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此前一个小栏目“文学课”

重新“打捞”出来,每天重发一篇旧文

用通俗的方式

讲解文学经典、分享文学知识、梳理大家生平

愿各位文学爱好者能籍此积累一些文学知识

而今天的文学课

还有音频可以听

哈利波特和赫敏什么关系(温儒敏为什么哈利)(1)

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

孩子们喜欢《哈利·波特》的N个理由文 | 温儒敏

《哈利·波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引入我国以后,像有一根“魔杖”一挥,这部书就迅速走红,多年持续荣登畅销书榜首,掀起一波又一波的阅读热潮,其影响之大,是多年来翻译文学出版界所未见的。

哈利波特和赫敏什么关系(温儒敏为什么哈利)(2)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

《哈利·波特》以它极大的吸引力让千百万孩子手不释卷,——事实上,这部“大书”已经完全融入中小学生的文学生活。一般人的印象,可能以为现在的中小学生不怎么爱读书,因为他们是被影视、媒体、手机、游戏所包围的一代,这种情况的确存在。但“不爱读书”的孩子一当接触到《哈利·波特》,马上就着迷,变得爱读书了。

哈利波特和赫敏什么关系(温儒敏为什么哈利)(3)

《哈利·波特》一共7部,中文版3055页,274万字,连这样“大部头”都能“啃”下来,老师和家长应当有些惊奇吧。可以到学校里试试,一说到《哈利·波特》,很多同学就会眼睛一亮,有说不完的话题。哈利·波特这位带着闪电疤痕的巫师,已经成为许多少年的偶像。不少成年人也迷恋上了《哈利·波特》。甚至有很多“哈迷”沉醉在“哈利·波特”奇幻的世界里,起居饮食都在模仿这位偶像。当然,顺便说说,有智慧的读者都会记住书中魔法学校校长邓布利多的那句提醒:“沉湎于虚幻的梦想,而忘记现实的生活,这是毫无益处的。”

为什么一本外国童话体小说能够赢得如此众多的读者,以致形成社会阅读的兴奋点?这个文化“现象”值得研究。

哈利波特和赫敏什么关系(温儒敏为什么哈利)(4)

我本人接触《哈利·波特》比较晚,是看到孩子们对此书那么入迷才找来读的。因为职业的习惯,读这部书我总习惯用“研究”的眼光,自然也就算不上“理想的读者”。不过我还是极力设想自己还是孩子,设身处地想象孩子们阅读接受的状态。这也挺有意思的。这里我就根据阅读的印象和粗浅的理解,来谈谈如今孩子们为何特别喜欢哈利·波特。

首先,是神奇的情节激发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儿童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想象力最丰沛的时期,要让想象力尽力挥洒,精神人格才能健全成长。孩子们总是怀着极大的好奇心,睁大眼睛,以他们特有的想象力和理解方式去观看世界。成功的儿童文学,第一要素就是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而《哈利·波特》已经完美地做到了这一点。

哈利波特和赫敏什么关系(温儒敏为什么哈利)(5)

魔法世界独有的魁地奇运动

我外孙女今年10岁,也是小“哈迷”。我问她为何喜欢《哈利·波特》?她说因为“神奇”。还说,《西游记》也挺神奇的,也喜欢,但那些妖精的故事有些“重复”,而《哈利·波特》却每一部都让人感到新奇和惊讶。确实,《哈利·波特》7本书,描写主人公哈利·波特从上学到走出校门的几年生活,可以说是波澜起伏,高潮迭起,神奇的情节不断诱导和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他们享受那种无拘无束的思维的乐趣。现在的孩子受束缚其实挺多的,从幼儿园开始就要面对各种竞争,成年人把生活的紧张投射到他们身上,孩子们的精神发育并不健全,很多孩子想象力并没有得到开发,甚至还受到抑制。像《哈利·波特》这样自由无拘的作品,让孩子摆脱过于约束的生活,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

哈利波特和赫敏什么关系(温儒敏为什么哈利)(6)

