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原产我国南部山区,主要分布在北纬18° ~ 30°范围内,其中以广东、福建和广西栽培最多,其次为四川、台湾、海南、云南等省。荔枝为我国亚热带广泛栽培的果树之一。果实成熟时,皮色红艳、果肉香甜可口、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为“果中珍品”。除供鲜食外,还可制荔枝干、荔枝汁、荔枝罐头等。荔枝花量多,花期长,是很好的蜜源植物。荔枝树姿优美、四季常绿,还是南方城乡常见的绿化树种。荔枝为无患子科荔枝属的常绿乔木,名特优品种有糯米糍、妃子笑、桂昧、尚书怀圆枝、白糖罌、淮枝、黑叶、兰竹、陈紫等。其中淮枝、糯米糍、兰竹、细核荔枝、新光香荔等适于山地栽培;圆枝、黑叶、陈紫、三月红等适于低湿地栽培。

荔枝的种植方法与管理(荔枝的栽培技术)(1)

1 育苗

荔枝育苗以嫁接繁殖、压条繁殖为主。实生繁殖因变异大、结果迟,一般只作嫁接苗的砧木。

A.嫁接育苗。

a.砧术培育:荔枝砧木种子要选择种子发育完全、核大、生长势旺、适应性强的品种,常用品种有黑叶、淮枝、山枝等。荔枝种子忌暴晒,应随采随播。为使苗木整齐,可用湿润河沙层积催芽后播种,播种后应注意保湿。当幼苗长出真叶后,可开始追施稀薄液肥,当苗木高达50cm时,剪顶抑制生长,使主干加粗,经培育1~2年,干径粗达0.8cm以上时,可开始嫁接。

荔枝的种植方法与管理(荔枝的栽培技术)(2)

b.嫁接:荔枝常用补片芽接、嵌接进行繁殖。补片芽接操作简单,成活容易,且能节省接穗,尤其适于苗圃大量育苗。此法要在4~8月树液流动、砧木和接穗都容易剥皮时进行。嵌接法操作复杂,工效低,一般适于大砧或大树高接换种。嵌接要求接穗生长充实,因此往往在春季或新梢老熟后进行。接穗应在树势强杜、高产稳产、品质俱佳的成年结果树上采取。补片芽接宜选用1~2年生已术质化、生长充实、粗度与砧木一致的向阳枝。嵌接宜选用2~3年生健壮充实、芽眼饱满的枝段,一般采用无果的老熟枝条。为提高嫁接成活率,除应掌握嫁接技术外,可采用提前20~300对母树-些枝条环状刺皮,使接穗上多积累营养物质。嫁接时,操作要快,切口要平滑,砧穗接触面要充分密贴,并最好在嫁接位下保留2~3片复叶,使嫁接后有些养分仍能继续合成。

荔枝的种植方法与管理(荔枝的栽培技术)(3)

B.高压育苗。在许多地方如广东、广西等地,全年均可进行压条。随着春季气温的升高,荔枝逐渐进入旺盛的生长活动期,树液流动旺盛,剥皮易,发根快,成苗早。锯落母树后,雨水仍较多,成活率很高,因此生产上使用最多的是春季压条。也有在7~8月,待收果后进行压条,效果也很好。压条应选择已结果的3~4年生,径粗约2.0cm,向阳、健壮、表皮光滑、无病虫害的枝条,进行环状剩皮和包裹生根基质。如能在包扎前,伤口处涂上0.05%~0.1%吲哚丁酸,则有利于早发根、多发根。经3个月左右,压条长出粗壮的白根,锯下高压苗,在有一定荫蔽的地方装袋假植,待重新抽生2次新梢后,再定植。

荔枝的种植方法与管理(荔枝的栽培技术)(4)

