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爆料博主张小寒发了一组漫画,疑似映射金巧巧的老公于冬出轨女星江疏影。

然而,从始至终,两名当事人都始终没发声,反倒是于冬的老婆金巧巧一直在解释、发律师函,忙得不亦乐乎。

不得不说,于冬真是太聪明了,自己没有出面就把危机轻松化解。更让他开心的是,博纳影业苦等5年后,终于在8月18日重新返回A股,开盘才一周时间,每股已经涨到了10.6元,市值为145.7亿人民币,于冬也借此一跃成为娱乐圈的新首富。

虽然于冬这些年“桃色新闻”不断,不过却并不妨碍他财运亨通,毕竟,女人可能只是他前进道路的跳板。

从曾经的凤凰男到如今娱乐圈的新首富,于冬到底如何做到?还可以保持自己人设不倒呢?

1

1971年,于冬在北京一个普通家庭出生,从小在胡同里长大。

“十年动荡”时期,于冬还只是不懂事的小屁孩,等到结束时,于冬已经升入中学。

在学校里,于冬和同学一起成立了一个文学社,起名为“星园”,于冬担任社长,负责定期发文,而且弄了好几年才停止。

于冬谈电影利润(从小职员到身价几十亿)(1)

那时候,于冬对于艺术的热忱已经展露,更难得的是,他还是个肯干愿意坚持的人。

高考时,于冬对自己的未来规划并不明晰,但他怀揣着想要离艺术更近一点的夙愿,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

虽然没能考进更加文艺的导演系,于冬却成了电影学院管理系第一批学院,也是在这里他意识到技术对电影很重要。

1994年,于冬从北电顺利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北影厂,当一个小发行员。

于冬谈电影利润(从小职员到身价几十亿)(2)

当时,中国电影行业还在实行“统购包销”,中影公司会先向制片厂预付100万元购买电影,之后再根据销量和制片厂结算,多退少补。

于冬后来回忆道:“大家都是花二三十万拍一个电影,交给中影后得到的钱用来发工资,没有钱的时候就再拍电影。”

因为不需要考虑票房,所以在市面上出现了大量粗制滥造的小成本电影,结果整个行业都陷入恶性循环中。

虽然整体行业氛围不好,不过于冬在工作中却很拼。

有一次,发行科杨科长带于冬去吃羊肉泡馍,并邀请他一起喝二锅头,一顿饭吃下来于冬非但没有倒下,反而把杨科长给喝趴下了。事后,杨科长对于冬赞赏不已,直夸赞“这小子是干发行的料”。

于冬谈电影利润(从小职员到身价几十亿)(3)

要知道,跑发行离不开酒桌文化,要是没有点酒量,很难推销出去电影。虽然于冬初入社会,并不了解行业行情,但他能喝敢拼,加上杨科长的不断指点提携,也算日渐摸到了发行推销的门道。

每天,于冬睁开眼就背着拷贝电影资料满中国跑,和各地电影院经理喝大酒,真的做到了“一杯酒一万块钱,一个拷贝”。

于冬谈电影利润(从小职员到身价几十亿)(4)

于冬为了工作如此拼酒,陈凯歌都特别佩服: “从早到晚三顿酒,也只有于冬受得了”,甚至把这叫做“推销员之死”。

凭借着“业务出众、人勤快、能喝酒”,于冬很快就被领导韩三平赏识,成为了北影厂有史以来最年轻副科级干部,那年于冬才26岁。

2

事业顺遂的于冬,感情也有了新进展。

在南京电影公司发行经理的办公室,于冬第一次见到对方的女儿臧黎璐后,便对这个白富美心生好感。

虽然臧黎璐对相貌平平的于冬没什么感觉,但是架不住对方死缠烂打,最终同意交往看看。

然而,正当于冬事事顺心时,命运却给了他出人意料的安排。

于冬谈电影利润(从小职员到身价几十亿)(5)

随着国外电影不断引进,内地市场份额也在日益减少,影视业更加低迷。

仅1998年上映的《泰坦尼克号》一部电影,就拿走了3.6亿票房,差不多占据了98年全年票房的一半份额。

为了改变内地电影的颓势,1999年,国家广电将几大电影公司合并,变成了中国电影集团。

虽然于冬搬进了曾梦寐以求的白色大楼办公,却没想到低三届的学弟成了自己的新领导。

他的升迁梦,就这样彻底破灭了。忿忿不平的于冬,一气之下选择了辞职单干。

于冬谈电影利润(从小职员到身价几十亿)(6)

