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敏学是贺子珍的哥哥,井冈山老革命。毛主席对这位大舅哥的评价非常高,称赞他是“三个第一”即武装暴动第一、上井冈第一、渡长江第一

不过贺敏学却没有利用他的特殊身份和战功谋取私利,而是低调为人,不仅服从安排放弃授衔,还主动要求给自己定为副部级职位,直到去世。

贺敏学毛泽东大舅哥(贺敏学毛泽东大舅哥)(1)

贺敏学(后排左一)

1904年,贺敏学出生于江西省永新县一个地主的家庭,自幼习武。

他在永新县禾川中学念书时期,贺敏学就开始对武术有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在上学之余便跟当地的武师学起了功夫。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认识了后来的“井冈山大王”袁文才、王佐。王佐也会武术,但贺敏学的功夫比王佐更好,袁文才因多次与贺敏学比武都以失败告终,便开始尊称贺敏学为“大哥”了。

1925年贺敏学考上了军官子弟学校,并跟随部队参加了北伐战争,赶跑了军阀孙传芳的队伍。于1927年3月入党。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逮捕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贺敏学不幸被捕。

入狱后,面对反动派残酷打压,贺敏学的革命意志丝毫没有动摇,恰恰相反,他义愤填膺,斗志越来越强烈。为了反抗反动派的迫害,他在狱中秘密组织党支部,担任支部书记,率领狱友斗争。

不难想象,这件事的危险系数有多大,一旦被敌人发现,作为党支部的组织者,贺敏学势必遭到疯狂的报复。

贺敏学毛泽东大舅哥(贺敏学毛泽东大舅哥)(2)

7月26日,永新暴动开始,贺学敏在狱中听到枪声,立即带着狱友暴动,里应外合之下,最终攻下了永新。

之后又组建了赣西农民自卫军,贺敏学担任副指挥,敌人闻风而至,带着一个营试图镇压,但首战败退。

贺敏学毛泽东大舅哥(贺敏学毛泽东大舅哥)(3)

赣西农民自卫军虽然赢了,但他们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认识,敌人武器,兵力都是占着上风,所以不可能每次都能胜利。

商量之后兵分三路,贺敏学跟他的妹妹带着一支队伍去井冈山。

贺敏学毛泽东大舅哥(贺敏学毛泽东大舅哥)(4)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永新三湾村,贺敏学听说后,对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做出了欢迎。

井冈山的负责人还有袁文才,王佐等人,贺敏学与袁文才是同窗,情同手足,毛泽东能够正式地被请上了井冈山,贺敏学从中做了很多斡旋,才使得袁文才队伍与毛泽东的队伍合并共占井冈山。

毛主席在《井冈山的斗争》写道:暴动队始于永新,这就是为什么毛主席称贺敏学为武装暴动第一的原因,贺敏学有一个妹妹叫贺子珍,当时贺子珍也和哥哥参加了暴动,随后,他们是一起上井冈山。

贺敏学毛泽东大舅哥(贺敏学毛泽东大舅哥)(5)

1928年,国民党军队发起了针对共产党葛敏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而其中最凶险的,应该属8月下旬的黄洋界保卫战。彼时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没有重兵把守,只剩下三个营的兵力。

团长朱云卿不由得着急道:“要是我们也有炮就好了”

正在这个焦急的时刻,贺敏学突然想到了一件事:原来在先前的战争中曾经缴获了一架迫击炮,虽然当时有毛病,现在也不一定修好了,并且也只有三发炮弹。但是这种时刻,总是有胜于无的。

这架炮击炮仿佛成为了大家最后的希望,为了这次保卫战的胜利,贺敏学马不停蹄地跑了四个小时将炮运了过来。正当大家打得筋疲力尽,以为有新希望的时候,又都傻眼了。总共三颗炮弹,已经有两个打出去都是哑炮了。

看着将士们疲惫不堪的面容,又看了看好不容易创立到的革命根据地,贺敏学只好将希望寄托在了这最后一颗炮弹上。

终于——响了。

尽管这最后一颗炮弹没能给国军造成多大的伤害,但是却让他们以为是红军的主力军回来了,只得落荒而逃。就这样,黄洋界保卫战,赢了!

