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和“观念”中都有“观”字,“观”字中又包含“见”字,为了更好的理解这2个词语,让我们先看一下“见”字的起源进化历史。

指子孙昌盛的四字词语(词语家谱9观点观念)(1)

会意字。甲骨文(图1、2)中的见字,下部像一个跪坐的人,上部用一只特别强调的横放的大眼(“目”)来表示平视前方。“见”的本义就是眼睛向前平视。西周早期金文(图3)仍然保持着甲骨文见字的写法。从西周中期金文(图4)开始见字下边所从的人形已经变为形,但上部所从之“目”仍然很象形。到了西周晚期金文中的见字(图5)已经变为与秦汉篆文相近,眼睛变成了斜竖形,人的形体也变成垂手站姿了,《说文解字》小篆见字正是从这一形体而来。以后,汉隶以小篆为基文,进一步将“目”下的人形写作“儿”。由此发展成楷书。汉字简化时又根据草书将“見”简化为“见”。

对“见”字有了一定理解后,那“观”字该如何理解呢,让我们先看一下“观"字的起源进化历史。

指子孙昌盛的四字词语(词语家谱9观点观念)(2)

“观”一般认为是形声字。其中“见”是形符,表示看见;“雚(guàn)”作声符。观,《说文解字》解释为凝视、审视。赵诚《甲骨文行为动词探索》:“甲骨文的萑字写作图A,象一种飞禽之形。或写作图B,增加了两个表示一双眼睛(图C),隶定当作雚。看来这是一种有着大眼睛的鸟。《说文》释萑为‘鸱属’,当指鸱鸺(也叫鸱鸮)一类鸟。鸱鸺,即俗所谓猫头鹰,也叫夜猫子。这一类鸟确实是有一对大大的眼睛。大概就是因为有一对大大的眼睛,所以卜辞的“萑”或“雚”作为动词有观看之义,再由此发展而有观察、监视之义。”甲骨文雚字用为观看之义,又引申为观察之义,正是《说文》所说的“谛视”之义。其本义也许是由猫头鹰(雚)有两个大眼睛而来。商代甲骨文、西周金文皆用“雚”为“观”,后来才有从见雚声的“观”。大概当时的人们已经不知道雚就是观的本字,不了解雚字的构形初义,因此才加形符“见”以显示其字义。

从金文到楷书,“观”字形态无较大变化。汉字简化时,将左部“雚”简化为“又”,乃省写符号。右部“見”类推简化为“见”。

对“观”字有了一定的理解后,让我们看一下"观点"和“观念”中的不同字“点”和“念”,首先看一下“点"字的起源进化历史。

指子孙昌盛的四字词语(词语家谱9观点观念)(3)

点,会意兼形声字。繁体和篆文“点”(图A)字由“黑”和“占”(图A2)构成。“黑”作意符,“占”字表示占ト用的龟甲兽骨上有文字,整个字的意思是东西上有像字那么大的黑东西,由此产生黑点的含义. 。“点”字以小篆的形体为基文发展成图(B)隶书和图(C)楷书的“点”。现在,又根据宋元俗字以“局部删除”法把“点(繁体)”字简化为图(D)的简体“点”字。

然后再看一下“念"字的起源进化历史。

指子孙昌盛的四字词语(词语家谱9观点观念)(4)

形声字。从心,今声。甲骨文(图1)从心、亼声,金文(图2、3、4、5)为上“今”、下“心”,或作从“心”、“含”声,从心,表示内心的状态(字形4;“含”本从“今”声);小篆(图6、7)由金文演变而来,隶书(图8)、楷书由小篆演变而来,写作“念”。本义为思念、想念。由思念、想念引申为考虑、思考,又引申为爱怜、哀怜、怜悯等义;又用作名词,指念头、想法。又指读、诵读,如“念书”、“念经”。此义或加“口”旁成为“念”,为“念”的异体写法。人之常情,凡心里念着,口中就会不断唠叨,所谓“念叨”。诵读的情形就仿佛不断念叨,所以念想义可引申出念书义。

对“观”、“点”、“念”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我们现在再来解读“观点”和“观念”就比较容易了。

观点

1、概念

说法A指人观察事物时所处的位置、角度、立场或出发点;

说法B指处于不同位置、角度或立场的人对同一件事物得出的不同看法。

说法A更能描述观点的本质,说法B是说法A的结果。

2、例句

1) 一人一世界,一念一惊心。事件本没有善恶,善恶只是人的观点。观者的立足点与出发点不同,自然有不一样的评判。

2)一切都取决于观点,野心,奢侈,贪婪,归根结底都取决于观点。

3)所谓异端邪说,无非是指那些只有少数人相信的东西;它是势盛者强加在势弱者的理论之上的罪名

4)我们无法确定我们试图压制的观点就一定是错误的;即使能确定,压制别人的观点的做法也是不对的

5)观点上的对与错不能说明品德上的善与恶

6)我们不应该带着观点来调查事实,而必须用事实来证明观点

指子孙昌盛的四字词语(词语家谱9观点观念)(5)

观念

1、概念

是一种受众比较广持续时间长的观点,某个观点,因为持有该观点的人很多,或这个观点持续被认同的时间很长,导致该观点被很多人念叨或长时间被念叨,都称之为观念。

2、例句

1) 现代人生活中之所以会产生传统观念,主要是受长辈(父母亲居多)或者老师的影响,从而在观念上偏向于偏向于他们对生活、价值、爱情等的理解。不能简单地把传统观念理解为思想保守,不善于创新。

2)中方家庭的家族意识较强烈,亲情伦理在脑中根深蒂固,一直奉行敬老的传统。老人们往往会受到家庭、社会格外的尊敬。

3)西方家庭的家族意识较淡薄,西方社会的根基在个人,西方文化价值观以个人主义为核心。赞扬人的价值,提倡人的尊严和个性自由发展。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较为平等。

指子孙昌盛的四字词语(词语家谱9观点观念)(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