2 栽植荔枝

往往以春植 和秋植为多。春植在新梢萌动前或老熟后的2~5月进行,成活率高,生长季节长,当年可抽梢4~5次,特别适宜山地栽种;秋植在秋梢老熟后的9~-10月进行,成活率高,但生长季节短,当年可抽梢1~2次。荔枝雌雄异熟,-个果园至少要安排两个以上品种,使雌雄花相遇机会增多,提高坐果率。如以黑叶为主栽品种,可混植1%的三月红及6%~ 10%的桂味。荔枝株型高大,树形开张、平地肥沃的荔枝园株行距-般为8~ 10m;贫地、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株行距-般为5~6m。荔枝一般采用大穴栽植,平原地区宽深45cmX 75emn,山地1mx 1m。栽植前1~2个月,穴内施足基肥,用绿肥、垃圾肥、堆肥及适量石灰分层压绿回泥,定植时,再混人厩肥50~ 100kg,过磷酸钙0.5kg,以利于植株恢复生长。

荔枝的种植方法与管理(荔枝的栽培技术)(5)

3 土肥水管理

对幼树树 盘的中耕除草可结合间种作物管理。为适应植株生长,定植后2年内,还要进行扩穴改土,压入绿肥、磷肥及土杂肥等。高温季节或寒冷季节,要进行树盘覆盖,以利于防晒保湿保温。幼苗植后约1个月发新根,此时可开始施薄肥,肥料应以腐熟的人畜粪水为主,配合少量的尿素。在枝梢生长季节里,抽梢前后都要保证肥水供应充足,一般每月施肥1~2次。随着树冠的扩大,肥量可逐渐增加,但3年后的幼树,根系较发达,追肥次数可减少到每年施5~6次。荔枝幼树忌积水,但在抽发新梢时,要注意灌水,以保证新梢正常生长发育。

荔枝的种植方法与管理(荔枝的栽培技术)(6)

幼树进人结果期后,每年至少德中耕松土3次。第一次在采果前后结合施肥进行;第二次在秋梢老熟后进行;第三次在花后--个月左右进行。对于山地荔枝园,常因水土流失、根系裸露影响树势,故一般在冬季进行培土,厚度3~5cm。荔枝除需要氮、磷、钾三要素外,还需要一定数量的钙、镆及微量元素。对于结果树,每年要注意施好以下几个时期的肥:①采果前后肥,这次肥主要作用在恢复树势,促发秋梢。早熟品种或准备培养-次秋梢为结果母枝的壮健树,往往在采果后施肥,对晚熟品种或准备培养二次秋梢为结果母枝的弱树,宜在采果前半个月施肥,结合中耕与放梢情况,肥料可分2次施下,肥量约占全年肥量的40%。一般每产100kg果实的成年荔枝树,约施尿素1.5kg.过磷酸钙0.4kg,氯化钾0.5kg,或加施腐熟人畜粪每株100~ 150kg;

荔枝的种植方法与管理(荔枝的栽培技术)(7)

②促花肥,这次肥主要作用在增强树体抗逆能力,促使花穗粗壮,提高花的质量,减少第一期落花果。一般可在开花前约-个月结合中耕施下,肥量约占全年肥量的20%。一般每产100kg果实的树,约施尿素0.7kg,过磷酸钙0.7kg,"氯化钾0.4kg;③壮果肥,这次肥主要作用在及时补充开花消耗的养分,促进果实膨大,增进果实品质。一般在开花后至第二次生理落果前施下。一般每产100kg果实的树,约施尿素0.5kg,过磷酸钙0.5kg,氯化钾1.4kg。此外,如能加用根外追肥即在开花前后喷0.3@4%尿素、0.3%磷酸二氢钾、0.3%氯化钾,保果、壮果效果更好。

荔枝的种植方法与管理(荔枝的栽培技术)(8)

4 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是培养 丰产树形的重要手段。荔枝幼树如栽培管理适当,每年可抽梢5次以上,因此在幼龄期要及时整形。一般来说,枝干短、密的品种如淮枝,主干应矮而分枝应少;而枝干长、疏的品种如大造,主干应高而分枝应多。在最初的3~4年内,离地约50cm处剪顶定主干。新梢抽出后,选留3~4条主枝,向四周均匀伸展,基本任其自然分枝、生长,形成圆头形树冠。如采用矮于,则要求离地约10cm处有4大分枝,角度大,形成疏散圆头状树冠。幼树定植后最初3~4年内抽生的花穗应及时剪去,以集中养分,培养良好树冠。成年后应注意调节好全年抽梢时间,一般要求在3月上旬、5月上旬、7月上旬、9月下旬抽梢,并适当回缩更新多年生枝,以利于树体积累充足养分,顺利进入花芽分化和开花结果期。