“哈利·波特”典藏版

《哈利·波特》是“皇皇巨著”,读完还真不容易。但是很多孩子还是蛮有趣味地“啃”完了,首先就是被那些魔幻的情节所吸引吧。哈利·波特的父亲是个巫师,被伏地魔杀害,小哈利成了孤儿,寄人篱下,生活苦难而压抑。想不到他被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录取了。他在魔法学校经历了青春期的快乐与烦恼,友谊、游戏、争斗、冒险、情窦初开……。哈利结交了两个最好的朋友,魔法日渐长进,出类拔萃,也遇到很多麻烦和恐怖的事情。伏地魔仍威胁要剿杀哈利,而哈利为了阻止伏地魔,尽力去寻找“魂器”。最终经过惨烈的大战,哈利战胜了伏地魔。小说的情节带有很多魔幻色彩,诸如魔杖、猫头鹰信使、飞天扫帚、魔法石、隐形衣、魔镜、幽灵、妖精、咒语、密室、火焰杯、死亡圣器、9¾站台,等等,五光十色,神奇而怪异,让人读来感到紧张、刺激。明明知道那是虚构的、超越现实的,但还是喜欢读下去,要看的就是魔幻之中的“合理”与“真实”,是魔幻带来的非凡的体验。这正是作品特殊的魅力所在。

孩子们喜欢《哈利·波特》,还因为它切合少年成长的生活实际,是“懂”他们的作品。这部魔幻小说尽管写了许多匪夷所思的神怪故事,但又始终未曾脱离实际生活。小说中有我们常见的拥堵的车流、晚间新闻报道、书店、超市、汉堡店、电影院、高尔夫球、穿校服的少年、家庭作业,等等,也有巫师、蛇怪、独角兽、火龙、飞天的摩托、猫头鹰信使,等等,而这一切传奇,不是发生在遥远的古代,而就在当今,在身边的日常生活中。

这和读《西游记》《封神演义》,或者某些神话、民间故事之类作品的感觉显然不一样,《哈利·波特》的“魔幻”就生成于“现实”之中,和“现实”打成一片。小哈利天生就是巫师,身怀绝技(自己并不知道),却也要寄人篱下,受顽劣的小表哥欺负。魔法学校也和一般中学一样,有各种快乐的游戏,亦有让人腻味的课程、并不讨人喜欢的老师,还有同学之间的矛盾与争斗。在很多情况下,哈利和一般孩子没有什么区别,他不乐意受学校规章的约束,也“翘课”,闯“禁区”,冒险。在结交朋友、初恋等事情上,既有青春的欢乐,也有成长的烦恼。孩子们读神奇的《哈利·波特》,总能感觉到“真实”的一面,“荒诞”就交织在“真实”之中。正因为有这种贴近少年人生活的“真实”的描写,孩子们才能找到“生活在别处”的乐趣,那些神奇的故事才能成为想象力喷发的“出口”。

哈利波特和赫敏什么关系(温儒敏为什么哈利)(7)

满想象力的对角巷

当我们年少之时,谁没有想过要摆脱繁杂腻人功课?谁没有过“魔杖一挥”的幻想?谁没过 “飞天扫帚”的美梦?……《哈利·波特》尽量满足了这些愿望。原本平淡的生活也因为阅读而闪现耀眼的光辉。

《哈利·波特》其实可以看作是“成长小说”,在魔幻而又现实的世界里,有孩子们成长的烦恼,也有叛逆和冒险,友情与爱情。特别是写到哈利的初恋,那种青春萌动的朦胧而又美好的感觉,着墨不多,也会给小读者留下深深的印象,让他们心动。而这可能是国内儿童文学描写的“禁忌”。小读者会认为《哈利·波特》是独一无二的,这部外国人写的书毫不做作,反而很“懂”他们。

