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通讯员 方序 记者 张冰清

文文静静、清清爽爽、有点害羞、有点瘦弱,这是浙大二院精神科潘冰副主任医师初次见到晓婷(化名)的印象。晓婷跟着她的母亲,低着头慢慢蹭近诊室。

晓婷从书包中掏出卫生纸,仔仔细细擦了一遍凳子,又用酒精湿巾来来回回擦了好几遍,然后等了一会儿,谨慎地坐在潘医生面前,屁股只沾了凳子不到1/3的地方。面对医生时,晓婷目光躲躲闪闪,回答问题的时候低声细语,两只手不断揉搓衣角,但是动作幅度并不大,似乎是怕碰到诊室的一切东西。

最终还是晓婷的母亲打破了沉默,她叹了口气:“晓婷这孩子有洁癖,她太爱干净了。”

女生多少天不洗澡身上有味(初中女生觉得身上好脏)(1)

妈妈没换衣服就落坐

女儿激动要扔掉沙发

在交流过程中,潘冰慢慢了解到这个初一学生的情况——成绩优秀、完美主义者。

不过晓婷也有一些烦恼,她觉得同桌“脏兮兮”的、教室里总有一股异味,在上完课后她总是要反复擦洗桌子,从用卫生纸擦,到用酒精消毒,整个课间她都忙于此事。

即使是这样,她仍然觉得桌子没有消毒干净,会反复想这个事情,坐立不安,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到学习上。

最苦恼的是,晓婷每次上厕所时,都会觉得细菌会通过卫生纸弄到自己手上,再弄脏衣服。因此,她出来后要先冲水2-3次,然后反复洗手大约2分钟,恨不得洗下一层皮来,离开洗手间之前,晓婷还会在脑海中疯狂确认自己是否已经洗过手。

如果手碰到臀部,就更加麻烦,她要先用水反复冲洗大腿及臀部,然后再重复上述洗手的步骤。因晓婷上厕所时间过长,而且极不方便,于是她后来在学校就尽量不上厕所。

晓婷的母亲告诉潘冰,回到家的晓婷进门前会先脱外套,她认为外面的细菌可能带回家。紧接着就是到浴室洗澡,再洗掉所有的衣服,往往要洗1-2小时。晓婷不仅自己这样做,她还逐渐要求父母一回家就立马换衣服洗澡,有次母亲未换衣服坐在沙发上,晓婷就说要扔掉沙发,且不再碰沙发上的任何东西。为此,晓婷一家都觉得很苦恼。

洁癖到一定程度就是心理疾病

他们在干净的外表下痛苦生活

潘冰给晓婷做了心理评估,完善相关检查后,考虑她是“强迫障碍”,给予晓婷认知行为治疗,配合药物治疗,并让父母减少顺应性行为。经过3个月左右的治疗,晓婷的症状明显好转。

洁癖是病吗?晓婷妈妈认为孩子只是洁癖,是过度爱干净,那么,洁癖到什么程度才能称为“病”呢?

一个人爱干净、有点小洁癖不是坏事,但是如果过于注重“干净”,把正常范围的事物认为是肮脏的,持续感到焦虑,反复清洗、检查以排除“不干净之物”,甚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和社交,就是“洁癖强迫症”了。

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强迫症的诊断标准如下:个体存在强迫思维或者强迫动作,或者兼而有之。这些强迫思维和行为产生了明显的痛苦烦恼,一天花费时间超过1小时;并且这种症状不是由于某种药物或者躯体疾病引起,也不是其他精神疾病引起来的。这些患者中,有人自知力良好,认为强迫信念可能不是真的,治疗效果会比较好;有的自知力差,认为强迫信念是真的,治疗起来相对困难。

就像晓婷同学,如此怕脏,怕细菌,为了让自己不被“脏东西”污染,反复清洗自己的课桌、反复洗手,自己也无法控制怕脏的想法,上课还想着这件事,注意力不集中。清洗每天花费她大约3-4小时,并要求父母都按照自己的意愿清洗,直接影响到了学习、人际关系和家庭生活。这就有点过了,达到“有病”的程度了,考虑洁癖。

洁癖是强迫症的常见症状,又称为“污染恐惧症”。洁癖强迫症的患者认识到这些想法是无意义的,但是无法停止或者控制它们。和“脏”有关的细节会不断在脑海里闪现,像幻灯片一样播放,极力控制,却愈发频繁,患者对此非常苦恼,甚至会出现“惊恐发作”。

他们为了消除对脏物、毒物或者细菌污染的担心,常反复洗手、洗澡或者洗衣服,而这些常常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影响生活;为了回避“脏”的环境,患者会避免到一些公共场合,不少强迫的患者还有社交焦虑;甚至还会对身体产生影响,像晓婷,因为反复使用洗手液,手部和身体都有皮肤溃破的情况。

患者不仅自己反复清洗,也要求一同生活的人彻底清洗,和洁癖强迫症患者一起生活的人也痛苦不堪。正如晓婷的父母一样,时刻感到焦虑、烦躁和痛苦。

强迫症是一种慢性疾病

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治疗

强迫症一般被认为是慢性疾病,病情可能持续数年,可能稳定数年后再出现,也可能会自然消失。在这漫长的过程中,经常与痛苦和焦虑相伴,艰难可想而知。

强迫症常常伴有中到重度社会功能障碍,病程迁延,给个体本身及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感,需要尽快治疗。早期治疗和持续治疗存在更好的预后。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有三种: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加心理治疗。

一般建议把认知行为治疗(CBT)和5-羟色氨再摄取抑制剂(SSRIs)作为安全有效的一线治疗。CBT提供可持续使用的教育和技能,副作用小,复发率低。CBT中的暴露和反应阻止疗法尤其适用于洁癖强迫症,就是让洁癖者暴露在“脏”的环境中,不允许其清洗,承受不能清洗带来的焦虑不安和恐惧,通过反复的训练,从而习惯“脏”的存在,焦虑逐渐减少,从而到达治疗目的。

常用的药物是SSRIs的药物,例如氟伏沙明、氟西汀、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西酞普兰、舍曲林以及经典的氯米帕明;非典型抗精神病因药物可以作为增效剂,例如阿立哌唑等。药物治疗相对于心理治疗更易于获得、更省事省时,因此对于一些被动、领悟力不佳者是更好的选择。

还有一些其他治疗方法,例如经颅磁刺激是一个安全有效的物理疗法,电休克治疗、脑深部电刺激可以作为难治性病例的选择,极少数病例选择外科等。

但大家请一定记住一个原则:必须到正规医院,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