荔枝的种植方法与管理(荔枝的栽培技术)(9)

荔枝修剪一般在采果后一个月内进行。对象是枯枝、弱枝、过密枝、徒长枝、病虫枝以及枝干的不定芽,使枝梢分布均匀,树冠透风透光,有一个比较厚的绿叶层,增强光合作用效能,集中养分,促进秋梢的萌发。不同品种、不同树龄、不同树势等修剪程度应有所不同。如三月红、桂味等品种,枝条生长势强、叶疏、阴枝也能结果,修剪宜轻。淮枝、糯米糍等品种,枝条细密且只在外围结果,修剪稍重。老树、弱树生长量不大,可2~3年轻剪一次。青年树枝条发生次数多、生长势壮旺,每年可稍重修剪-一次。由于荔枝枝干尤其是树干怕烈日暴晒和霜冻,因此修剪要防u止树冠项部裸露。

荔枝的种植方法与管理(荔枝的栽培技术)(10)

5 保花保果

荔枝花量繁多,但坐果甚少的现象很常见,因此,保花保果是丰产栽培的一-项重要措施。保花保果应根据荔枝花果的发育特性,在加强肥水管理的基础上,采取下列措施:

A.花期放蜂。荔枝雌雄异花,靠蜜蜂传粉才能结果。据经验:蜂箱宜分散在传粉范围约150m的各区段,每群蜂可承担约0.067hm2成年荔枝园的授粉任务。

B.人工辅助授粉。在雌花盛开时,喷花粉悬浮液,促进授粉受精,提高坐果率。

C.喷激隶和根外追肥。一般荔枝落花落果是由于树体激素平衡失调及营养不足,因此,及时喷施营养与激素,可明显减少落果。

D.疏花。荔枝每个花穗有成百上千朵小花,只要有几十朵雌花结成果实,就已经丰产了。据试验:在开花前,疏去穗中1/2:~2/3的花朵,能显著提高坐果率。

荔枝的种植方法与管理(荔枝的栽培技术)(11)

6 树体保护

荔枝是喜温果树,一般年平均气温18 ~ 20℃地区均可栽培。荔枝忌霜冻,气温降到-2~-4°C时,树体即受冻害,故须及时防寒。①加强肥水管理,多施有机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寒力;②树盘覆土、'覆草,提高土温,并在秋季用涂白剂涂树干,降低日夜温差;③全园灌水、喷水、熏烟,提高地温和气温;④在易受冻害地区营造防护林。

荔枝的种植方法与管理(荔枝的栽培技术)(12)

7 采收

与包装一般外果皮颜色鲜红,内果皮薄膜淡红,果肉有特有的香甜气味,种子黑褐色时即为采收适期。荔枝采收应在晴天或阴天早晨进行,自上而下分层采摘,一般采用短枝采果法即摘果不摘叶。在结果母枝与结果枝交界有叶膨大处是养分积累较多、芽休眠较浅、易抽生新梢的场所,采果时要在膨大处上方折断,连果轴整穗摘下。荔枝果实采收正值盛暑,极不耐贮藏。采收后在果园就地分级,去掉烂果、裂果后,然后包装。包装荔枝常用竹箩,每箩可装20~40kg。装箩时箩底及箩面放上一层新鲜叶片,果实向外,箩盖用麻皮或铁丝缚紧,并挂上标签,即可运送。

荔枝的种植方法与管理(荔枝的栽培技术)(13)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种植户可以多参考参考,或者大家想了解哪方面三农知识及技术,都可以留言评论,笔者会根据实际情况来为大家解惑。创作不易,也希望大家能关注一下笔者以及积极留言评论转发,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