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关注:哪些留守的妇女

丈夫常年外出,在家照顾孩子16年,她竟从不知尚有“留守妇女”一词。

母亲离世,女儿出嫁,做了外婆,小有成就,她唯一不安的是:没有帮女儿照顾孩子。

……

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备受关注。但少有人关注她们——留守妇女,就像她们为孩子、为照顾老人、为柴米油盐,已经忘了自己一样。

她们有的人已经习惯了丈夫不在身边,与同样留守的姐妹抱团艰苦创业,走出了不一样的人生。

她们有的人不堪生活重压、精神负担加重、安全感降低、正当权益被侵害,孤单、无助、绝望、抑郁,最终悲凉走向自己人生的末路,或自杀,或他杀。

谁是罪魁祸首?有人唾骂“户籍制度”,有人剑指“城乡二元结构”。但移居海外的社会精英,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也会夫妻跨国分居:丈夫回国创业,妻子海外携子读书。

更何况中国古代,既有“孟母三迁”,也有孟姜女哭长城。

这一切,是结束,也是开始

留守妈妈给孩子的陪伴(本期关注留守妈妈)(1)

丈夫下岗后常年在外谋生,闫英不得不重新踏入职场。经过多年艰苦打拼,她年薪已达80万元,做了外婆,也习惯了丈夫不在身边,但仍为不能帮女儿照顾孩子而不安。

《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 薛应军 报道

12月6日,西安。雾霾渐退,连续三天,晴空万里。

从不知晓“留守妇女”一词的“留守妈妈”闫英,已两个月未见丈夫了。她一如既往的平静、从容,语速平缓地向走进会议室的客户介绍完业务,依然面带微笑,神态坦然。

“我已经习惯他不在身边了。”闫英说,自从重新踏入工作岗位,她早已告别“白天在家做饭、带孩子,晚上出去跳舞”的生活,也不再常为丈夫的事操心,唯独挂念他的身体。

为这一天,闫英奋斗了11年,人生历经三次重要转折。

初出茅庐:“闫英,加油!”

她在内心深处不停地呼喊“闫英,加油!”眼泪,悄然映入眼帘

2000年,闫英家遇到一个坎。女儿尚在读中学,在原核工业部西北地质勘探局224大队工作的丈夫,因单位改制下岗,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断了。

闫英早在12年前已下岗,专门在家相夫教子。核工业部在1988年4月撤销,原有职能划入新建的能源部,同时组建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时属编外人员的闫英随即下岗。

迫于生计,闫英的丈夫开始常年在外跑车,夫妻俩聚少离多,“一年见上两次就不错了”。居住在西安市郊的闫英,依靠父母资助及原单位每月发放的几百元补贴勉强度日。

2005年,一向独立、聪明、好学的女儿考上了大学。面对每年8000元的学费,闫英夫妇颇为头疼,“没有办法,那时候,孩子每年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时隔11年,再忆往事,闫英觉得很对不住女儿,过去让女儿吃了很多苦。也正是在这一年,闫英在一位姐妹的介绍下,重新走向职场,前往一家销售健康产品的公司上班。

但好景不长,这家公司退出了陕西市场。闫英不得不再次离开职场。她刚见起色的人生又一次跌入低谷。丈夫常年在外,孩子已上大学,除每天陪陪母亲,她似乎无所事事。

闫英很想找一个地方落脚,不给工资有事做也行。这一次,一位丈夫在外打拼的姐妹介绍她开启了另一段人生:加盟华夏人寿保险公司,学习卖保险。

没有更好的选择,2007年8月,闫英成为华夏人寿保险公司一名业务员。“当时,听人家说,每天去‘华夏’听两小时的课,每月给500块钱,就糊里糊涂去了。”

