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秦朝的几个冷知识,冻的让你瑟瑟发抖!

1、年龄差距

历史上刘邦攻破咸阳,秦王子婴出降。后世多认为子婴是公子扶苏的儿子。不管如何,刘邦干掉的是秦始皇的孙子辈人物。再加上秦始皇本身跌宕起伏的一生,他和刘邦完完全全不是一代人啊。

可历史记载,秦始皇生于公元前259年,而刘邦生于公元前256年,两人差了三岁而已。

你怎么证明秦朝是真实存在的(秦朝九个冷知识)(1)

2、名叫去死

每次都有人说,汉朝名将霍去病怎么起这么个名字。其实去病算什么,秦朝还有人叫去死的。古时候有风俗给孩子们取贱名好养活,但去病、去死甚至算不上贱名。去是远离的意思。也就是远离病死,这是很美好的愿望啊。

你怎么证明秦朝是真实存在的(秦朝九个冷知识)(2)

3、刀俎鱼肉

在秦朝如果要吃肉,通常是用鼎将肉煮熟(烹),然后用刀子(匕首)把肉扎到自己面前,在砧板(俎)上。再用匕首像吃西餐一样切开吃。“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说的就是这种方式。有点误会的是,这不是在做饭的时候,而是在吃饭的时候。

4、公用搅屎棍

说完了吃我们来说说“拉”。古时候没有纸,上完厕所怎么擦呢?把竹片或木棍做成长二十几公分,宽不足一公分的小棍儿(有点像冰棒的棍儿),先削好再打磨,把毛刺弄干净后,就叫做“厕筹”了。厕筹又叫厕简,还有个更大众的名字——“搅屎棍”。所以古人是用刮的,不是用擦的。

这种厕筹在古代一直使用到唐宋时期,中日都用。甚至有消息说上世纪初中日的一些偏远地区仍在使用。问题在于这种东西不是一次性的,而且大家都能用……

你怎么证明秦朝是真实存在的(秦朝九个冷知识)(3)

5、乱扔垃圾

都说商鞅是个“酷吏”,为秦国制定的律法属于“严刑峻法”。为什么呢,通常都会拿出一条作为依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商君之法,刑弃灰于道者。”什么意思,就是你在道路上乱扔垃圾要被施刑。什么刑呢?黥刑。就是脸上刺字。

扔垃圾脸上刺字?这要放现在,满街都是大花脸了。

你怎么证明秦朝是真实存在的(秦朝九个冷知识)(4)

6、诬告反坐

现在谁敢在街上扶老人?被反咬一口后,后半辈子算交待了。在秦朝不一样,因为在秦朝律法规定诬告者反坐。反坐的意思很简单,就是你告人什么?查实是讹诈后,按照你当时的要求赔给人家,也就是讹人十万,就赔人十万。

所以在秦朝你要想讹诈是要有本钱的,没钱要命。不像现在,只要你够岁数了,先讹上一个再说,查清楚了算你的,查不清我就合适了。

你怎么证明秦朝是真实存在的(秦朝九个冷知识)(5)

7、老身份证

我们现在出门,绝不能忘带身份证。乘车船、飞机,住宿酒店等没它可不行。事实上在秦朝也差不多。

明人的《周朝秘史》中说,商鞅逃到函谷关,假装路过的商贾投宿,结果店家问他要“照身帖”,商鞅拿不出来,店家说:我们国家商君制定的法律,没有照身帖是不能留宿的,否则我们要和你一起被砍头。这就是所谓“作茧自缚”的故事。而其中的照身帖就是秦时的身份证。所以秦朝和现在一样,如果没有证明自己身份的“小竹片”,你将寸步难行。

你怎么证明秦朝是真实存在的(秦朝九个冷知识)(6)

8、见义勇为

前些天公交车上乘客击打驾驶员,导致车毁人亡。人们扼腕之余,不禁想,当时车内的其他乘客为什么不跳出来制止?见义勇为这个优良传统,在今天已经变成可遇不可求的高贵品质了。

在秦朝这可不行,因为法律规定你必须勇为。“有贼杀伤人冲术,偕旁人不援,百步中比野,当赀二甲。”意思是,有人在路上伤人,百步以内的路人不救援,罚两套铠甲。两套铠甲对于当时的秦国人家来说,是极高的一笔负担,穷一点的人家恐怕要倾家荡产了。

9、徭役失期

1975年出土的云梦秦简中明确写着:徭役迟到三五天,训斥;迟到十天,罚一副盾牌;超过十天,罚一副铠甲。如果大雨无法动工,则免除本次徭役。这和我们中学学的“失期,法皆斩”,就有了很大的出入。而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就更出问题了,没大事造什么反呢?

也许在秦初无大事,到后期变成“法皆斩”;也许是“素有大志”的陈胜利用大家不熟悉法律编的借口;也许被罚“一盾或一甲”跟杀了他们也没区别…

你还知道秦朝那些历史冷知识,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