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人孟龙潭与朱举人旅居京城。

一天,他们偶然来到一座寺院,寺院的大殿和房间都不太宽敞,只有一位云游四方的老和尚暂住。老和尚见有客人上门,便整理仪容出来迎接,带两人在寺内参观。

大殿中立着一个手脚都做成鸟爪状的宝志禅师像。两边墙上画着精美的壁画,画上的人物栩栩如生。东边墙上画着几位撒花的神女,其中有一位披发的少女,拈花微笑,樱桃小口像是要对人说话一样,眼珠也像是要转动起来。

聊斋志异 画壁百科(白话聊斋画壁)(1)

朱举人盯着她看了很久,不知不觉意乱神迷,爱慕上了画中之人。

忽然,朱举人感觉身体轻飘飘的,仿佛腾云驾雾,转眼已经进到了壁画中。

画中的宫殿楼阁层层叠叠,不再是现实中寒酸的景象。有一位老和尚在座上宣讲佛法,很多位和尚围在他四周听讲,朱举人也站进他们中间。

不一会儿,朱举人感觉有人偷偷拉他的衣襟,回头看,原来是那位拈花少女。少女笑着走开,朱举人便立刻跟了上去,直到少女进了一个小房子,朱举人便停下脚步不敢再上前。

少女回头,举着手里的花远远地招呼他,朱举人便又跟上去。

进了小房子,朱举人见四下无人便去拥抱少女,少女也不抗拒,两人便亲热起来。不久少女离开,走时她嘱咐朱举人不要发出声响,夜里她再来。

过了两天,少女的同伴们发现了朱举人,对少女开玩笑说:“肚子里的孩子都多大了,还要披发假装处女吗?”之后拿来发簪和耳环让她改梳成少妇发型。给少女梳完头发后一众女伴打趣打扰到了二人独处,就笑着离开了。

众人走后,朱举人看着少女像云一样的高耸发髻,顿觉比披发时更加香艳动人,便又和少女亲热起来。

忽然外面传来粗鲁的穿皮靴走路的声音,还有锁链哗啦啦的声响,之后又传来喧哗吵闹的声音。少女吓得赶紧起身,两人一起偷偷往外看,只见一位身着金甲的使者,面色漆黑,手握锁链,提着大槌,神女们都聚拢在他身边。

金甲使者问:“都到了没有?”神女们回答:“都到了。”

他又说:“如果有私藏下界凡人的,你们要立刻告发,不要自讨苦吃!”神女们同声回答:“没有。”

金甲使者像鱼鹰一样凶狠地扫视周围,像要进行搜查。少女吓得面如死灰,慌张地对朱举人说:“快藏到床底下。”她自己则打开小门,仓皇逃走。

朱举人趴在床底下,大气不敢喘,皮靴走路声来到房间里,又走了出去。

直到众人的喧闹声渐渐远去,朱举人的心情才平复下来。但门外还是总是有来往说话议论的人,他也不敢出去,只能心神不宁地趴了很久,耳朵嗡嗡作响,眼里冒火,几乎无法忍耐。但也只能静静听着,等少女归来,都不记得自已是从哪来的了。

此时,孟龙潭还在大殿里,一转眼朱举人不见了,便惊讶地问老和尚。老和尚却笑着说:“他去听佛法宣讲去了。”孟龙潭不解:“哪里有佛法宣讲?”老和尚回答说:“不远。”

过了一会儿,老和尚用手指弹着墙壁呼唤说:“朱施主游玩这么久了,怎么还不回来?”

只见壁画上显现出了朱举人的样子,他侧耳站立,像是听见了。老和尚又呼唤说:“你的游伴等了好久了。”

于是朱举人飘悠悠从墙壁上下来,表情呆滞,手足无力。孟龙潭非常震惊,问他什么情况。

原来朱举人刚才还趴在床下,听到砸墙的声音如雷动,因此走出房间查看。

这时他们再看壁画上那个拈花少女,少女已经不再披发梳起了高高的发髻。朱举人问和尚这是怎么回事。

老和尚笑着说:“幻觉生自人心,贫僧怎么说得清楚呢。”

朱举人闷闷不乐,孟龙潭则六神无主。两人立刻起身告辞,顺阶而下出门离去。

异史氏说(蒲松龄先生点评):幻觉生自人心,说这话的似是一位深通哲理之人。人有淫邪之心,便生了污秽之境;人有污秽之心,便生了恐惧之境。菩萨点化愚钝之人,千种幻象都是人心的妄想。菩萨教人心切,可惜世人却没能明白菩萨的意思,选择立刻世俗归隐山林。

这篇故事表面看,写了一个朱举人色令智昏亵渎神女差点被抓的故事。但结合蒲松龄先生的点评看下来,却是另有深意。我们在现实中的许多妄念控制住了我们自己,很多时候都是着了相,只要自己能够想开,事情其实就可以解决。但最后很多人还是没能解开自己的心结,没有办法,只能逃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