《哈利·波特》虽然是魔幻小说,读来却也能让人感动。哈利从小受尽苦难,并没有被苦难压倒,而有志气做一名本事高强的巫师。他的善良、上进、毅力与勇气,都是非常可宝贵的,他要“惩恶扬善”,斗垮伏地魔,报杀父之仇,除奸佞恶霸,也让人振奋与崇敬。“巫师”这个词在我们通常的印象中是怪异的,多少带贬义,但读了《哈利·波特》,我们在小巫师哈利身上看到的是正义与勇敢的亮色。不过,作者并没有把哈利塑造成高大上的神一般的英雄,这个孩子也有缺点,比如不太喜欢学习,有时会偷懒,有成长中的各种问题。这种“不完满”却能赢得小读者的认可,他们在哈利身上看到了自己。

哈利波特和赫敏什么关系(温儒敏为什么哈利)(8)

最值得一提的是,《哈利·波特》让读者在这个过分物质化的时代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哈利·波特》的主题是多义的,写到了生、死、爱、恨、贫穷、财富、命运、奋斗、正义、阴谋、邪恶,等等,也写到了人性的阴暗。阅读7本书,读者跟着哈利一块儿长大,会从最初倾心于奇幻,到逐渐体会人生的复杂,最后和哈利一起面对成人世界。对于这样丰富复杂的内容,如果用语文课惯常的那种刻板的思路方法,是难于理解和归纳的。毫无疑问,《哈利·波特》有教化的意义,甚至有些哲理,不同层次的阅读都会各有所获。但和许多儿童文学不同,《哈利·波特》一点也不说教,这当然会让小读者喜欢。

哈利波特和赫敏什么关系(温儒敏为什么哈利)(9)

与哈利一同成长的朋友们

《哈利·波特》的可读性很强,还在于它独创的文学性。在书中可以看到许多西方文学经典的元素,从罗马史诗、希腊神话,到狄更斯小说,某些精彩的故事原型和描写素材,都创造性地“转化”为这部小说的组合件。作者显然还借鉴了好莱坞电影的某些技巧,包括魔戒三部曲、星际大战等电影,更让这部小说形成雅俗交融的当代艺术特质。有人认为作者罗琳创作哈利·波特系列故事,意在塑造一个邻家少年与史诗英雄的结合体,哈利·波特就像年轻的亚瑟王、蜘蛛人与星际大战中的主角天行者路克。的确是这样的,《哈利·波特》是流行读物,但有高超的艺术品格。难怪读者会爱不释卷。

孩子们喜欢《哈利·波特》可能还有n个理由吧。但不要忘了,这个理由也很重要,就是“自由阅读”。绝大多数孩子喜欢这部“大书”,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完全出于好奇。这部魔幻小说一般不会进入老师和家长指定的书单。孩子们读这部书的“姿态”,和读其他指定的书是不一样的。他们用不着边读边想着要完成什么“任务”,读的过程也没有烦人的提问,读完了不用写什么心得体会,完全是“无负担”的“自由阅读”。现如今,孩子们的“自由阅读”太稀罕了。想想看,如果阅读功利性太强,一边读一边想着作业和考试,多么煞风景呀,阅读的兴味肯定会大减。若要让孩子喜欢读书,不能太功利了,这也是《哈利·波特》阅读现象给我们的启示吧。

*本文为温儒敏先生为《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撰写的前言,发表于中华读书报。

即为文学小课有声读物专栏

哈利波特和赫敏什么关系(温儒敏为什么哈利)(10)

《语文》教材推荐《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青少版上市!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老师特别撰写导读

更多文学课 点击下方标题即可阅读冯骥才的八十年代

如何评价杜甫的《秋兴八首》?

蒲松龄为什么叫蒲松龄?

二知道人,是谁?

诺奖得主莫迪亚诺与他的《夜半撞车》

如果没有他,八十年代的文坛将大为逊色

唐圭璋说词的精妙与风雅

作为新诗人的鲁迅

屈原与“楚辞”

“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的长篇巨作

李商隐:唐诗中的“高数”

朱光潜: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

精读鲁迅《祝福》 | 每个配角都熠熠生辉

大英雄陶渊明

阎连科:托尔斯泰和屠格涅夫的差别

汪曾祺:我的老师沈从文是怎样讲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