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但也带来了纸质阅读率的下降,伴随着国家对数字出版方面的政策支持、数字阅读的用户不断增多以及其他产业链对于数字阅读的推动,传统杂志更是在移动互联网的裹挟中逐渐式微。

当移动网络端以一个颠覆性的姿态逐渐逼近传统杂志,每个用户都可以自由、自主的生产并发布内容,杂志的生存空间受到了严重挤压,面临着阅读量减少、广告收益降低、发行量减少等诸多困境。面对这样的危与机,老牌文摘类杂志的转型,变得迫在眉睫。

数字化转型推荐书目(数字化智能化)(1)

数字化:传统杂志的转型初试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传统杂志的内容数字化浪潮是大势所趋——立足纸质杂志,构建刊网融合的数字化内容亦成传统杂志的转型大势。

事实上,作为耳熟能详的国民杂志,《读者》杂志早早意识到了数字化阅读发展带来的冲击,并建立了《读者》官方网站、开通《读者》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社交平台,并逐步构建了以期刊、图书出版物为主,新媒体业务为辅的综合性传媒业务架构。

读者传媒在2010年便成立了子公司读者数码,并推出了“读者”电子书、“读者”手机和“读者”平板电脑;2011年,“读者”APP上线;2012年,读者传媒开通阿里巴巴官方店铺,尝试进行网络销售,还顺势推出《明周刊》、《漫品》和《华夏理财》三种新杂志;到2020年,《读者》杂志更是对近三年经典内容免费开放,覆盖读者线上1700万左右的订阅用户,并面向读者推广“读者蜂巢”APP。

同样作为国民度高的文摘杂志,面对飞速发展的新媒体,《青年文摘》一直积极参与出版行业的数字化进程:从网站、电子杂志、手机报、手机杂志,到微博、微信公众号、头条号、抖音号,《青年文摘》的新媒体产业布局日趋完善——2013年《青年文摘》杂志被国家出版广电总局列入首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以《读者》、《青年文摘》为代表的传统杂志纷纷拓宽新媒体渠道,虽然增强了与读者间的互动,但平台内容依旧依赖于纸质出版物本身,于是,在举步维艰的杂志市场空间里,传统杂志迈向了智能化探索的道路。

智能化:传统杂志的再次进阶

与其他纸质杂志的转型略有差异:《意林》的数字化转型并非是直接将内容数字化,而是在数字化的基础上,新增一条全新的产品线——8月22日,旗下高端产品线品牌“意林优选”正式亮相五本新书,并提出将“跨学科阅读”、“智能化教辅”作为双擎嵌入产品,开启了《意林》的智能化探索。

数字化转型推荐书目(数字化智能化)(2)

传统教辅主要以纸质出版物为主,但是随着科技不断赋能教育,个性化学习日渐被强调,其难以满足学生愈加多元、个性的学习需求。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教辅领域,各种智能化的学习产品层出不穷。智能教辅,正成为这个领域下半场的“标配”。

此次意林优选推出的五本新书,既有《高效答题36计》和《意林衡水大语文》这类专注解决考试答题技巧的“育分”系列,又有《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29首》和《小学生必背文言文》这类意在通过提升语文鉴赏能力,让学生领悟人生道理的“育人”系列。不仅实现了“育分育人两手抓”,更体现了新课标要求,以素养立意,注重分层、弹性和个性化,讲、学、练环环相扣。

情景教学、资源共享、原创推荐,都是智能教辅的核心竞争力,例如这次意林优选推出的《高效答题36计系列》,除了通过“四轮学习法”和“三大理论支撑”聚焦考试答题技巧外,更提供了录播课程、音频课程等一系列智能化手段,解决了纸质教辅缺乏交互性、个性化等问题。

技术支撑下的智能教辅早已不是一本简单的学习资料,它是全学段、多学科、多角色、多终端应用,将学习资源多媒体化、微型化、多元化的优势进一步放大。在智能技术的加持下,作为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意林》将摆脱固有习题册的印象,融入新的理念,将新媒体、新场景,新应用加以融合,赋予其更多可能。

传统文摘综合类杂志的转型需要的是紧紧抓住技术迭代和媒体深融的机遇,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助推器,从内容出发,加以技术手段创新,提高出版产品的传播力、引导力,焕发杂志品牌的生命力、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