28岁的于冬,虽然没了铁饭碗,但在女友一家的支持下,拿着借来的27万加上积蓄3万,创办了博纳影视公司。

靠着跑发行练就的眼光,于冬很快就挖掘到了第一桶金。

当时他看中了黄建新导演,王志文和姜珊主演的电影《说出你的秘密》。

于冬谈电影利润(从小职员到身价几十亿)(7)

这部电影拍完3年,却一直都被中影搁置,迟迟没能上映。

于冬就私下找到了黄建新,直接摊牌:“中影之前给你的60万太低了,我现在出来单干,可以给你至少120万,先付30万作定金。你相信我一次,肯定不会错的。”

于冬的诚意打动了黄建新,《说出你的秘密》成了博纳第一部发行的电影。

电影成功发现后,总票房达到1000万元,于冬净赚五六十万,算是给博纳开了个好彩头。

挣到了钱的于冬在北京朝阳区管庄,购置了一套60平的两居室作为婚房,每月房贷3000元。

于冬谈电影利润(从小职员到身价几十亿)(8)

看着于冬如此有正事,臧黎璐也觉得他可以托付终身,于是答应了对方的求婚。

就这样,臧黎璐远嫁北京,与于冬继续创业,虽然条件艰苦些,却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3

不得不说,于冬还是非常有时运的。

2001年,国家广电决定将电影制片权、发行权正式向民营企业放开。

借着以前的人脉,于冬坐上了政策的快班车,成功拿到了电影发行的牌照,博纳成为内地第一家民营发行公司。

由于公司小,也没什么名气,于冬并不挑片子,谁找他们,他们就给谁推销。

当时,港片已经日渐低迷,大批香港电影人背上寻求发展。

正当于冬苦于要做什么电影的时候,香港制片人文隽通过关系找到了他,希望他可以帮忙发行自己的新电影《我的兄弟姐妹》。

于冬谈电影利润(从小职员到身价几十亿)(9)

虽然是部小成本的电影,可是于冬精准发现这部影片有“宣传点”。

于是他联合各地发行公司一起调整档期,又利用媒体进行大肆宣传,最后片子票房高达2000万,是当年的票房亚军。

这部片子后,博纳在业界声名鹊起,于冬也打通了和香港电影人的关系网,赢得了包括《无间道》在内80%的内地发行权,博纳也因此迎来了黄金时期。

于冬谈电影利润(从小职员到身价几十亿)(10)

随着越来越多的香港电影人北上发展,博纳将这些人集结起来,先后推出了《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等主旋律电影,实现了口碑和票房双丰收。

在短短几年时间,博纳飞速发展,从几人的小公司变成拥有上万员工的企业,并于2007年收到了1000万美金的首轮融资,成为和业界大佬华纳、光线传媒齐名的影视公司。

当然,对于于冬来说,他的野心不止于此。

有了足够资本后,他开始对企业进行大改革,从原来的家族企业变成正规的商业公司,不断引进人才,让博纳有资格上市。

事业顺遂的同时,于冬的心也跟着飘了,在不知不觉中他已经悄然改变。

于冬谈电影利润(从小职员到身价几十亿)(11)

最初于冬还只是早出晚归,后来就常常夜不归宿。

当时臧黎璐已经怀了二胎,她并没注意到老公的变化,反而觉得他只是忙于工作,还心疼他非常辛苦。

直到有一天,臧黎璐接到了陌生女人的来电,这才知道老公早已变心,外面有了人。

虽然臧黎璐非常气愤,可是为了两个孩子考虑,加上多年的感情积累,她宁愿相信于冬在外只是逢场作戏,很快就会浪子回头。

但她却不知,其实有些事改变就是改变,再难回到最初。

4

2008年,于冬忙里抽闲,在清华攻读了长江商学院EMBA,充实自我的同时,也带着博纳一路飞起。

但另一边臧黎璐依旧只是成功男人背后的小女人,两人的差距越来越大。

2009年,博纳完成了第二轮的融资,获得一亿美元的投资,同时,博纳也成为“拍片数量第一,总票房收入第一,海外出口销售额第一,海内外获奖数量第一”的中国最大的民营电影公司。

于冬谈电影利润(从小职员到身价几十亿)(12)

2010年,博纳成功在美上市,成为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影视公司。

当于冬敲钟的时候,臧黎璐在台下喜极而泣,她感觉自己的付出似乎也有了回报,却没想到自己婚姻早已进入倒计时。

虽然臧黎璐还是于冬的妻子,但他却已经开始带着袁立出席各大活动现场,无论是中国扶贫慈善会晚宴,还是金像奖颁奖典礼,于冬和袁立两人成双入对,俨然就是一对热恋情侣。

于冬谈电影利润(从小职员到身价几十亿)(13)