而此后,黄洋界保卫战一跃成为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也奠定了贺敏学等人在军中的领导地位。

井冈山的革命如火如荼,斗争却异常残酷。1930年2月24日,袁文才、王佐被彭德怀错杀。贺敏学闻讯悲痛欲绝,捶胸顿足!3月初,袁文才的妻兄和王佐的胞兄“反水”,井冈山易帜,存在了两年零四个月的根据地继而失守。

贺敏学毛泽东大舅哥(贺敏学毛泽东大舅哥)(6)

1933年,贺敏学被任命为红23军参谋长。这一年,贺敏学只有29岁。

妹妹贺子珍嫁给毛主席后,许多人看贺敏学的眼光都不一样了,贺敏学对此从来没有炫耀或者是搞特殊,他说: “子珍和谁结婚,那是她的婚姻自由,我还是我,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普普通通的党员。”

1934年10月,赣南地区的斗争形势异常严峻。一些留下来的红军战士有了变节的想法。原中央军区参谋长龚楚变节,并发动了"北山事件"。龚楚与国民党反动派相勾结,借着开会的名义将红军北山游击队的党政干部聚到了一起。

在会上,龚楚逼迫党政干部投降国民党反动派。在识破了龚楚的计谋之后,贺敏学带领手下的战士们与龚楚所带领的反动派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后贺敏学被重重围困,在身中三枪之后,跌落山崖。

幸运的是经此一遇,贺敏学并没有牺牲,而是在跌落山崖之后捡了一条命。经过几个月的休养之后,贺敏学才与当时北山游击队幸存的刘矮古等六七位同志会合,并与中央取得了联系。

后来才得知,我党经过遵义会议之后,重新确定了正确的革命方针与路线,贺敏学等人才重新又燃起了革命的斗志。但这时候的红军大部队已经北上,无奈之下贺敏学等人只能按照中央的指派在南方继续斗争。

贺敏学毛泽东大舅哥(贺敏学毛泽东大舅哥)(7)

抗战时期,贺敏学先后担任新四军军部科长,苏浙军区第三分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贺敏学担任华野第一纵队参谋长,参加了豫东、济南、淮海、渡江、淞沪等重大战役作战。贺敏学历任华野师长,27军副军长兼参谋长等职,1949年4月20日,渡江战役爆发。

当时第一个渡江的小队伍就是贺敏学麾下的27军派遣的渡江大队,这一次的渡江使得之后有了一个蜚声全国的电影素材,那就是《渡江侦察计》。毛泽东说:“你们部队是全军最早过江的。”

从1927年参军到1949年,贺敏学已经参军20多年,而他最高的职务,也就是副军长。

1951年2月,华东防司在贺敏学率领下,奉令由南京迁驻上海,与上海防司合并为“华东军区防空司令部兼上海防空司令部”,由贺敏学任司令员,郭化若兼任政治委员。

1954年6月,在北京丰泽园菊香书屋,贺敏学见到了自中央苏区分别20多年后未曾谋面的毛主席,毛主席称赞他:“武装暴动第一,上井冈第一,渡长江第一。”

新中国第一次评级时,他主动从7级退到8级,对他这种资历的人来说,定7级这并不算高,而且一辈子再未上调,1955年授军衔时,由于转业到地方,致使这位战争年代的虎将与军衔无缘。当然,这只是一部分原因,还有就是由于他的特殊关系,不被授予军衔。不过大家都一致认为,他是一位无冕将军。

1955年,被誉为“大上海的建筑业元老”的贺敏学,从华东建筑工程总局局长任上奉调大西北,投身国家“一五”计划建设。在那里指挥完成了四个国家重点军工建设项目的施工和安装任务。

1956年彭老总到达西安以后,刚下飞机就寻找一个人的身影,但环顾四周以后,没有发现他的身影。彭老总对身边的人说:“为何没有看到贺敏学啊!”。身边的人一脸疑问,不知道谁是贺敏学,经过打听才知道贺敏学是工程管理总局副局长。省委赶紧派人去找,最后发现贺敏学正在工地指导建设,还亲自搬砖,这就是毛主席的大舅子贺敏学。

1957年,贺敏学率领工程部队6000余人转到福州,担任福建省副省长,分管工交和基建,具体组织领导了福州、厦门、三明等地市的基建工程。

贺敏学的夫人名叫李立英,两人生有一女名叫贺小平,贺小平后嫁给叶启光,而叶启光是叶挺的小儿子,所以叶挺是贺敏学的亲家公。

1975年已经退休的贺敏学再次被组织启用,已经71岁的他,为了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一直坚持每天锻炼身体,让自己时刻保持在最佳状态。

贺敏学毛泽东大舅哥(贺敏学毛泽东大舅哥)(8)

1988年4月底,已经84岁的贺敏学在福建去世,曾7次负重伤的他,临终前还有两颗子弹在身上没有取出来。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都是怎样去建设国家,怎样去服务人民。只能用“伟大”来形容贺敏学老先生这辉煌的一生了。

福建省为他举行了非常隆重的追悼会,开国上将叶飞将军送上挽联,其云:上井冈赴疆场初显英雄本色;逢浩劫处逆境更见烈士高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