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和古希腊时代被认为是一种“神授”或“着魔”。古罗马的A.T.马克罗比乌斯和D.阿尔米多鲁斯将梦分成两类:一类反映现在和过去,一类和预测将来有关。这种理论曾流行了几个世纪。《黄帝内经》的《素问》也有“甚饱则梦予,甚饥则梦取;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哭”的说法。

动物做梦会梦到什么呢(人为什么会做梦)(1)

关于梦的形成和意义S.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观点占有重要位置。他在《梦的释义》一书中指出,梦的组成成分或“要素”在梦前的长时记忆中早已存在,只是这些“要素”在梦中常见“新的和离奇的组合”。И.Μ.谢切诺夫也认为梦的离奇古怪不过是“现有映象的不寻常的组合”。异相睡眠的发现是近代睡眠机制研究中最显著的成就,它提供了了解梦的客观指标。当然50年代初期将异相睡眠和梦完全等同的看法也是不够确切的,但梦主要与异相睡眠相关也是肯定的。

动物做梦会梦到什么呢(人为什么会做梦)(2)

梦常常突然呈现和突然结束,觉醒又不可能直接进入梦境,做梦而觉醒后又很难回忆。虽然现知在异相睡眠和慢波3~4期中均可做梦,但两者是有差别的。人在异相睡眠期间被唤醒,报告做梦的机会显著较高,异相睡眠期间做梦知觉性较强,视知觉尤其突出,内容常较生动和稀奇古怪;在慢波3~4期做梦则概念性较强,生动性较弱,内容常涉及最近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由于慢波3~4期主要呈现在前半夜,而异相睡眠主要呈现在后半夜,因此在整晚睡眠中可以概括为从较多概念化的上半夜向较多知觉化的下半夜的过渡。

动物做梦会梦到什么呢(人为什么会做梦)(3)

梦中的情节是由意识层次上的表象构成的,梦本身则大多是无意识进行的。人在做梦时,呼吸浅促,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脑血量倍增,脸部及四肢有些抽动。这时,用眼运动计可测得其眼球在快速转动,而脑电图上必然同时出现快波。因此,一般说来,“快速动眼”加上“脑电图快波”可作为做梦的标志。研究表明,梦常发生在睡眠的快速眼动期。在此期间脑电图检测到的脑波,是一种低压高频、类似于觉醒状态而不同于睡眠的非快速眼动期的脑波形态,还出现脉搏、血压和呼吸不规则以及骨骼肌松弛的现象。梦也会发生在睡眠的非快速眼动期、睡眠的开始时期和平静放松的觉醒状态。快速眼动期睡眠的梦知觉性较强,内容生动离奇;非快速眼动期睡眠的梦概念性较强,内容与现实联系较密切。睡眠者在快速眼动期被唤醒后更容易回忆梦境。因此,快速眼动不是做梦的必要条件,快速眼动期睡眠的脑机制并不等同于梦的脑机制。脑成像研究表明,在睡眠的快速眼动期,脑桥部脑干、杏仁核及枕叶和颞叶的视觉联合区处于激活状态,前脑可能是揭示梦的脑机制的关键部位。

利用这些理论进行研究,科学家得出结论:大部分爬行动物不会做梦,鸟类都会做梦,不过大多数种类只做短暂的梦,各种哺乳动物,如猫、狗、马等家畜,还有大象、老鼠、刺猬、松鼠、鼠、犰狳、蝙蝠等都会做梦,有的做梦较频繁,有的则少些,鱼类、两栖动物和无脊动物都不会做梦。人类做梦时伴随的“快速眼球运动”也未必适用于一切哺乳类动物。例如猫头鹰等动物便没有快眼球运动。

研究发现,动物的梦也应该跟人类的梦一样,在学习和记忆整合、巩固中发挥作用。

比如,在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监控了小鼠分别在迷宫中学习获取食物和睡眠中大脑的电活动。

结果发现,小鼠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重复了迷宫学习时某些神经元相同的放电活动。

美国科学家还对猴子进行了这样的实验:在一只猴子面前设置一个屏幕,屏幕上反复出现同一个画面;每当屏幕上映出这一画面时,就强迫猴子推动身边的一根杠杆。如果猴子拒绝执行,就用电棍击它。过了一些日子,猴子就形成了条件反射:它一看见那画面,就主动去推杠杆。后来,科学家发现,这只猴子在睡眠中也会不时地去推那杠杆。这表明猴子在睡梦中“看见”了那画面。

本文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原创,转载须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