初入保险行业,闫英手足无措。尽管课堂上,听得热血澎湃,但素来内向、胆小的闫英,根本不敢找陌生人谈保险,她从亲人、朋友入手,第一个月很快收获了五六千元的保费。

这让单位领导有些意外,按照当时公司制定的奖励计划,闫英很快晋升为襄理,有了每月400元的职务工资,带领3-4名业务员开展工作,并被公司安排前往宁夏旅游。

但接下来的路更坎坷。2007年12月,闫英向第一个陌生人卖出200元的一份出国意外保险后,两三个月再无销售业绩,急得她常常在一个人的时候抹眼泪。

“孩子劝我,不行,就别干了。可是,不干这个,我又能做什么?”闫英想过卖服装、进超市,但她觉得那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也不甘心轻易放弃。

闫英厚着脸皮给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妹打电话。刚拨通电话,对方说:来我这里吃饭、打麻将可以,谈保险我就挂了。闫英感觉坚持不下去了,她给丈夫打电话,忙音,无法接通。

“几乎绝望了。”最苦的时候,闫英做一单挣一份钱。去招聘,她担心别人来挣不到钱,谈业务,她心里没底气。但闫英依然每天坚持坐1个小时20分钟的车前往公司听课、学习。

2008年春节前后,闫英遭遇了职业生涯中最艰难的时刻。行走在前往西安市区的空旷小路上,北风凛冽,一种从没有过的孤独感瞬时涌上心头。

她在内心深处不停地呼喊:闫英,加油!闫英,加油!……两行清泪,悄然映入眼帘。

峰回路转:“以为你不干了”

重新回到公司,领导说“大半年不见,以为你不干了”

“那时感觉我就是齐秦歌中唱的‘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孤苦伶仃,不甘示弱。”再回首,闫英依然难以释怀,双眼很快噙满泪水,但又头发一甩,笑笑说,都过去了。

连续两个月没有出单,闫英颇为着急,掉眼泪、摔电话本都不能解决问题。按照公司规定,连续三个月没有业绩将被清退。2008年3月的一天,闫英站在单位窗户边不觉又落泪。

这一幕恰好被前往公司开会的领导看在眼里。会后,领导找闫英促膝长谈,细细询问了她的工作方法,告诫她:不要老打电话让客户来找你,要走到客户身边去帮客户解决问题。

一语点醒梦中人。闫英很快找到问题的症结,终于在考核期满的最后时刻收获了一份6000元保费的保单,并很快在银行办理业务的空隙,结识了一位至今仍想感谢的老人。

一个阳光西斜的黄昏,闫英在银行巧遇一位气质高雅的老人,三两句寒暄得知其在某大学讲授舞蹈,遂互留电话,逢年过节发送短信持续问候。

日久见人心。老人得知闫英卖保险后,主动表示她的原保单交费已到期,希望闫英介绍介绍他们公司的情况。但闫英担心自己小心翼翼的“经营”见“钱”破碎,犹豫不决。

凑巧丈夫回家了,她将前因后果仔细讲给丈夫,丈夫一句“买卖不成仁义在”打消了她的念头,遂相约在万年饭店相见。“原想有个6000元的保单就好,孰料对方要存10万元。”

签约后,老人又来电话向闫英咨询房屋装修等事宜。得知老人正在给儿子装修房子,闫英寝食难安。再次拜访老人、了解情况,最后劝老人改成了5万元的保单。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打动了老人。时隔不久,老人找到公司,又通过闫英给女儿买了另一份人身保险。但未来的路很长,2010年冬天,闫英的母亲不幸摔伤了腰。

母亲生病,让闫英备受良心谴责。“妈妈眼睛看不见,我弟照顾了她10年”,闫英忙于工作,虽和母亲同住一个院子,但每个礼拜仅回家两次,且每次“回家转一圈就走”。

母亲希望闫英晚上住在自己家里,陪她聊天、休息。但闫英第二天要上班,丈夫一年回来两次,更靠不住,女儿也有怨言:“妈妈,你把我当儿子养哩。”

工作家庭两不误太难了。闫英打算先把工作放一放。她渐渐不再像往常一样早早赶到办公室听课、学习、打电话、拜访客户。她常陪着母亲拉家常、晒太阳、做饭、洗衣服。

闫英又回到了十几年前的生活。日子一长,闫英觉得很不自在,母亲身体渐渐恢复后,她的心又飞向了远方。“我重新回到公司,领导说‘大半年不见,以为你不干了’。”

