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张裕怀

向东,向东,再向东。在祖国地图“鸡嘴”的位置,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交汇处的黑瞎子岛周边驻守着北部战区某边防旅的官兵们。

这里是祖国的最东端,这里是他们播撒青春之梦的千里边关,一代代东极卫士在这里奋斗,在这里蜕变,在这里生根发芽。东极有了他们的故事,也有了他们的依恋和忠诚的誓言。

不管重来几次,我都选择再来这里

“如果能再年轻10岁,我还要来东极,还来守边防!”十一前夕,来队回访的退役军官陆息太激动地说。

2008年10月,29岁的陆息太经过层层选拔,光荣地成为了首批登岛接防官兵。初登岛时,岛上路况极差,大型机械设备无法上岛,是官兵肩扛、手抬、绳子拽,把成吨的建材运到指定地点,连续奋战,打出水井,建起保温板房,修通简易公路……经过30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营盘落成,两座高耸的观察架上出现了东极哨兵挺拔的身影。陆息太指着荣誉室里一张废弃手套的照片说:“这样的厚手套,据当时粗略统计,我们大概每人每天要磨烂4副。”

而现在,搭乘电梯前往30米高的哨塔顶部,只用不到1分钟便可到达。站在哨塔顶部向下望去,板房帐篷早已被整齐的现代化营房取代,营区的净水设备为官兵提供源源不断的纯净水,摄像头全天候监控营区周边情况。除此之外,网上冲浪、热水澡、自助餐、直达班车等也都早已进入官兵日常生活。

北峪口瞭望塔(年轻的东极卫士守护着你的晨曦和夜晚)(1)

老兵是一个哨所的财富,更是哨所精神的传承者。陆息太至今还清楚记得一起工作的每名官兵的性格特点、巡逻时要特别注意的区域……陆息太特意来到犬舍看望了一下老战友“扎西”,扎西是哨所的老犬,已经服役八年了。每次出勤时它都会走在最前面,冬天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严寒下巡逻,对官兵们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可扎西却从来没有掉过队。随着年龄的增长,扎西的体力也逐渐下降,官兵们尽量不安排恶劣天气的执勤任务给它,可是每当年轻的军犬撒欢似地跑出犬舍时,扎西总会发出阵阵犬吠,仿佛诉说着“老犬在舍,志在边关”的豪情壮志。

临别时,陆息太抓着新站长的肩膀哽咽地说:“我是一天一天看着这里从荒地建成军营的,舍不得啊!我舍不得军装的味道,舍不得这奋斗的青春,更舍不得这岛!”走出营区,再回首,看着哨所的一草一木,陆息太已泪流满面。

青春的约定和梦想的追求,我一直没有忘记

去年八月,和其他上等兵一样,乐磊也开始盘算着去留的事。当初他当兵入伍是家人的愿望,爸爸、爷爷、祖父都有当兵的经历,家人希望他可以延续三代当兵的好传统,去部队得到更好的锻炼。

两年,700多天,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是军旅生涯的开始,也抑或是军旅生涯的结束。走还是留的念头在乐磊心中闪过无数遍,他的心里酸溜溜的,不是个滋味。一天晚上,乐磊一夜没睡好觉,床板吱呀吱呀响个不停。想想自己当兵的这两年,第一叠被子时的手足无措,第一次拉练的酸痛,第一次打靶时的失落,第一次参加考核时的紧张……乐磊感觉收获很多,遗憾也很多,这让他越发珍惜最后的军旅生活。

北峪口瞭望塔(年轻的东极卫士守护着你的晨曦和夜晚)(2)

决定去留的前一天晚上,乐磊想睡却怎么也睡不着,是走还是留。同样没有睡的还有乐磊千里之外的父母。时钟指向12点,乐磊还是忍不住拨通了妈妈的电话……

“我要求留下!”第二天一大早,乐磊便敲开了连长的门,“我现在才发现我这个兵还没当够,您放一百个心,我保证好好干!”

大学同学们得知乐磊的情况后,有人说他“傻”,有人说他“酷”,但是乐磊知道,他只是想继续自己热爱的梦想。

“我们在边防线上,只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好了祖国大家,才能守好这一个个小房子,守护好我们的家人啊!”吴班长总是这样和新兵们说。

长长的边防线,总是1条犬5个兵,不同的是一些官兵随着肩章的变化,从队伍后面走上了排头。2年、5年、8年、12乃至更久的军旅生涯中,他们立下一个个青春的约定,追逐着一个个青春的梦想,遇到青春里的另一番景象,另一个自己。

在东极,唱最嘹亮的歌做最靓的“仔”

曾经的东极,官兵们守着界江却没水用。由于两江的交汇冲击,地下水没有足够的岩层过滤,含沙量极高,即使水煮开也飘着一层淡黄色的水锈,用这样的水洗澡不但一身粘腻,还易引发皮肤瘙痒和脱发。官兵脱去军帽,一张张年轻的脸庞上却有一道道高高的发际线。大家用的洗发水不仅有护发的功能,有的还要有生发的功能。

