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汴京皇宫内乱原因(知否知否宋代香艺当如此)(1)

跨年度大戏《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自开播以来,就不断掀起追剧热潮,各播出平台的收视率也是屡创新高。鲜明的人物个性、贴近现实的剧情、精致逼真的生活场景,和富有审美意趣的礼仪文化,都颇具宋代传统极致的生活画风。剧中所展现出的极具仪式感的宋代生活美学,也成为了受人关注的一大亮点。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宋代吴自牧在《梦粱录》中就记载了宋朝的“文人四艺”。其中居生活风雅之首的,就是:焚香。

知否汴京皇宫内乱原因(知否知否宋代香艺当如此)(2)

电视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剧照

《知否》剧中处处见香,云烟出岫。盛家祖母更是请来了在宫里当过差的孔嬷嬷,专门开课教家中的三个姑娘学习焚香、做茶、插花等生活礼仪。“焚香能使人平心静气,插花最能冶情冶性,学这些,仪态规矩是其次,陶冶性情才是贵格。”

焚香自古就是国人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据江南文人香事的非遗传承人吴清介绍,上海青浦福泉山出土了目前全中国保存最完整的一个竹节形陶熏炉。《诗经》、《楚辞》等古籍中也记载到,古人在祭祀活动时,常会焚烧艾、蒿等香料。而从春秋战国时期到西汉,这期间更是产生了大量的熏炉具。这些,都是中国香文化的源头。

知否汴京皇宫内乱原因(知否知否宋代香艺当如此)(3)

竹节形熏炉

宋代时期是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的高峰期,而焚香技艺也是发展到了鼎盛。“无香何以为聚”,文人爱香成癖,在上层社会,香炉焚香甚至24小时不间断。炉具制造、用香仪式、香的技艺等方面,在宋代都得到了很高的提升。香事非遗传承人吴清告诉记者,宋代的文人用香,特别是居室文人用香,趋近于精致化、小型化。它区别于宗教用香和民俗用香,与宗教无关,与祭祀无关,纯粹是在居室内修身养性、自娱自乐。宋代人用香的技艺水平和境界,对东亚地区的其他国家也产生了影响,例如日本的香道、朝鲜半岛的香文化。

知否汴京皇宫内乱原因(知否知否宋代香艺当如此)(4)

隔火熏香

在《知否》剧中,五姑娘如兰在熏香时因为忘记放隔火的银片,烧焦了沉香,灼烟升起。这就引出了古代主要的两种熏香方式:明火熏香和隔火熏香。明火熏香因为温度高、热量大造成空气流动快,香味散发迅速,香味浓度高。但这种方式会产生较浓的烟,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PM2.5。

所以文人大多选择隔火熏香的方式:首先要准备洁净的、没有异味的香灰,然后将烧红的炭埋进去,再把炉灰盖起来,上面再放一片由银或者云母片等材料制成的小小的隔火,将沉香等香料放在隔火上,香气就会散发出来。因为没有明火,温度达不到燃点,故只有香气出现而不会有烟气产生。

在品香环节也有特别的礼仪讲究,吴清亲自示范给记者看,把右手摊开端着炉子,然后左手捏住炉子的颈部,紧接着右手翻上来挡在鼻前,闻三次,再递给下一个人。

知否汴京皇宫内乱原因(知否知否宋代香艺当如此)(5)

江南文人香事非遗传承人吴清品香

据吴清介绍,从宋代开始文人对用香有一定的评判标准:一是清,即干净,烟不能浊;二是润,香气得是圆润的,有湿气的;三是长,香气要绵长,持续时间久。

玉炉香篆、沉水博山,点缀着宋人的精致风雅生活,丰富着中国人的精神文化内涵。品香,能够静人心神,休养脾性,在这个生活节奏过快的时代,我们不妨坐下来,静静品香。

(看看新闻Knews实习记者:郝思舜 宗慧敏 实习编辑:陈一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