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师》豆瓣(她去采访了入殓师)(1)

引言:清明节是一个容易让人联想到死亡的节日。有一些人,他们的工作让他们离死亡很近,就像一个“旁观者”看着生命离开。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是死亡的旁观者,也有人会旁观我们的死亡。所以,我很好奇,一场死亡给“旁观者”留下了什么?于是,我们采访了急诊科医生、宠物医师、临终关怀导师、采访入殓师的作者,听他们说死聊生……

被访者简介:自然,作家,生于70年代,现居天津。发表作品《白事会》、《凡人皆有一死》和专栏《白事会:第二季》。

自然说她在《白事会》里写的都是真人真事,故事的来源当然是来自于从事这一行的白事师傅们,他们几乎每天都要经历白事,因为这是他们的职业,从他们嘴里讲出的“死”,其实都是关于死者家属的,也就是说“生”的。

自然是一个腼腆的人,很内向,但是文字又透着天津人特有的幽默。橘子君很好奇她为什么会去关注这个每天都要接触死者的行业。

她说:“最初想写这个行业,也是因为被这些白事故事所感动,就想如果可以用文字的形式写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减少人们对死亡的恐惧,更加珍爱身边的每个人,不做后悔的事情,爱自己爱亲人,更爱这活着的美好……”

就像是婚礼上一定会有司仪主持婚礼,各地也会有负责主持安排葬礼的专业人员,在天津从事白事的师傅叫大了(dà liǎo)。死去的人会失去自我保护的能力,而大了的使命就是保护他们,帮他们完成人生中最后的一场仪式,和身边人的最后道别。

自然说:“虽然他们与死去的人在几分钟前还是完全陌生的人,可一旦成为白事的组织者——'大了'以后,他们就成了死者最可信赖的人,当死者把自己还温热或冰冷的身体交给'大了'的时候,他们之间的这种信任,有时会胜过家人朋友。”

《入殓师》豆瓣(她去采访了入殓师)(2)

在《白事会》里写到这样一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办白事的两家人在路口狭路相逢,为了争抢路口,可能再加上办丧事大家心情都不好,两家人就争吵打了起来,最终出殡送路的两家人都进了派出所。最后到了晚上只有大了师傅回到死者家里坚持把送葬的仪式办完了,因为“这人的魂儿还在,等着咱们送呢!”,更因为这是他们的职业道德,他们是死者最信赖的人。

还有一个故事,有一个瘫痪了19年的老奶奶,在和家人孩子聊天的时候,偷偷的在被子下面割腕自杀了。后来说是累了,要睡会,等大家发现时,人已经走了。她老伴儿哭的满脸是泪,一再嘱咐大了师傅给老奶奶擦身体的时候要轻,还在大了师傅手上一再示范要多轻。最后嘱咐完了,他就在房间里偷偷的自杀了。用老伴儿自杀的那把刀,那把他每天帮老伴儿削水果用的刀。

19年来,老爷爷每天都在照顾老奶奶,帮老奶奶擦身体,梳头发,按摩腿。这世上真的有人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大了师傅明白,老爷爷不愿意与老奶奶分开。

所以,他把两位老人并排放在床上,让他们手牵着手,遗像是两位老人生前的合影,放的像婚纱照一样大,放在床头,就像许多新房里结婚照的位置一样。他想象着他们生前一起入睡的样子,这就是他们最后与亲人道别的灵堂。那一刻,包括大了师傅在内,所有人都相信了爱情真真切切的存在……

“大了是一群每天面对生死的人,他们见多了死以后更明白生,看多了人在生死最后一刻的眷恋不舍,见多了人从生到死真的只是一瞬间一呼吸之间的事情。见多了这样的时刻,他们并不是变得对死亡的麻木,相反而是越来越敬畏死亡。”

在自然的《白事会》里写到的一位大了主持的自己好友的葬礼。这位大了和死者从小一起长大,死者后来读了大学开了公司,结婚生了一个可爱的孩子,是现在网上动不动就会说的那种“人生赢家”。但是,就在他什么都有的时候,命没了,年仅35岁,因为肺癌。

这位好友死前把这位大了叫到医院,握着他的手,除了商量后事,还安慰这位做大了的好友:“生命的好坏不是看时间的长短而是质量,我挺知足的……活着就是和自己不断妥协的过程,在我还没有完全妥协前,就被安排了新的任务,这样想,我觉得死也不是件坏事……”

但在葬礼上,死者的妻子读了死者写的最后一封信:“我恳请你们,不要犯我从前的错误。从现在起,要知道,有生命多好,可以陪在家人身边,和他们一起吃一起看一起笑……”

《入殓师》豆瓣(她去采访了入殓师)(3)

在采访时,我问自然在你采访的大了里哪个让她印象最深刻?她说有一位黄师傅,平时是出租车司机,因为要给儿子结婚买房才兼职做的这行,胆子特大,很多大了师傅处理不了的恐怖情况都会找他。

橘子君独家福利!关注橘子娱乐 微 信 公 众 号 :(juziyule),发送“橘子福利”,免费赢取《金刚狼3》电影票! 快关注起来吧!

