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日节:社日停针线,朱樱树下行


枯木

社日节的习俗是什么(社日传统习俗浅谈)(1)

按照阴历历法,今天是己亥年丁卯月戊午日,也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也是旧时的社日节

社日节,又称土地诞,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在民国以前,社日是比较重大的祭祀节日,从皇帝官员,到平民百姓,都会在这一天祭祀土地神,祈求神灵保佑,祝愿五谷丰登。

社日节的习俗是什么(社日传统习俗浅谈)(2)

中国古代是以农业立国的国家,非常重视土地,认为土生万物,土地神掌管着五谷的生长和地方的平安,所以土地神是广为敬奉的神灵之一。我们现在经常谈到“社稷”,比如“江山社稷”、“社稷之忧”、“ 社稷之危”等等,其中社稷就代表国家。社稷就是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土地神,稷为谷神,土地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社日节的习俗是什么(社日传统习俗浅谈)(3)

山西介休后土庙

相传土地神是共工的儿子句龙,在上古时期共工氏族是世代的水正,发洪水的时候,句龙就让人们到高地土丘上去住,没有高地就挖土堆丘,土丘的规模是每丘住25户,称之为“社”,句龙死后,被奉为土神,也叫社神,为了纪念他就专门建造了房屋祭祀,称之为“后土”。烈山氏的儿子柱做夏的稷正,就是主管农业的官职,在其死后,被奉为农神,也叫五谷神、谷神。《礼记》记载:“后土,社神也”;《史记·封禅书》:“汤以伐夏,祭告后土”; 《汉书》:“旧制,二十五家为一社”;《左传通俗篇》有云:“凡有社里,必有土地神,土地神为守护社里之主,谓之上公。”。因此土地神又叫土地公公

社日节的习俗是什么(社日传统习俗浅谈)(4)

土地神属于地方之守护神祇,为一乡一里之神,级别较低,然而却最常见,在过去,基本上在每个乡村都设有土地庙,属于普遍崇拜,建制规模因村镇条件各异。后来,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破四旧”,全国内陆大部分土地庙被毁,如今年龄稍长一点的都会记得土地庙以及土地公公。

社日节的习俗是什么(社日传统习俗浅谈)(5)

祭祀土地神在社日,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意思为播种和收获季节,都会祭祀和供奉土地神灵。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则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以春社最为隆重。春社一般在阴历二月,而二月二为东方苍龙七宿星象,俗称“龙抬头”,代表着生机茂发。龙是吉祥之物,主管治水,因此这一天祈祷龙王赐福,风调雨顺,后来就和土地神一起祭祀,因而附会成二月二为土地神生日。因为二月二和社日相距不远,再加上第五个戊日不便记忆,不少地方就会把社日放在二月二,于是,二月二成了祭祀土地神、龙王的共同节日。

社日节的习俗是什么(社日传统习俗浅谈)(6)

然而在大多地方,尤其是官方,社日依然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祀典礼还是非常隆重的,比如北京现存的中山公园社稷坛,这就是明清皇帝在社日祭社的“王社”,每到社日,皇帝都会到社稷坛象征性的扶犁种地,以示对土地的珍重。而民间也会在这一天陈列贡品,鸣锣击鼓,焚香奏乐,众人饮酒观社火杂耍表演等等。

社日节的习俗是什么(社日传统习俗浅谈)(7)

社日在唐代最为盛行隆重,有许多诗词文献记载,帝王常在社日赐臣僚羊酒、海味、酒面、粳米以及蒸饼、环饼等,官员百姓照例放假一天,祭祀完饮社酒,比如唐代诗人王驾的《社日》:“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就说明当时的盛况。

社日节的习俗是什么(社日传统习俗浅谈)(8)

而且在社日妇女们也不做针线活,称为“停针线”,唐代诗人张籍的《杂歌谣辞》:“庭前春鸟啄林声,红夹罗襦缝未成。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就说明这个习俗,据传这一天如果劳作,就会不聪明,这在明代博物学家、诗人谢肇淛(zhè)的博物学著作《五杂俎》中有记载:“社日男女辍业一日,否则令人不聪。”。从这点来说,如今的妇女有妇女节,其实在古代早就有了,社日就是典型的妇女节,而且不需要规定,妇女们要想聪明伶俐,还是乖乖的休息一天吧。

社日节的习俗是什么(社日传统习俗浅谈)(9)

宋代风俗和唐代相同,梅尧臣《春社》诗集中反映了社祭的情形:“年年迎社雨,淡淡洗林花。树下赛田鼓,坛边伺肉鸦。春醪朝共饮,野老暮相哗。燕子何时至,长皋点翅斜。”。而最知名的当属陆游关于社日的诗词《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其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为千古名句。

社日节的习俗是什么(社日传统习俗浅谈)(10)

明清时期社日祭祀也比较隆重,朱元璋要求各地城市建城隍庙,乡村设土地庙,还规定每里一百户,立坛一所,祀五土、五谷之神。于是,全国各地村镇,都建起了土地庙。元末明初诗人张昱的《题村庙》:“祸福凭谁降,鸡豚合有灾。年年当社日,箫鼓赛神来。”就说明村村有土地庙。清代杰出诗人张问陶有《汉上暮春》:“鱼苗初出水,十里浪花圆。客有登楼赋,家无负郭田。雨来迎社日,春到浴蚕天。信美非吾土,岷峨落照边。”,清末近现代经学家王闿运有诗《春社日往邵阳道中杂诗》(其一):“作客真成计,逢春定别家。故园风过柳,残月夜依花。岐路马犹顾,轻波鸥自斜。离心共芳草,著处便天涯。”,说明社日在当时人们还是比较重视的。

社日节的习俗是什么(社日传统习俗浅谈)(11)

社日祭祀习俗一直到上世纪,只不过稍微有所变化,人们逐渐把社日归并到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其原因是实行公历历法,阴历历法逐渐不为人所熟知,另外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也不好推算,因此,很多人只知道社日,然而不知道是哪一天,因而干脆合并到二月二,于是,龙抬头这一天成了非常隆重的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社日节的习俗是什么(社日传统习俗浅谈)(12)

后来由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破四旧破旧俗,因此大多村镇土地庙被推,或者改为学校,土地公公的塑像都被砸烂烧毁,造成了文化习俗断层。所幸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国学的回归,一些传统习俗又被人们从记忆中挖掘出来,不少地方闹社火搞活动,繁荣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社日节的习俗是什么(社日传统习俗浅谈)(13)

其实,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神灵不再那么神秘,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变成一种自我精神约束,“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对神灵的崇拜更能自我调整和提高道德水平,一些传统习俗有百益而无一害,祭祀土地神并非迷信,只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和祈祷,从这点来说,社日祭祀还是非常有益的。

社日节的习俗是什么(社日传统习俗浅谈)(14)

不管怎么说,就古代来看,妇女们可以社日停针线,相约朱樱树下行,赏花游玩,观景散心,也是非常惬意的事情。

社日节的习俗是什么(社日传统习俗浅谈)(15)

2019/3/22榆木斋

社日节的习俗是什么(社日传统习俗浅谈)(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