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字是多音字,误读并非个例,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许多女性取名“筠”,加之革命烈士江竹筠的名字太响亮了,人们往往把地名中的“筠(jǔn)”字,误读成“yǔn”二是工具书导向之误《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等汉语用典,给“筠”字均注有二音音①yǔn(1)竹子的青皮(2)用于人名如:江竹筠、台湾画家赵松筠(台湾画家)②jǔn,用于地名人们发现,这些主要工具书的注音与解释有明显缺陷,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筠门岭简介?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筠门岭简介(筠连筠州筠岭)

筠门岭简介

“筠”字是多音字,误读并非个例,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许多女性取名“筠”,加之革命烈士江竹筠的名字太响亮了,人们往往把地名中的“筠(jǔn)”字,误读成“yǔn”。二是工具书导向之误。《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等汉语用典,给“筠”字均注有二音。音①yǔn。(1)竹子的青皮。(2)用于人名。如:江竹筠、台湾画家赵松筠(台湾画家)。②jǔn,用于地名。人们发现,这些主要工具书的注音与解释有明显缺陷。

事实上,“yǔn”音主要用作人名、植物名,也有作地名的;“jǔn”音用作地名,也有个别人作人名的。比如:金代人王庭筠的“筠”,就读“jǔn”。地名中“筠”读“yǔn”的,也有的是。在地名上,“筠连”(四川省宜宾市所属县)读“yǔn”无疑是对的,但读“jǔn”的就有“筠岭”(旧县名,又称门岭县,在今江西会昌县南筠门岭镇)。“筠州”是古州名,涉及两个地方,读音不一。一是上述宜宾市所属筠连县旧名,发音与筠连一样,读“jǔn”。二是江西省旧州名,读“yǔn”。

余墨(2015年7月20日)在新浪网有博客《此处“筠连”彼“筠州”,“均”“云”读音莫求同》,称:“近读《光明日报》(2015年5月30日)和《今晚报》(2015年6月14日)文章,均有关于‘筠’字读音问题。讲到,人名读yǔn,如:江竹筠、温庭筠。‘筠’地名均读jǔn。

其实不然。据新版《辞海》载,四川省筠连县的筠‘读 jǔn,而古筠州〔唐武德七(公元624)年改米州置,治高安(今市)以地产筠篁得名〕,则读yǔn。事实上,自古以来,至少在江西当地,皆把筠州读音为云(yǔn)州。筠州古有绿筠堂,苏轼来筠州时曾为其题咏,其‘筠’字当亦读为‘云(yǔn)’,其诗曰:‘爱竹能延客,求诗剩挂墙’。”

《咬文嚼字》也发有自己的声音。余培英在(1997年第8期)载文《“筠”和“拓”怎么读》,称:“央视(1996年8月16日)‘东西南北中’节目的女主持人,把唐代诗人温庭筠的‘筠’读成jūn。”陈增杰在《咬文嚼字》(2001年第7期)载文《江竹筠的“筠”该怎么读》,说:“早些年出的工具书,只有yǔn音一读,后来才有了jǔn 声。如:唐时‘筠州就读yǔn州,而不读jǔn州’。”刘恒也在该期载文《人名中的“筠”读什么》,称:“‘筠’,作为地名,与江竹筠、晚唐诗人温庭筠的‘筠’(yǔn)读音义不同。但与金代文学家王庭筠的‘筠’读音是一样的,都读jǔn。不少人把筠连县和王庭筠的‘筠’,也读成yǔn,就不对了。

前两年,央视某年轻女节目主持人,在介绍‘江姐’时,把江竹筠的‘筠’字读成jūn。央视中文国际频道(2018南秋的一档节目里),另一位主持人在介绍台湾著名画家赵松筠女士时,也把‘筠’读作‘jūn’。”

科教频道《中国记忆》(2020年9月30日)《寻找江姐 红岩精神》,称:“江竹筠(发音jǔn),原名江志炜。”

还有,重庆卫视《跨越时空的回信》(2019年9月29日),江竹筠的孙子彭壮士和主持人张羽,均先后多次,将江竹筠的“筠”,说成“jūn”。音乐人徐沛东还提出了两读的说法。在央视(2008年4月10日晚)的cctv第13届青歌赛知识问答环节上,作为评委的他点评道:“江姐叫江竹jǔn,又叫江竹筠yǔn。”这样解释显然是是不妥的。一个人在通常情况下(一个时期)只有一个名字(战争与白色恐怖年代例外)。按照常识和传统习惯,一个人的名字,原则上应当说只有一个。

可见,“筠”字读法不简单,只有知己知彼,方能读准,用准。这里补充的是,女性人名,一般将“筠”读“yǔn”,但这里有一个“客随主便”的问题。也就是说,人们的名字,要以本人或本家族的叫法为准。譬如,江竹筠之名,其孙子彭壮士把祖母的“筠”读成“jǔn”,恐怕是就不能读作“yǔn”了。至于男性人名,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说法,究竟怎么读,可要慎之又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