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伤感的咏梅词(唱给时光的一剪梅)(1)

《一剪梅》词牌,因周邦彦词起句有“一剪梅花万样娇”,取前三字为调名。此词以一个七言句,带两个四言句,节奏明快。古人吟唱时,常以此表达相思、思乡的情怀!

词的上片起笔点题,“一片春愁待酒浇”既指出了时序,又点出“春愁”的主旨。随之以白描手法描绘了“舟过吴江”的情景:

江上舟摇”既是实写身边之景,又是用水在行船的意象来比喻人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楼上帘招”的“帘”是指酒旗,一个“招”字,摹画出江岸边的酒楼上,酒旗在迎风飘扬,也透露出作者渴望借酒浇愁的心理,与首句的“待酒浇”相呼应。

秋娘渡,指苏州以南的吴江渡。秋娘是个传奇女子,她是唐德宗时镇海军节度使李錡的侍女,在李錡叛变后入宫,受宪宗宠幸,权倾一时,“秋娘”之名,后代也成为貌美善歌歌伎的通称。泰娘是唐代时的一名歌舞伎,其人舞态优美轻盈,极富韵味。泰娘桥,苏州城西阊门之外皋桥。这两个地名看似是为写词人“舟过吴江”必经之地,实则通过这两位著名歌伎的名字,透露出作者急欲归家,与自己所爱女子相聚的心情。

可以说,这两个美好的人名,也是地名,让作者的愁绪愈涨愈高了。飘泊思归,偏逢“风又飘飘,雨又萧萧”,雨滴心帘,只觉风入骨,雨寒心。风骤雨急,视觉上的连绵之雨,触觉上的寒意、潮意,一起涌上心头。一个“又”字,直接表达了作者对风雨阻归的无奈与恼怒。

最伤感的咏梅词(唱给时光的一剪梅)(2)

下片开首,词人用“何日”设问,道出对飘泊的厌倦和归家的迫切。“客袍”是旅途穿的衣服,清洗客袍,显然是想把客袍收好,不再漂泊,与家人尽享温馨。银字笙,就是指以银丝作字以表明音色高低的笙,是非常精致的乐器。心字香,是心字型的熏香。这里采用了反衬的手法,想象了归家之后美好温馨的场面:

结束旅途的劳顿,换去客袍。心爱的她调弄起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型的香,两人一起燃香奏乐,其乐无穷。

这美好的向往,与自己当下凄苦、飘零的形象对比,作者不禁吟出了千古名句: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流光似水,又是一年。一“红”、一“绿”,是时序的暗示,将春光渐渐消逝于夏日来临这一过程,充分表现了出来。“红”与“绿”的色彩对比,从视觉上把时光流逝转化成可以捉摸的形象。由此联想到人,绿肥红瘦对人来说,意味着又一年即将过去,青春不再!再进一步推演到国家,国一旦衰败,还能重见繁华么?

最伤感的咏梅词(唱给时光的一剪梅)(3)


作者蒋捷(约1245-约1305),是南宋词人,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世家大族出身。

出身书香世家、心怀报国之志的蒋捷于咸淳十年(1274)中进士,然而,却生不逢时,1279年,南宋灭亡了。蒋捷从此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

蒋捷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大多情调凄清,简约、真挚。

《一剪梅•舟过吴江》是蒋捷的代表作,词中的春愁,仅从字面看,似是作者对年华流逝的感叹。有人说作者在词中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似乎是充满审美地描写伤春之情。其实,对这首词和蒋捷这个人越了解,我就越不能赞同这种观点。词人虽没有撕心裂肺、振聋发聩的直抒胸臆,但他把黎黍之悲、家国之痛,全都寄寓在了对家园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中了——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不仅仅是写眼前景,而是沉淀着作者对故国桃红蕉绿的回忆。词的结尾,用极其鲜艳、美好的画面,衬托出极无情的现实:

青春易逝,家国不再!就像流逝的光阴轻轻易易就把人抛闪一样,无可挽回,无法更改。

最伤感的咏梅词(唱给时光的一剪梅)(4)

800年过去了,这首《一剪梅》词对时光流逝的哀叹,依然能打动今人的心。

希望通过吟唱,能让《一剪梅》的美,在时间中继续流传下去。


黑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冬颖,约您一起,唱出古诗词的美!

最伤感的咏梅词(唱给时光的一剪梅)(5)

最伤感的咏梅词(唱给时光的一剪梅)(6)

最伤感的咏梅词(唱给时光的一剪梅)(7)

风雅弦歌

如果您喜欢这首《一剪梅》别忘了交流与分享哦!

(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需注明或删除,请联系本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