这时闫英收入并不高,多时年收入达7万至8万元,平常5万至6万元,少时4万元左右,也“就是抱着打工的心态,把自己当作一个跑保险的业务员”。

百尺竿头:“晋升部经理”

遇上很多事,她依然成功晋升为部经理,年薪跨入6位数字行列

母亲大病初愈,闫英重回公司,一切照旧,日子平常而简单。但公司组织的一次普通宣传活动,让闫英结识了除丈夫、女儿外,在遭遇危险的时候,愿意紧急联络的姐妹。

“她对我特别信任,我对她也特别信任。”闫英说,她们互相有对方家里的钥匙,也互相述说丈夫不在身边的苦恼,数落丈夫的种种不是,“总而言之,无话不谈。”

可她们的相识并不顺利。那天,闫英带着公司制作好的紧急联络卡片,敲开这名原籍河南姐妹家的大门,对方一点儿也不热情,甚至充满了敌意。

得知丈夫在闫英公司组织的户外宣传活动中留下地址、电话委托其制作紧急联络卡后,这位姐妹放松了警惕,并很快向闫英推销产品。两人相谈甚欢,闫英开心地花去800元。

两人由此交往日深。河南籍姐妹会主动找闫英帮忙办理居民医保卡、代还信用卡,邀请闫英周末去她家包饺子、吃火锅,甚至研究她家经营的珠宝品相。

“有一个游戏,写下你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最先想到的5个人,然后依次划掉他们。”闫英把这位河南姐妹列在丈夫、孩子之后,“从内心讲,我不舍得删掉她。”

用闫英的话讲,这位姐妹不但在工作上给了她前所未有的支持,而且在生活上很照顾她。在事业遭遇瓶颈、想放弃的时候,是她陪着闫英听课、学习,教会她自信。

工作生活中,闫英也会遇到一些让自己又恨又气的人。2014年6月,公司将她确定为部经理候选人,要求业绩必须达到一定标准,带领团队达21人。

为挖掘优秀人才,尽快拓展业绩,闫英相中了一位在酒店工作的高管。几经沟通,对方表示,加盟可以,但目前经营困难,希望闫英借钱帮他先渡过难关。

闫英想,“尽快帮他把事情解决了,也更有利于他重新开始”。但对方借过几次钱后,开始一会儿称在外地,一会儿又称生病住院了,“现在连电话都不接了”。

恰遇母亲不幸离世。这让闫英拼搏的“心气”锐减。2014年9月17日,闫英母亲逝世。10天后,女儿出嫁。丈夫仍在外奔波,临近女儿婚期仍不知道能否准时赶回来。

但好消息很快来了:闫英业绩达标,带领业务员22人,成功晋升为公司个险营销渠道部经理,税前工资跨入六位数字行列。2015年1月至10月,闫英税前年薪达到40万元。

“许多人说,遇上那么多事,你还把部经理晋升上来了。真厉害!”再回首,闫英浅浅一笑说,应该感谢帮助过她的人和伤害她的人,他们让她明白“要抱着创业的心态工作”。

保险让闫英哭过、笑过,但她坦承,也把她从一个家庭主妇,培养成了一个敢于上台讲话、有所追求的人。闫英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成功者,但她认为自己是一个独立者。

“可以自由安排时间,有自己的事情做,通过见客户、学习融入了社会。”闫英说,选择保险行业不一定全对,但对像她这样在家照顾孩子上学的家庭主妇来说,已是不错的选择。

从被不熟悉业务的姐妹介绍到保险公司找事做,到目前成为税前年薪达80万元的高管、带领全职业务员108人,历经多年磨练,昔日的“留守妈妈”闫英早已完成人生“蜕变”。

女儿做了妈妈,闫英做了外婆,丈夫仍常年在外奔波,“他已经习惯了自己那一摊子事”。闫英并不觉得孤单,也未听说过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唯一不安的是:不能帮女儿照顾外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