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共26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1·江苏镇江·高三期中)创新基础设施是指保证创新相关活动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工程设施和公共服务系统的总和,是国家、区域、城市及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包括支撑各类创新活动的物质条件和服务条件。图为“中国29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创新基础设施综合得分空间分布(2016)图”。据此完成1-2题。

高考地理必修一试题(江苏省高考地理模拟题集锦)(1)

1.中国城市创新基础设施空间分布格局( )

A.发展水平存在的空间差异不显著 B.低水平发展城市在全国广泛分布

C.中水平发展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 D.高水平发展城市众多且分布集中

2.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

A.提升城市第一产业的比重 B.改变城市的空间结构

C.促进创新发展、城市转型 D.增强城市的生态功能

【答案】1.B 2.C

【分析】1.由图可知,,除无数据地区外,低发展水平在全国分布最多,,分布广泛,B正确。中水平发展城市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C错误。高水平发展城市数量较少,集中于少数城市,D错误。综上所述,低、中、高发展水平的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A错误。故选B。

2.根据材料“指保证创新相关活动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工程设施和公共服务系统的总和”可知,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针对工业和服务业,对城市第一产业比重的提升较小,A错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不会改变城市的空间结构,B错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支撑各类创新活动,促进城市各类创新型产业的发展,促进城市创新发展,加快城市转型,C正确。根据材料“指保证创新相关活动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工程设施和公共服务系统的总和”可知,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针对第二第三产业,促进城市产业的发展,对城市生态功能的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C。

(2021·江苏镇江·高三期中)多玛冰川位于我国西藏日土县多玛乡,是喀喇昆仑山东部班公湖流域内一条最大的冰川,它绵延10.5公里,从山谷中奔腾而下,气势磅礴,外观洁白漂亮,颜值颇高。图为“多玛冰川景观图”。据此完成3-5题。

高考地理必修一试题(江苏省高考地理模拟题集锦)(2)

3.多玛冰川分布区位于( )

A.极地 B.高纬度地区 C.高海拔地区 D.高气压区

4.甲谷地显著的特征是( )

A.宽阔平直 B.底窄坡陡 C.水流湍急 D.河曲发育

5.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多玛冰川在图1中的发展方向最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3.C 4.A 5.B

【分析】3.根据材料可知,多玛冰川位于我国西藏,西藏纬度在30度左右,位于中低纬度,不位于极地,不位于高纬度地区,AB错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四千米以上,拥有冰川的山地海拔更高,气温低,形成冰川,C正确;高气压与冰川分布没有必然联系,D错误。故选C。

4.根据材料可知,多玛冰川是是喀喇昆仑山东部班公湖流域内一条最大的冰川,气势磅礴,图片信息可以看出,其宽度较宽,且形态平直,可知谷地宽阔平直,A正确,B错误;谷地分布冰川没有水流,也没有流水形成的河曲,CD错误。故选A。

5.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不断融化,两侧两侧冰川融化后,冰川的边缘向中间收缩,冰川的前端融化后,冰舌向后退缩,与②的发展方向一致,故B正确;①表示冰川前端向前发展,③④表示冰川两侧向外扩展,都表示冰川的体量在扩大,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的题材不符,ACD错误,故选B。

(2022·江苏·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开学考试)2021年9月,小笠原诸岛海底火山喷发产生大量浮石,日本冲绳岛等多处海岸出现大量浮石(图左),外界担忧浮石会影响福岛核电站正常运行,图(右)为太平洋部分海域图。据此完成6-8题。

高考地理必修一试题(江苏省高考地理模拟题集锦)(3)

6.组成小笠原诸岛的岩石矿物直接来自于( )

A.地壳 B.岩石圈上部 C.岩石圈下部 D.地幔

7.以下关于浮石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浮石与石灰岩岩性相同 B.浮石表面粗糙多孔隙

C.浮石有明显层理结构 D.浮石质地坚硬紧密

8.浮石能到达福岛核电站附近海域的主要原因是( )

A.季风影响 B.海水水温升高 C.有洋流流经 D.海水水位南高北低

【答案】6.D 7.B 8.C

【分析】6.浮石物质主要来自海底火山喷发的玄武岩,火山喷发的物质来自地幔的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浮石是岩浆岩,与石炭岩性质不同,A错误;浮石物质主要来自海底火山喷发的玄武岩,表面粗糙多孔隙,B正确;层理构造是沉积岩的特征,C错误;浮石由于有气孔,质地疏松,D错误,故选B。