四级军士长吴乃剑一次休假回家,担心自己日渐稀疏的头发吓到妻子,便偷偷买了一顶假发。夜里睡觉时,假发套不经意脱落,被妻子发现的他十分尴尬。妻子抱着吴乃剑的头,轻轻在他光秃秃的前额上吻了一下说:“没事,这样也好看,挺时尚的!”两口子忍不住笑了起来,笑着笑着便流下了眼泪。从那以后,吴班长便丢弃了假发,精神百倍地投入到训练执勤之中,他听到战友衷心地夸奖:“班长,真帅!”他总说,“我们就是祖国的眼睛,什么时候都要睁得大大的!我们是祖国的铁拳,必须要练就过硬的军事素质!”

北峪口瞭望塔(年轻的东极卫士守护着你的晨曦和夜晚)(3)

“我把太阳迎进祖国,太阳把光热撒给万里山河……”大学生士兵程云鹏入伍前是音乐学院的高材生,喜欢也擅长唱流行歌曲。来到东极哨所之后,他唱的最多的是东极卫士之歌——《我把太阳迎进祖国》。一首军歌激发一腔斗志,一轮朝阳焕发壮士豪情。他们这样唱,也这样做,在身体力行中爱上了这首歌,爱上了这样的生活,也爱上了这种特殊的青春时尚。

“这是我们岛上最流行的歌!”每每教新兵们学唱歌曲时,程云鹏都这样说,“我们唱这首歌的意义只有一个,就是让每一个东极的官兵,把这戍边的时尚与潮流一代代传唱下去。”

青春里最美的称谓,是“东极卫士”

“东极卫士!”“到!”

每天哨所点名,第一个点的名字就是“东极卫士”,所有官兵们都会洪亮地齐声答到。

“地方青年可以追求自由,但东极卫士必须要把纪律挺在最前面。”这是上等兵李青华时常告诫自己的一句话。入伍之前,李青华凭借自身俊朗的外表加上“说唱”的才艺,是一个直播平台小有名气的主播。

入伍之后,李青华善于沟通的特长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黑瞎子岛正式开放以来,到岛上观光的游客开始涌入,年均上万人。李青华在执勤之余,时常为游客指引道路。2018年7月的一天,有个福建游客,想在界碑揭幕仪式旧址支帐篷过夜,以便第一个拍摄到东极日出,出手就是一万元“慰问金”。李青华当即拒绝了,还如实将情况报告给了连队。

连队官兵凭着这种“治边先治己”“毫厘都不沾”的自律,拒收各种钱物少说也有几十万元,抵制各类说情上百人次,全连没有一人违规违纪。

北峪口瞭望塔(年轻的东极卫士守护着你的晨曦和夜晚)(4)

又到周末,脱下炊事服,回到宿舍,列兵郭靖轻敲手机屏幕,在微信对话框里打下一行字,“妈,我在这里很好,你不用担心,我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东极卫士。”微信的另一边并没有回复,更不会对他说出他最想听的“儿子,加油”。因为郭靖的母亲已身在天堂。

在连队里,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假日休整,郭靖都会按时按点保质保量做好每一餐,让大家吃饱吃好,有更加充足的精力投入到训练执勤之中。

今年年初的一天,郭靖的姐姐打来电话:“郭靖,妈妈不行了,你快请假回来看看吧!”他一时难以相信,又打电话给父亲,才接受了这个事实。原来,妈妈生病时多次嘱咐家人,“没啥大事,不要跟郭靖说了,他在部队刚干出点成绩,不要分心。”一瞬间,他泪如雨下。

次日,郭靖迅速返回老家,一路上期盼着妈妈可以好起来,可妈妈还是走了。郭靖连最后一面也没有见到。处理完母亲的后事,父亲头发一下子白了很多。

“妈妈,我很想你,我在部队干得挺好,得了很多荣誉,你在那边不要担心我……”每次有了进步,郭靖总是第一时间向妈妈汇报。

在进入军营之前,他们是主播,是外卖小哥,或者是其他各行各业中的一员,来到了东极哨所,接过前辈的钢枪,他们便都成了边防军人,柔嫩的肩日渐坚强,担起了国之重任。黑瞎子岛厚重的历史,特殊的位置,让每一名青年官兵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

最耀眼的青春,在最遥远的东极;最强大的国防,在每一个戍边人的心里。透过鲜艳夺目的国旗,东极卫士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叫国土,什么叫使命,什么叫青春。

祖国的心跳连着青春的呼吸

东极边关镌刻着奋斗的足迹

在高高的哨塔上

年轻的心用忠诚守护着

每一个静谧的夜晚

和绚烂的晨曦

(解放军报客户端·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