什么是恐怖的情况呢?在自然的书里有一篇,有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他的孩子因为多次高考落榜,卧轨自杀了。卧轨自杀的身体会在瞬间像烟花一样散开。那孩子选了一个特别偏远的地方,到了地方天都黑了,因为担心孩子四散的身体被野狗叼走,中年男人哭着求大了师傅陪着一路找,地上能找到的,大了都装起来了。

最后在树上看到了孩子的一条胳膊连着脑袋。大了师傅说天太黑了,不好处理,今天先回去。那位父亲虽然同意了,但是自己却坚持要在树下陪着孩子。大了师傅心一软,去附近买了白酒两人就这样在树下等到了天亮。

自然说让她印象最深的是黄师傅说的一句话:“人啊!活着是个人,死了就是一堆肉。都说人积德行善有好报,我觉得一个人老死没有病,不受嘛罪的死在自己家里。就是得到好报了……”

作为死亡发烧友,自然关注的不是人死了以后会怎么样,她关注的是活人,关注他们对死的反应。“各种人对死亡和白事的态度,我觉得会给人一种启示。”

“比如有的人在家里老人活着的时候不孝,老人走了才说尽孝,在白事上大摆宴席,铺张浪费,又唱又跳。有的人家里有亲人去世,并不一定靠在葬礼上哭泣去化解悲伤。我曾经就写到一个去世的孩子,他的父母是摄影师,用孩子生前的录像和照片办了一个纪念展。”

杨绛过世的时候,朋友圈里都在转发关于杨绛的一生。橘子君当时就在想,杨绛一定是一个内心丰满的人,才能在失去女儿和丈夫之后,近20年的漫长岁月中,继续充实的活着,笔耕不辍。

《入殓师》豆瓣(她去采访了入殓师)(4)

在自然的书里记录了这样一位81岁的老奶奶,她和老伴儿没有子女,相依为命的生活了五十多年。老伴过世的时候,她特别的平静,没有任何亲戚,她说亲友都已经过世了。

当年因为自己不能生育,她劝老伴要不离婚,要不领养一个孩子。老伴拒绝了,说两人结婚又不是为了生孩子,领养孩子大了告诉他不是亲生的,孩子得多难受。就这样两位老人有商有量的过了一辈子,从没有吵架急眼过。

这场白事,平静的就像老爷子还在一样,老奶奶正常的吃饭睡觉,也不守夜,也不点长明灯。她说:“人死了不还是人吗?干嘛搞得鸡犬不宁的,那都是给活人看的。我不信鬼不信神,我就相信,人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活着!”

一个月后这个老奶奶住进了老人院,就像他老伴儿生前跟她嘱托的,在养老院里每天和老姐妹一起聊天吃饭,她跟这个大了说以后自己的后事也是他来办,不过自己身体越来越好了,可能要让他等几年。

《入殓师》豆瓣(她去采访了入殓师)(5)

但是,有的人对待葬礼看似费尽心力,不过是为了自己的面子罢了。

有一个父亲,是做生意的,从来不管孩子,只是用物质来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从小就没有了妈妈。这个孩子二十多岁的时候,喝酒飙车,还有可能服用了兴奋剂。从大桥上冲下来,摔出车,在马路上被好几辆车压过,压成了斑马线一样。而这位父亲见到大了之后,却只是说:“你这么年轻,能办好我儿子的葬礼吗?我可不想丢人,我儿子的葬礼要办好。”

当大了把被压成斑马线的遗体照着相片处理好以后,打电话问那位父亲是否要拍照看看是否满意时,那位父亲在电话那头说:“不用!不用!你觉得好就行。”就挂断了电话。

最后,橘子君想借用自然的一句话来作这篇文章的结尾。

人们只有面对死亡这件事,才会真的懂得什么是珍惜生命!不管死亡是一个游戏也好,还是死后从动物变成植物也好。当我们不那么恐惧死亡,才会不做后悔的事情和更加爱亲人爱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