对于高傲的臧黎璐而言,这种羞辱根本无法忍受,于是她赌气提出了离婚。

不过,臧黎璐内心还觉得于冬爱自己,并心存以后会复婚的幻想,明面上与于冬依旧是恩爱夫妻,对家人都选择隐瞒。

甚至财产分得不清不楚,臧黎璐也没太计较,博纳全部股份她都没要,只要了4000万现金和五套老房子。

果然,2011年,袁立结婚了,但对象并不是于冬,而是雷曼布什公司CEO林博文。

不过,臧黎璐却没料到,袁立或许是过客,于冬的心却早已另属他人。

2013年,金巧巧生下了于冬的女儿,成了名副其实的于夫人。

或许金巧巧长相、才貌、能力都不算突出,在女明星里面也不出众,可是在于冬眼里,金巧巧却是这世上最纯粹的女人。

于冬谈电影利润(从小职员到身价几十亿)(14)

眼见人财两空,臧黎璐坐不住了,选择起诉于冬,要求他履行离婚协议上的内容。

对于曾经捧在心尖上的女人,于冬却显得非常无情,不但没有与臧黎璐私下妥协,反而选择反诉对方。

更绝的是,2014年,于冬将臧黎璐彻底赶出了博纳影业,让她再无话语权。

于冬谈电影利润(从小职员到身价几十亿)(15)

相反,对于金巧巧,于冬给了她足够的偏爱,不但高调为二婚生的子女庆生,还经常带金巧巧出席各种场合。

在感情的世界里,于冬一直都是一个强势的人,他爱得人就会想尽办法宠爱,成为故人后,就真的成为过去。

5

事业上,于冬也是非常杀伐决断。

2015年左右,内地影视行业的势头异常迅猛,电影行业更成了资本圈里的“香饽饽”。

一时间,各路资本都开始涌向内地电影业,包括搞旅游的北京旅游、生产滑动轴承的申科股份、做烟花的熊猫烟花等,几十家公司都想要转型成为影视公司。

于冬谈电影利润(从小职员到身价几十亿)(16)

易凯资本的CEO王冉都感慨道:“中国养猪的、做乳制品的、开餐馆的、做金属管材的、卖五金的、放烟花的企业最终都成了一家企业,那就是影视公司。”

这些资本出手也相当阔绰,动辄就用数亿甚至十亿收购明星的空壳公司,根本不觉得有任何问题。

于冬谈电影利润(从小职员到身价几十亿)(17)

更疯狂的是,几乎所有的影视公司都对自己的前景无比乐观,虽然可能连IP是什么都没搞清楚,却都觉得能成为中国的迪士尼,不止涉足影视行业,甚至将业务延展到了游戏、直播、偶像和地产等各个领域。

在这种人人都想捞快钱的环境下,真正做内容的人却寥寥无几,影视行业也因此变得异常浮躁。

难得的是,于冬却始终保持冷静,博纳也因此成为一个有些异类的影视公司。

不过,也是博纳真的没什么钱,虽然在美成功上市,却依旧只有最初融资的1亿美元。

分析师和投资人都在关注内地没有出去的公司,博纳却像是一个丢在美国的孤儿,内地资本不认可,美国融资困难,让于冬一度很不舒服,甚至在《人物》采访完后,还想要送马云一本,觉得倘若马云了解自己,一定会投资的。

于冬谈电影利润(从小职员到身价几十亿)(18)

虽然资金紧张,可是博纳却很踏实,在六年时间理,把融资的钱投资了63部电影,开了32家影院,算是把钱花在了刀刃上。

这时候,内地牛市雄起,也让于冬动了退市的心思,红杉中国的创始人在沈南鹏的劝说下,更加坚定了于冬的决心。

于冬谈电影利润(从小职员到身价几十亿)(19)

2016年,博纳从美国正式退市。而让博纳能成功私有化的买家团里,便有阿里和腾讯。

于冬的潜力终于得到了马云的赏识,博纳的估值超过了150亿。

此后,博纳开始等待时机重新上市,也接连推出了《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战狼2》等高票房电影。

虽然大家都很难理解,凭借博纳的成绩为何重新上市等待如此久,可是不难否认,于冬真的笑到了最后。

于冬谈电影利润(从小职员到身价几十亿)(20)

当华谊老板忙着卖房救公司的时候,于冬却可以悠闲的当八卦新闻的男主。

人生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或许于冬私生活并不能让人苟同,但是他对于影视业的贡献还是有目共睹的。

曾经于冬在采访时表示自己希望50岁后,成立一个电影学校,自己担任校长,教书育人。

但现在看来,已经过了知天命的于冬似乎正春风得意,至于教书梦可能还不太着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