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起外号,是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一件事情。除去那些刻意贬低挖苦人的恶意外号,其余外号的确有着其自身魅力,它们往往能够生动逼真的刻画出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或是外貌特点,有时候甚至让许多人忘记外号主人的真实姓名,外号成了他的代名词。

水浒传中王矮虎绰号由来(既有动物也有鬼神)(1)

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学中,有一部作品将起外号这一日常行为几乎用到了极致,诞生出了许多千奇百怪的外号,让人大开眼界,甚至感叹起外号的这条路上,真的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没错,这部文学作品就是我们熟悉的《水浒传》。

水浒中共有一百零八位好汉,每个好汉都有一个响当当的外号,这些外号不仅使小说更有特色,同时也让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这也成为《水浒中》不同于其他小说的显著特点。下面船夫就带大家一起来分析《水浒中》中英雄好汉外号,以及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

一、模仿动物的外号

各种各样的动物,自古以来在人们的生活中就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或任劳任怨,或威猛异常,总之是各有特点。也正因为其重要性,人们便将这些动物逐渐融入到文化中来,十二生肖的诞生正是这点最好的证明。

水浒传中王矮虎绰号由来(既有动物也有鬼神)(2)

除此之外,人们也常用动物来形容人的某些特点,如形容小孩健康会用虎头虎脑,青年人莽撞用初生牛犊不怕虎等等。而在梁山好汉中,用动物作为外号的就有三十六位之多。这些人的外号设计的动物就有二十多种,其中又以龙虎居多。如插翅虎、锦毛虎、矮脚虎、跳涧虎、花项虎、中箭虎、 笑面虎、青眼虎、病大虫(在古代老虎又称大虫)、母大虫。龙次之,有5人,分别是:入云龙、九纹龙、混江龙、独角龙、出林龙。

除此之外,还有三位用豹子做外号的好汉,分别是豹子头、锦豹子和金钱豹子。蛇2个:两头蛇,白花蛇。此外还有出现一次的动物外号,如麒麟、龟、彪、忽律(鳄鱼)、鼠、蚤、犬、雕、兽、白跳、蝎、犴、狻猊(狮子)、蛟、蜃、猿。

二、与鬼神相关的外号

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鬼神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不仅逢年过节常常会有人拜祭,遇到了事情,中国人也往往会先求神保佑,这一点即使在现代社会,依旧不难见到。除了求神保佑,有的人甚至干脆在自己的外号当中,加入鬼神色彩,进而为自己增加威势。

水浒传中王矮虎绰号由来(既有动物也有鬼神)(3)

梁山好汉中就不乏此类,其中将自己比作鬼怪神道的就有十六位好汉,涉及的鬼神形象就包括十三种,这包括鬼、阎罗(阎王))、魔王、金刚、夜叉、神、闪婆、太岁、仙、判官、大圣、二郎、哪吒。这里面的地府人物往往代表着杀气,如赤发鬼、操刀鬼、鬼脸、活阎罗、混世魔王、母夜叉、催命判官等人,手里往往都有着好几条人命。

而像云里金刚、丧门神、险道神、活闪婆、立地太岁、铁笛仙这样的外号,则往往是为了增加神秘感。至于飞天大圣、短命二郎和八臂哪吒这样的外号,一般都十分好战,原因很简单大圣原型是斗战胜佛,另一个是二郎神和哪吒,不论哪一个都是所在团队中的好战分子。

三、借势型外号

除了先天鬼神,很多民间神话中的人物其实最开始都源自历史人物,比如我们熟悉的关二爷,便是三国时期的真实人物,随着后来历朝历代的皇帝加封,最后愣是成为“关公”和“关圣大帝”。

水浒传中王矮虎绰号由来(既有动物也有鬼神)(4)

除此之外,历朝历代的名将也都是民间起外号的模仿对象,如梁山好汉中的(小李广)花容外号便是取自弯弓射虎的飞将军李广,(病关索)杨雄的外号则是源自传说中关羽的第三子关索,(病尉迟)孙立和(小尉迟)孙新兄弟二人的外号中的“尉迟”二字指的是唐朝开过功臣尉迟恭。类似的外号还有小温侯(吕布)、赛仁贵(薛仁贵)、小霸王(项羽)等等。

从这些水浒英雄们的外号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历史人物在当时便已经深入民间,在百姓心中有着重要地位。

四、人物特色类外号

除了动物、鬼神和历史人物,梁山好汉们的外号还有一部分是根据人物特色形成的,这样的人物不在少数。如宋江的两个外号:及时雨和呼保义,都是极尽溢美之词,前者是说宋江雪中送炭,后者则是说宋江仗义疏财。不要小看这两个外号,它们可是难得的免死金牌。

在揭阳岭和清风山宋江曾两次遇险,前者差点被包了人肉包子,后者更是差点剐了心肝做醒酒汤。而之所以能够化险为夷的关键,便是宋江远近闻名的外号名声。

水浒传中王矮虎绰号由来(既有动物也有鬼神)(5)

当然,梁山上的类似的描述人物特色外号还有智多星、小旋风、神行太保、没遮拦、神机军师、镇三山、百胜将、天目将、圣水将军、神火将军、圣手书生、铁面孔目、摩云金翅、轰天雷、神算子、神医、玉臂匠、玉幡竿、小遮拦、摸着天、打虎将、铁臂膊、石将军、黑旋风等。

外号可以赋予英雄以威势力量,同样英雄也可以让普普通通的一个外号成为传说。

这类外号往往只是简单的描述人物的体貌、职业或兵器,而它们的拥有者则都是一时俊杰,如大刀关胜、双鞭呼延灼,简单质朴的外号,透出的却是力量与沧桑。再如行者武松、花和尚鲁智深,看似平凡,却内涵传奇。

小小的外号,却有着大大的学问,从一个个外号背后,我们仿佛看到了宋明时期,民间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

参考资料:

《水浒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