8.浮石能到达福岛核电站附近海域的主要原因是受日本暖流的影响,洋流把浮石带到核电站附近,C正确;季风是西北风(东南)风,不可能把浮石吹到核电站,A错误;水温升高对浮石的移动没有影响,B错误;海平面高度差异小,影响很小,D错误,故选C。

(2022·江苏·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开学考试)20世纪末开始,部分城市由于经济衰退、人口老龄化、自然环境恶劣等原因,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收缩现象。下图示意四类收缩城市的人口变化格局。其中,深色部分为人口减少区域。据此完成9-11题。

高考地理必修一试题(江苏省高考地理模拟题集锦)(4)

9.识别收缩城市及其类型,可依据( )

①人口普查数据②经济增长速度③产业从业人员比重④夜间灯光遥感影像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0.陕西省铜川市原以煤炭、陶瓷、机电制造等为支柱产业,计划经济时期起就已建有多处工业区,后因资源枯竭和产业转型滞后而逐步出现城市收缩。该市的收缩类型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甲类收缩城市内绝大部分地区同时经历着人口流失。此类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的( )

A.西北地区 B.北方地区 C.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答案】9.B 10.D 11.A

【解析】9.城市的扩张与收缩可以通过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进行甄别,①正确;经济增长速度代表的是城市经济发展能力,即便是非收缩型的城市,受多重因素影响,也有可能经济增长速度变慢,②错误;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只能看出三大产业在城市中发展的情况,不能判断产业产值的变化,故不能具体看出城市人口的变化,更不能去推断城市是收缩还是扩张,③错误;夜间灯光的遥感影像往往是城市规模及城市活力的表现,通常可以通过夜间灯光所占的面积来判断城市扩张或收缩的变化,④正确。①④正确,故选B。

10.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甲为全面收缩型,该类的城市一般自然环境较为恶劣,人口向经济与生态环境更好的地区迁徙,A选项错误。乙为点状人口收缩,一般是因为某局部因素而出现的人口收缩,材料中的铜川县是多产业导致人口收缩,不能呈现孤点状, B选项错误。丙为大部分地区人口收缩,铜川县只是部分产业由于升级而导致人口收缩,并不是大部分区域, C选项错误。丁是局部斑点状人口收缩,铜川县原有煤炭、陶瓷、机电制造等传统产业,随着资源的枯竭和这些产业的转型升级,原有产业附近的区域出现人口外迁的现象,呈现出斑点状人口收缩,D选项正确。故选D。

11.甲类处于人口全面收缩一般是因本区生态环境过于恶劣而产生的全面人口外迁的现象,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态条件脆弱,生存条件较为困难,经济薄弱,是人口全面收缩的典型地区,A选项正确。北方与南方地区自然环境较为优越,农业工业条件较为发达,不存在全面收缩的情况,B、C选项错误。青藏高原地区由于独特的地域环境加上独特的民族环境,同时山高谷深,交通条件较为落后,本区人口迁移一直处于较为平稳状态,处于迁入与迁出均衡的情况,不存在全面迁出的现象,D选项错误。故选A。

(2021·江苏苏州·高三期中)下图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左图)和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旧居景观图(右图)。读图完成12-13题。

高考地理必修一试题(江苏省高考地理模拟题集锦)(5)

12.图中景观反映出两地( )

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②建筑风格相似③生态环境问题相同④地域文化差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两地民居所在省区分别是( )

A.甘、黔 B.粤、冀 C.沪、陕 D.台、宁

【答案】12.B 13.C

【分析】1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位于上海,图中建筑风格为上海典型石库门式样建筑,建筑成本较高,反映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右图毛泽东旧居为典型的窑洞建筑,传统民居依山开凿窑洞,建筑成本低,反映当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由于两地建筑风格相差较大,也反映了两地地域文化的差异,因此①、④正确;两地建筑风格有明显的不同,两地生态环境问题也不相同(上海主要是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污染排放等问题,黄土高原主要是水土流失问题),②、③错误。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3.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位于上海,上海简称为沪;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旧居位于黄土高原的陕西北部,陕西简称为陕或秦,C符合题意;甘是甘肃省的简称,黔是贵州省的简称,粤是广东省的简称,冀是河北省的简称,台是台湾省的简称,宁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简称,这些省区都不是图中民居所在省区,排除ABD。故选C。

