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之滨,黄河之洲的滨州市,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渤海革命老区的中心地域,“老渤海”红色文化在这里孕育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普及“老渤海”历史知识,讲述英烈故事,弘扬英烈精神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聊城市烈士纪念堂历史?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聊城市烈士纪念堂历史(老渤海英烈篇平原上的爆炸英雄)

聊城市烈士纪念堂历史

渤海之滨,黄河之洲的滨州市,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渤海革命老区的中心地域,“老渤海”红色文化在这里孕育。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普及“老渤海”历史知识,讲述英烈故事,弘扬英烈精神。

陈宝凤(大安子)是抗战时期我高苑丁家村人。1941年,年仅17岁的陈宝凤参加了民兵组织。不久,组建飞行爆炸组,他担任了组长。1943 年,陈宝凤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陈宝凤在党组织和地方武装的领导下,带领飞行爆炸组,大摆“地雷阵”,大打“麻雀战”,仅在两个多月就埋地雷九十多个,爆炸成功六十多个,炸死鬼子多人,敌马两匹,杀伤伪军六十一名,他被称为“爆炸大王”。陈宝凤和他带领的飞行爆炸组配合我主力部队和县区武装,有力地反击了日伪的“扫荡”、“蚕食”,为保卫高苑抗日根据地做出了贡献。

1944年,陈宝凤在一次埋雷中不幸光荣牺牲。陈宝凤虽然离开了抗日队伍,但是,他的英雄事迹,却在抗日根据地内广为流传。他的斗争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千千万万的抗日军民。1945年2月,渤海军区召开人民武装代表大会,追封陈宝凤为“民兵英雄”。并决定在全区普遍建立“大安子爆炸组”广泛开展大安子爆炸运动。民兵英雄陈宝凤成了抗日军民崇敬的英雄。

下面记述的是大安子爆炸事迹的几个片断。

一、智炸汽车

1943年农历10月25日,高苑城据点里的日本鬼子到魏家堡修炮楼、安据点。狂妄地扬言要在“三天内扫平高苑三区”。高苑三区是高苑抗日根据地的坚强中心,而魏家堡就位于三区的中部。鬼子在魏家堡修炮楼,分明是向我高苑根据地腹部插刀子。在区委和区中队的指示、帮助下,陈宝凤决心和爆炸组的同志们,发挥“地雷阵”的威力,阻挠、破坏日寇在魏家堡建炮楼,保卫抗日根据地。

有一时期,日寇每天要用汽车向正在修建的炮楼运送物料。依据这一战

情,一天夜里,陈宝凤带领陈家吉、陈孝敬、陈家兴等十几个战友,怀抱地雷,肩扛铁锨,悄悄地来到村南日寇汽车往返必经的公路上。大家先挖好坑,陈宝凤再看,连个民兵的影子也不见了。正当他们愣怔的时候,突然,陈宝凤出现在日伪军不足百米的胡同口上。有个伪军认出了他,慌慌张张地向鬼子报告说:“太君,你看,大安子、土八路”。鬼子一听,恼怒之情顿生,歇斯底里地狂叫:“抓住他,快!”于是,日伪军蜂拥而上,朝陈宝凤就追。陈宝凤在胡同里左拐右拐忽隐忽现,瞅准时机就是一枪。前面的伪军倒下了,后面的连忙四散趴下,不料又趴在地雷上,“轰”、“轰轰”又有几个敌人被炸死、炸伤。

这时,迂回到敌人背后的民兵,听到地雷爆炸声,便从敌人背后下了手。敌人腹背受敌,企图抢占有利地形,拼命向村头一个半敞开的大门里跑;一推门,又踏着了地雷,“轰”,几个敌人被炸得横躺在地上。几个伪军吓得晕头转向,乱窜一气,一钻进碾棚“轰”的一声,变成了碎骨烂肉迸向四周。其余的日伪军也被陈宝凤和爆炸组的民兵炸得、打得焦头烂额,溃不成军,抱头鼠窜。

二、声东击西

日伪接连尝到被炸的苦头后,特地央求上级派来了专门起雷的鬼子“专家”宝贝爱。起初,陈宝凤没提防,被起去了三四个。不久,陈宝凤钻研制成了“铗子雷”,“专家”宝贝爱对铗子雷不“专”,到底被炸死了。

此后,日伪再也不敢起雷了,一提到去三区“扫荡”就胆颤心惊。最后,他们绞尽脑汁想出了特殊的“行军术”;前面用牲口拉着耢“蹚道”,中间是伪军“开路”,最后才是鬼子部队。陈宝凤仍用老办法摆雷,不仅几次都没炸着敌人,地雷也被破坏了。经过党组织和区中队的指导,陈宝凤组织爆炸组的战友们总结了经验教训,按照毛主席的游击战术,采用了“声东击西”的打法。

一天傍晚,陈宝凤 、陈孝敬带领爆炸组扛着枪,提着铁桶,来到距魏家堡炮楼不远的抗日沟里隐蔽起来。天一黑,他俩就朝炮楼那边零零散散地打了几枪,炮楼里的敌人立即用机枪朝这边激烈地还击。他俩又迅速转到炮楼的前面、左面、右面,点着鞭炮放到铁桶里,铁桶里发出了“劈哩啪啦”、似机枪般的响声。炮楼里的敌人以为我部队围攻据点,机枪、小炮不住点地往外打了一宿。

就在敌人胡乱打枪放炮的时侯,陈宝凤又带领几个民兵,背着那个“万宝囊”,带着地雷,一溜小跑来到十里堡村西头汉奸的办公处,把个头号大雷埋在鬼子、汉奸抢着坐的大床跟前。

十里堡是高苑城到魏家堡的必经之路。伪办公处是过路的鬼子、汉奸常歇脚的地方。魏家堡据点里的敌人打枪放炮一宿,子弹、炮弹差不多打光了。第二天一大早,一个班的伪军扛着子弹箱由高苑城向魏家堡送。他们路过十里堡,先进伪办公处休息。有个汉奸头目一走到大床跟前轰……“劈啪……”,地雷爆炸,子弹箱也跟着爆炸。巨大的冲击波如晴天霹雳,屋顶腾空而起,只剩下了血肉溅红了的四壁,一个班的伪军除一个因小便侥幸漏网外,全都被炸死。

三、以炸还“炸”

陈宝凤还经常带领飞行爆炸组掐日寇的电话线,破坏日寇的通信联络。这年夏天的一个夜间,他带领民兵掐日寇的电线,掐到一棵大柳树附近就不掐了,他对战友们说,“明天鬼子重新架线,架到这里正是热时候,准找地乘凉,咱把地雷埋在柳树底下,炸他们。”于是,他们把几个地雷埋在了柳树底下。

果然不出陈宝凤所料,第二天日寇又来竖杆、架线。时值三伏酷暑季节。架到大柳树附近时正是晌午时分,十几个架线的鬼子兵个个热得汗流浃背,张口直喘。他们见大柳树下有荫凉,扔下工具争先恐后地往树下跑。“轰、轰、轰”几声巨响,震天动地,浓烟四起,十几个鬼子兵全部被撕裂成块块碎骨,条条烂肉。

大柳树晃动着巨大的树冠,细细的枝条随之拂动,仿佛在轻歌曼舞,欢庆胜利。陈宝凤和他的战友们,听到地雷爆炸声,个个更是放声欢笑,欢呼雀跃,庆贺地雷战的又一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