“碰头”,商议着“雷锋岗”试点建设工作。

这处建在大世界的“雷锋岗”其实是个小型志愿服务驿站。驿站虽小,但却“五脏俱全”。“4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我们划分了文创产品展销区、爱心打卡区、积分兑换先锋超市、图书漂流角、爱心自助区等多个功能区,将来可以为周边及过往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暖心服务。”鲸园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大世界“雷锋岗”预计将于7月上旬建成。

与以往志愿服务“无处可去”“找不到人”相比,“雷锋岗”式的志愿服务驿站不仅能有效打通志愿服务的供需渠道,也成为城市社区志愿者的能量补给站。届时,若有想提供服务的志愿者,来此登记注册即可参与服务活动,需要帮助者也能在此找到提供服务的对象。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集中示范(深化拓展志愿服务)(2)

志愿服务工作要向精准化、常态化发展,必须同时满足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和城乡居民的实际需求,实现供需平衡。今年以来,环翠区在原有社区(村)、环卫之家、爱心商户、银行网点等志愿服务站(点)的基础上,探索以中心城区为试点,在胜利社区、大世界、统一路、威高商圈、大润发等人员密集地段打造一批试点。

其中,线下方面,环翠区将在胜利社区、大世界、统一路、威高商圈、大润发等人员密集地段打造一批试点,统一制作LOGO标识,因地制宜设计服务定位,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分批次复制推广到整个城区,实现中心城区15分钟志愿服务圈全覆盖,方便群众选择和志愿者参与。

线上方面,环翠区则会进一步加快网上平台协调对接工作,将“志愿环翠”网站、微信订阅号与威海市民卡APP、最威海APP对接,实现市区平台的数据共享、互联互通。同时,完善“志愿环翠”网站点单、派单功能,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推动各种优质资源和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集中示范(深化拓展志愿服务)(3)

项目化运作 品牌效应更集聚

在环翠区,不仅有“雷锋岗”还有雷锋巷。而这里的雷锋巷,还“藏”着一个特色活动。那就是,爱心义卖活动。

每逢爱心义卖活动开展时,雷锋巷里总是分外热闹。食品区、图书区、玩具区、百货区等区域里,分门别类的摆放着图书、玩具、化妆品、手工艺品、食品等,满满当当。不仅如此,就连书法艺术、爱心义剪等也“不甘示弱”地加入到义卖队伍里,引得不少行人纷纷驻足,慷慨解囊献出“爱心”。

其实,爱心义卖里的这些义卖摊位多数来自“鲸园蓝”志愿服务家庭。去年,鲸园街道“鲸园蓝”志愿服务品牌共开展了3场爱心义卖活动,共筹得善款15000余元,帮助多个贫困家庭改善了生活。

“爱心义卖仅是街道‘鲸园蓝’志愿服务品牌活动中的一环,我们还通过‘蓝色周六’‘蓝色情怀’等六大特色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全面助力提升市民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鲸园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董少沣介绍。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集中示范(深化拓展志愿服务)(4)

一手抓“鲸园蓝”等志愿服务活动“老”品牌优化,一手抓“新”优质志愿服务项目培育。自1月15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征集工作以来,环翠区已征集区级项目194个,镇(街道)村(社区)级项目182个,初步建立起全区志愿服务项目库。

其中,既有“‘双自’之门8 1”“金晖助老”“精致童年”“鲸园蓝”“百姓故事会”“爱心馄饨”这些深受群众欢迎的老品牌项目,也有围绕最新热点和群众需求,重点培育实施的“暖心‘店小二’”“志愿环‘翠’绿满滨城”“有爱早市”等新项目,以老带新、新老结合,进一步完善区域志愿服务项目体系。

“培育新项目只是第一步,年底我们还将从全区项目中评选镇(街道)级优秀项目和村(社区)级优秀项目,给予荣誉和资金奖励,以品牌效应带动志愿服务工作向纵深开展。”环翠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王波表示。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集中示范(深化拓展志愿服务)(5)

“学院派”加成 志愿服务更专业

6月10日,环翠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培训学院暨环翠区志愿服务培训学院正式揭牌。这家环翠区与威海职业学院共同成立的培训学院,也是全市首家政府与高等职业院校联办的公益性志愿服务培训机构。

此次成立培训学院,是环翠区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培训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该学院旨在集聚文明实践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开展业务培训、教材开发、项目研发、文明实践发展研究等工作,为环翠区乃至全市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管理运行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

过去,因顶层设计不够等原因,不少志愿者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多停留在打扫卫生、看望孤寡老人这种较低服务层次,“不专业”成为阻碍很多志愿者开展服务的“门槛”。

秉承“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理念,环翠区发挥高校师资、科研、培训、项目孵化等多方优势资源,与山东大学(威海)、威海职业学院联合打造环翠区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加强志愿服务顶层设计,成立环翠区志愿服务培训学院,开设“志愿环翠大讲堂”,培育专业化志愿服务组织和人才。

同时,鼓励各类专业化公益组织带动爱心企业和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志愿服务,形成互动服务、队伍壮大的良性循环,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

随着志愿服务项目化、精准化、专业化、常态化、品牌化的“五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逐渐扎根环翠,融入百姓生活。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郑莉 通讯员 曲黎悦 姜倩倩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