(2021·江苏连云港·高三期中)下左图为美国西海岸区域示意图,下右图为旧金山与西雅图月平均最高气温统计图。据此完成14-15题。

高考地理必修一试题(江苏省高考地理模拟题集锦)(6)

14.旧金山水循环较活跃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5.影响两地夏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洋流

【答案】14.D 15.D

【分析】14.区域内降水量越多,径流量越大,水循环越活跃。旧金山地处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多雨季节为冬季,水循环较活跃。故选D。

15.读图可知,夏季旧金山气温低于西雅图。从纬度因素考虑,纬度越低,气温应越高,图中旧金山纬度较西雅图低,A错误;旧金山夏季的气温较西雅图低,主要是由于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旧金山附近,D正确;两地海陆位置与地形没有太大差异,B、C错误。故选D。

(2021·江苏·姜堰中学高三阶段练习)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为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净零排放”。浙江争做碳中和先行者,下图为2009—2019年浙江省能源消费变化曲线图。完成16-17题。

高考地理必修一试题(江苏省高考地理模拟题集锦)(7)

16.2009—2019年浙江省能源消费变化特点是( )

①石油的消费量始终最大 ②水电、核电消费量呈上升趋势

③天然气消费量快速下降 ④煤炭消费量于2011年达到峰值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7.2021年9月以来,江苏、浙江多地区推出拉闸限电措施。下列关于拉闸限电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全国性煤炭紧缺 ②中国经济增速快,能源需求大

③燃煤成本高于基准电价 ④部分企业停产,限制出口产业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6.C 17.B

【解析】16.从浙江省能源消费变化曲线图可以看到,煤炭的消费量始终是最大的,①错误。水电、核电消费量呈波动上升趋势,②正确。天然气的消费量缓慢增长,③错误。煤炭的消费量在2011年接近11000万吨,是2009年到2019年最大峰值,④正确。故选C。

17.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体,自疫情发生以来,世界性煤炭出现短缺,中国也出现了全国性煤炭紧缺的现象,①正确。中国经济发展增速快,且管控疫情的能力强,生产产品多样,对能源的需求较大,②正确。煤炭紧缺,煤价上涨,导致燃煤的成本高于电价的成本,③正确。拉闸限电并非要限制出口产业的发展,只是限制高消耗和高污染的产业,④错误。①②③正确,故选B。

(2021·江苏·姜堰中学高三阶段练习)下图示意我国内蒙古西部地区一次天气系统过境引起的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中部分气象要素的变化。据此完成18-19题。

高考地理必修一试题(江苏省高考地理模拟题集锦)(8)

18.沙尘暴最严重的时段是( )

A.4~10时 B.8~14时 C.14~20时 D.18~24时

19.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气温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外来冷气团替代了本地暖气团 ②大气保温效应减弱

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 ④降水天气带来降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8.C 19.C

【分析】18.由图可知,10时~22时间天气能见度明显降低,说明沙尘暴天气强度大,且14~20时,风速极大,沙尘暴最严重,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9.读图可知,气温在14时达到一日中最大值后出现迅速下降,14时~20时大约下降了11℃,且14时后气压迅速上升,由此推知应该是冷锋过境,外来冷气团替代了本地暖气团,①正确;沙尘暴产生的大量沙尘会削弱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③正确;夜间空气中的沙尘释放白天吸收的热量,进行热传递,补偿地面,对地面形成保温作用,增强大气保温效应,②错误;降水天气对大气起净化作用,不会形成沙尘暴,与材料矛盾,④错误。①③,故选C。

(2021·江苏·姜堰中学高三阶段练习)过去鄂伦春族是以狩猎为生的民族,长期的游猎方式和森林生活使鄂伦春族选择便于搭盖的“斜仁柱”。搭盖“斜仁柱”不用钉也不用绳,只用天然树杈,并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斜仁柱”的覆盖物,春至夏初覆盖桦皮,夏季覆盖芦苇帘子,冬季覆盖兽皮。据此完成20-21题。

高考地理必修一试题(江苏省高考地理模拟题集锦)(9)

20.搭盖“斜仁柱”不用钉也不用绳,只用天然树杈的主要原因是( )

