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高俅历史上存在吗(这个就是水浒传中高俅踢过的球)(1)

水浒传高俅历史上存在吗(这个就是水浒传中高俅踢过的球)(2)

方寸之间,经纬纵横,风情无限。素朴的棉布,被层层包裹缠绕成球,再以各色丝线,绣出华美的几何图形。手鞠球制作者专注的神情和温柔的心意随着循环往复的动作渐渐填充到球体内,小巧玲珑、繁花似锦的它也因此拥有了令人幸福的神奇力量。

“‘手鞠球’这个名词,对现代人来说或许比较陌生,其实它是发源于中国的,却在日本得到了传承。现在我也喜欢上了这门手艺,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了解它。”近日,幸福湖小学的何文英老师一边手执针线做着手鞠球,一边向记者做着介绍。

从秦汉时期军中将士的练兵之法到隋唐五代宫廷贵族的娱乐游戏,蹴鞠,这种备受欢迎的传统体育运动亦是华夏深远文明的载体之一。

一针一线,回溯小小圆球的美丽故事

通过各种几何图形的组合,并利用其颜色的不同来缝制出各种各样图案,在手与心的连接中,图案似吐蕊而出的花瓣喷礴而出。去年11月,何文英带着学生将手鞠球的素朴真诚之美,洋溢在整饬一新的义乌小商品市场旧址公园,引人流连忘返。

手鞠球即用手玩的球,它的前身就是中国的蹴鞠,最初作为一项流行的体育运动从中国传入日本。“鞠”,是古代的一种皮球,“蹴”就是用脚踢,“蹴鞠”是中国一项古老的娱乐方式,也是足球运动的鼻祖。

历史上有一系列跟“鞠”有关的故事。第一位热爱蹴鞠的皇帝——— 宋太宗,当时出现了因为蹴鞠而万人空巷的场景。小说《水浒传》中,市井流氓高俅因蹴鞠被皇帝欣赏,在官场平步青云。司马迁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有中国乃至世界第一位狂热球迷的记载:西汉时期名医淳于意的病例中,有个热爱蹴鞠的人叫项处,患了重病找淳于意诊治。淳于意一再嘱咐他不要剧烈运动,否则会吐血而死。项处不遵医嘱外出蹴鞠,结果出现了冒冷汗、吐血的症状。淳于意诊治后,料定项处不可能活过第二天傍晚。果然,到了第二天傍晚,项处就死了。

如今,这门古老的体育竞技运动已逐渐发展成一门集刺绣、编织、构图于一体的艺术形式。不少手鞠爱好者工作之余开始拿起针线制作手鞠球。用泡沫塑料作球芯,质地轻,而且缠线容易。彩线搭配的层次不同,让手鞠球呈现的效果迥然各异,蓝白相间的青花瓷风格透出浓浓的中国味,艳丽的花朵图案同样能带来视觉之美。“制作者充分发挥着想象力,加上配饰,或做成钥匙扣、耳饰灯,在一丝一线的缠绕中动手动脑,让手鞠球更有自己的风格。”讲述着手鞠球前世今生的何文英,语气中尽是掩藏不住的喜悦。

一缠一绕,穿针引线回环出幸福梦

匠人哲学,执一事,终一世,付于时光、终有回响。从蹴鞠到手鞠球,内敛沉稳的老匠人用精湛的技艺以及岁月的智慧磨砺着新的传承者,几代人的交流都熔铸在这个小小的圆球之中。“大概在三年前,开始空白摸索这门技艺以及它背后的故事,从老师到学生,传承文化的点滴,渐渐地便有了责任感。”何文英说。

水浒传高俅历史上存在吗(这个就是水浒传中高俅踢过的球)(3)

手鞠球是一种有着古老血统的手工艺品。它起源于中国的盛唐时期,后由日本遣唐使带到日本,并由当地贵族普及至民间发扬光大,成为日本镇宅或祈福的神物。在我国,自古就有亲友间互赠手鞠球以寓意祝福和好运的传统。经过数代人的传承,手鞠球成为集刺绣、编织、构图于一身的高级手工艺品。

蹴鞠以熟皮缝制,内填动物毛发或米糠,造型和玩法都让人联想到如今的足球。早在唐代,蹴鞠运动就随着佛教的传播被带到了东瀛。只能用脚踢的蹴鞠传入日本后还发展出一种可以用手玩的球类游戏,也就是手鞠。

有心的母亲们常会在手鞠球上缠绕出各类丰富多彩的纹样,比如梅花、菊花、枫叶等色彩艳丽的图案哄孩子开心。色彩丰富的手鞠球时常让人联想到美好的事情。

“制作手鞠球所需要的材料特别简单,填充球芯的稻谷壳(后来人们根据需要填入中草药或者干花以起保健作用)、各色棉线、针以及为了图案的规则所需的软尺和做记号所需的珠针。”何文英说,根据一定的规律重复绣制几何图案,每改变一根绣线的颜色,就可以形成迥然不同的花样,显现无法预测的美丽花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