A.便于拆卸 B.节约成本 C.延长寿命 D.保护草地

21.“斜仁柱”顶端冬夏都不遮盖,主要是为了( )

A.增强美观 B.通风透光 C.观测天象 D.应急避险

【答案】20.A 21.B

【解析】20.长期的游猎方式和森林生活使鄂伦春人选择便于搭盖的“斜仁柱”。 搭盖“斜仁柱”不用钉也不用绳,只用天然树杈,搬迁时将覆盖物带走,支架留下来。为了方便游牧,所以要简单搭建,不用钉,不用绳,这样便于拆卸,A选项正确。天然树杈的确能够有效降低建造成本,但这并不是游猎和森林生活的鄂伦春族搭建时考虑的主要原因,B选项错误。不用钉不用绳,建筑的坚固度相对较低,耐久度也比较低,C选项错误。不用钉不用绳,不能起到保护草地的作用,D选项错误。故选A。

21.斜仁柱顶端冬夏都不遮盖,因为是用天然的树杈做支撑,顶端显得比较杂乱,不遮盖并不能增强美观, A选项错误。顶端不做遮盖,便于阳光照进,同时便于生火时通风换气,B选项正确。斜仁柱顶端有大量的树枝,从斜仁柱内观测天空相对比较困难,C选项错误。顶端是否有遮挡物与应急避险并无关联,即便发生灾难,人们也不可能从顶端进行逃生,D选项错误。故选B。

(2022·江苏常州·高三期末)苏门答腊岛地处海上丝绸之路要道,缺少天然良港。图为“苏门答腊岛地形分布图”据此完成22-23题。

高考地理必修一试题(江苏省高考地理模拟题集锦)(10)

22.热带雨林景观在该岛分布较少的原因可能是( )

A.陆地面积小,蓄水能力差 B.东部处背风坡,降水量少

C.淋溶作用较强,土壤贫瘠 D.西部地势较高,气温偏低

23.该岛缺少天然良港的主要原因是( )

A.板块交界地带,地震多发 B.西岸海浪大,东岸沼泽广

C.河流众多,泥沙淤积严重 D.周边多珊瑚礁,海水较浅

【答案】22.D 23.B

【分析】22.热带雨林景观出现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在常年高温多雨环境下,地表以热带雨林植被为主。该景观在苏门答腊岛上分布较少,可能是由于西部为山地,海拔较高,气温偏低,不能满足热带雨林植被的生长需要,因此D正确;该岛东部地势较低平,沼泽广布,蓄水能力强,因此A错误;该岛东部虽然处于西南季风背风坡,但东北季风也可以从海上带来水汽登陆,形成降水,整个岛屿年降水量仍然很大,因此B错误;该岛以东,强大的河流把淤泥带到下游,形成了辽阔的肥沃的冲积平原,并且沼泽广布,淤积很强,再加上该岛位于板块交界处,火山喷发带来的火山灰能够形成肥沃的土壤,所以土壤问题不是热带雨林景观分布较少的原因 ,因此C错误;故选D。

23.符合天然良港的基本条件应该是港阔水深、安全避风。地震多发,对天然良港的形成没什么影响,因此A错误;该岛西侧海水很深,不会出现珊瑚礁,因此D错误;东部河流众多,泥沙淤积严重,不利于良港形成,但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因此排除C;该岛西岸虽然水深,但经常会受到西南季风影响,风大浪高,使西岸缺乏优良港口;再加上东部多沼泽,河流河口处泥沙淤积严重,水浅不利于出现天然良港,因此B正确。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4分。

24.(2021·江苏徐州·高三期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梵净山是我国第五大佛教名山,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0米,2018年被认定为世界自然遗产。约2.2亿年以前,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曾是海洋,海底变质岩层上广泛分布着碳酸盐岩,而梵净山的主体是不易被溶蚀的变质岩。

材料二梵净山年降水量1100~2600毫米,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孑遗有多种古老珍稀物种,生态学家称其为“喀斯特高原中的生态孤岛”。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珙桐为落叶乔木,是1000万年前的古老物种,第四纪冰川时期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目前梵净山海拔1300-1400米处集中分布着天然珙桐林。图为“梵净山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高考地理必修一试题(江苏省高考地理模拟题集锦)(11)

(1)简述梵净山高大山体的形成过程。(4分)

(2)说明梵净山成为“生态孤岛”的自然原因。(4分)

(3)推测梵净山大面积存在天然珙桐林的原因。(4分)

(4)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请提出梵净山地区发展的合理措施。(6分)

【答案】(1)海底受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海洋沉积作用,形成碳酸盐岩;地壳抬升,碳酸盐岩出露地表;上覆岩层(碳酸盐岩)被水溶蚀,形成喀斯特地貌;变质岩不易被侵蚀,周围碳酸盐岩被侵蚀掉后,形成高大山体。

(2)地处亚热带,水热条件优越;受季风影响,多地形雨,降水丰富;变质岩山体难以溶蚀,地表水丰富;相对高度较大,垂直地域分异明显;土层深厚,发育较好。因此生物多样性优于周边喀斯特地区。

(3)当第四纪冰川时期来临,温度大幅下降,梵净山珙桐林生长区逐渐向温暖的低处迁移;当冰期结束,气温回暖,珙桐生长区往凉爽的高处回迁,古老物种得以延续。

(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必答);充分利用梵净山独特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加大政策支持;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世界遗产品牌,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进行文化内核开发,深层挖掘文化资源;提高服务品质,提升旅游体验感。

【分析】 (1)根据材料“约2.2亿年以前,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曾是海洋,海底变质岩层上广泛分布着碳酸盐岩,而梵净山的主体是不易被溶蚀的变质岩。”可知,梵净山的岩层能写出顺序是变质岩——碳酸盐——变质岩,即还是海洋的时候,先是在海底受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而后海洋不断经过沉积作用在变质岩至上堆积形成碳酸盐岩。后地壳抬升,海洋变成陆地,碳酸盐岩随之出露地表,出露地表的碳酸盐岩经流水溶蚀,形成喀斯特地貌。随着溶蚀不断加剧,碳酸盐岩完全被侵蚀掉,而出露的变质岩不易被侵蚀,保留下来形成高大山体,即为梵净山。

(2)根据题意,“生态孤岛”表明该地区物种资源丰富,适合古老珍稀物种生存,而周围地区则动植物资源较少,不适合这些古老物种生存。结合材料“梵净山年降水量1100~2600毫米”和图示梵净山的经纬网可得出,梵净山地处亚热带,水热条件优越,适合动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多地形雨,降水丰富。该地以变质岩为主,山体坚固难以溶蚀,地表水丰富,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梵净山山体相对高度较大,垂直地域分异明显,生物多样性丰富。该地经过多年的植物固土作用,土层深厚,腐殖质较多,发育较好。因此生物多样性优于周边喀斯特地区。

(3)由材料“是1000万年前的古老物种,第四纪冰川时期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可知,当第四纪冰川时期来临,温度大幅下降,各地的珙桐难以适应气候的变化而灭绝,但梵净山珙桐林生长区则可以逐渐向温暖的低处迁移,保证了天然珙桐林的存在。当冰期结束,气温回暖,珙桐生长区又往凉爽的高处回迁、繁殖,使得梵净山天然珙桐等古老物种得以延续。

(4)区域可持续发展可从加强保护、政策、旅游和打造品牌等角度进行分析。梵净山地区为我国动植物资源丰富地区,还有稀有植物,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保护动植物资源。梵净山有着优美的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可充分利用梵净山独特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创造经济效益。加大政策支持,利用政策和规范建立保护区进行保护。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开发;梵净山作为我国主要名山,可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促进旅游等行业的发展。梵净山为世界遗产,可以此打造旅游品牌,进行文化内核开发,深层挖掘文化资源。为促进旅游,发展经济,可提高服务品质,提升游客旅游体验感。

25.(2022·江苏·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开学考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山南麓气候干旱,高山冰雪融水量有限。随山势的降低,地下水埋藏深度增大,浅层土壤含水量逐渐减少。柽柳为该地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根系较深,耗水量较大,植株下土壤中的水肥状况均优于灌丛间的空旷地带。下图示意天山南麓局部区域地形区及植被分布。(18分)

高考地理必修一试题(江苏省高考地理模拟题集锦)(12)

(1)分析与扇缘带相比,山前洪积平原植被覆盖率较低的原因。(6分)

(2)分析柽柳灌丛植株下土壤中的水肥状况均好于灌丛间空旷地带的原因。(6分)

(3)柽柳灌丛对防止沙漠扩张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提出该地区为保障柽柳灌丛生长可采取的合理措施。(6分)

【答案】(1)与扇缘带相比,山前洪积平原地势较低,地下水埋藏较深,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浅根系的草本难以生长,只适合深根系的柽柳灌丛生长。随着柽柳灌丛的增多,灌丛间的空旷地带扩大,土壤水分蒸发量增大,使其地表愈加干旱,其他植物难以生长。

(2)柽柳灌丛侧向枝条多、树冠面积大,能截留降水,遮挡阳光,减少蒸发,提高灌丛植株下土壤水分含量,枯枝落叶为灌丛植株下的土壤提供较多有机质。

(3)(柽柳灌丛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分,故需保障柽柳灌丛生长所需的水量。)保证生态用水,适时适量引水灌溉柽柳灌丛;修剪柽柳灌丛树冠,减少水分蒸腾;铺设草方格,增加截水量与下渗量,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分析】 (1)与洪积扇扇缘带相比,山前冲积平原其位置更靠下游,从地势来看,其地势更低,地下水的埋藏也更深,因靠近沙漠,浅层土壤的含水率较低,浅根系的草本植物在此处是难以生长的,只能适合深根系的柽柳灌丛类的生长。而柽柳灌丛的大量增多,冠丛间的空隙地带不断扩大,本区位于西北内陆地区,蒸发旺盛,土壤水分的蒸发量较大,使其地表会变得更加干旱,浅层土壤的含水率进一步降低,其他植物更加难以生长。

(2)柽柳属于深根性植物,其枝条多,树冠面积较大,具有很好的涵养水源的能力,能够截留降水;同时由于树冠面积大,能够有效的遮挡阳光,进一步的减少蒸发,提高柽柳灌丛植株下的土壤的表层含水量。而柽柳灌丛的枯枝落叶,又为土壤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有机质,增加了土壤的肥力。

(3)本区位于天山南麓,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柽柳与灌丛类生长主要限制因素仍为水分条件,为了使柽柳灌丛更好的生长,首先需保证本区生态用水的水量,适时适量的引水灌溉,以提高柽柳灌丛的存活率。修剪柽柳灌丛的树冠,减少其树冠的面积,也能够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进而减少水分流失。还可铺设草方格,进一步的增加截水量与下渗量,减少土壤表层的流失。

26.(2021·江苏·姜堰中学高三阶段练习)下图为2021年某月某日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8分)

高考地理必修一试题(江苏省高考地理模拟题集锦)(13)

(1)描述该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状况及原因。(6分)

(2)比较该日北京和东京两城市的天气特点。(6分)

(3)分析P地所在的日本海能够维持高压系统存在的有利条件。(6分)

【答案】(1)我国大部分地区在高压系统控制下,以低温、干燥、晴朗天气为主;东北地区有一弱低压,可能出现阴云、降雪等天气。

(2)相同:吹西北风、天气晴朗;不同:北京风力大于东京,北京气温低于东京。

(3)图示季节,日本海因纬度高,水温低,海洋结冰面积大,在广阔的冰面上,形成一低温区;近地面空气冷却收缩下沉集聚,形成高压系统。

【解析】 (1)天气特征基本要素有:气温、气压、风向、风力、降水概率等,图中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处在高压控制之下(高压中心附近气压在1044左右),判断出为冬季。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东北地区有弱低压存在(气压中心在1020左右),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多雨雪天气。所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状况为:低温、晴朗、少雨,但东北地区可能会有雨雪、阴云等天气出现。

(2)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北京处在高压脊附近,气压值在1020hp-1024hp之间,东京也在高压脊附近之下,气压值在1024hp-1028hp之间,所以与东京比,北京的气压较低,气温较高;两地都在高压脊的东侧,所以两地天气都以晴朗为主,风向都为西北风;北京所处区域等压线较为密集,而东京所处区域等压线较为稀疏,所以北京风力大于东京。

(3)陆地形成高压,应是所处半球的冬季。与陆地相比,海洋上应是动力成因的低压。因此P地所在的日本海形成高压,应是近地面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的。故日本海高压系统的存在要考虑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近地面气温低。该季节为冬季,日本海相对封闭,由于纬度较高,水温低,海洋结冰,加剧了当地的寒冷程度,在近地面形成低温区,导致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高压。

资料来自网络,服务教学,侵权即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