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即将迎来被世人尊称为“乐圣”的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诞辰252周年。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青年大提琴家李拉携手旅美青年钢琴家黄秋宁奏响致亲爱的贝多芬——钢琴与大提琴奏鸣曲音乐会。

本次音乐会曲目在时间维度上跨越近20年,这些作品包含了贝多芬不同时期创作风格的演变,均展现了作曲家在每个阶段独特的“贝式音乐美学”。

贝多芬练琴故事简介(致敬贝多芬诞辰)(1)

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一生中创作多如天上繁星,最为大众所熟知的便是钢琴作品与交响作品。事实上,作为跨古典与浪漫两个时代的音乐巨人,贝多芬与“交响之父”海顿一样,为弦乐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相比起小提琴奏鸣曲,贝多芬仅创作了为数不多的五首《钢琴与大提琴奏鸣曲》,它们的艺术价值可以与钢琴曲《月光》,小提琴奏鸣曲《春天》等佳作相媲美。这五首作品创作时间于1796至1815年,它们见证了贝多芬从稚嫩地追随海顿与莫扎特前辈的道路上,逐渐成熟地形成个人化音乐风格的成长。

本次音乐会选取了其中三首,分别为《G小调第二钢琴与大提琴奏鸣曲》《A大调第三钢琴与大提琴奏鸣曲》《C大调第四钢琴与大提琴奏鸣曲》。这三首作品恰到好处地体现了贝多芬身上同时交织着“古典与浪漫”两种音乐语言。

贝多芬练琴故事简介(致敬贝多芬诞辰)(2)

在上述第一首作品的创作中,贝多芬已经开始做出扭转大提琴一直沦为伴奏身份的尝试;

创作第二首作品时,贝多芬正处于失聪较为严重的状况,但他依旧凭借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力进行音乐创作,将人生中的烦恼与对大自然的爱都诗化于音乐中;

第三首作品则是在不断被恶化的病情与不幸的家事搅扰下诞生,此时贝多芬从起初要与命运做顽强抗争的心态转变为重新审视生命伟大的超脱状态。

这三首作品体现了贝多芬将古典美与浪漫美有机地融合,既有对称、平衡、克制的理性古典美,也不失浪漫美中不对称、戏剧性、自由奔放而不惧表达的情感宣泄。

此外,本场音乐会还会演奏贝多芬根据莫扎特歌剧《魔笛》第一幕中,帕米娜和帕帕基诺二重唱《知道爱情的男人》主题而创作的七首大提琴与钢琴变奏曲。贝多芬将歌剧中富有张力的花腔式戏剧唱段与咏叹调式的情感倾诉,有增无减地通过器乐的形式呈现出来。

此次,将由青年大提琴家李拉与旅美青年钢琴家黄秋宁,两人共同携手为观众呈现贝多芬钢琴与大提琴经典之作。黄秋宁作为一名专业的钢琴家与室内乐演奏家,自留美归学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国内室内乐教学科研与演奏事业。她的钢琴演奏曾被《波士顿音乐时报》评价为观众奉献了“难以置信的、天衣无缝的演奏”。

贝多芬练琴故事简介(致敬贝多芬诞辰)(3)

而00后大提琴演奏家李拉更是被大众称为“琴弦上精灵”、“天才少女”。

李拉自7岁起开始学习大提琴,9岁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跟随曹敏教授学习,陆陆续续在国内以及国际多个赛事中收获不俗的成绩。

2012年获得第十三届日本大阪国际音乐比赛的弦乐e1组第一名(第二名空缺)、最佳弦乐演奏奖和神户市长奖。同年,获得第九届克罗地亚杨尼格洛青少年国际大提琴比赛第一名。次年,在第二十四届法国巴黎富勒姆国际音乐比赛上获得了所有评委打出的满分从而赢得冠军。2014年参加第八届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比赛并获得大提琴组冠军,并创下历届大赛冠军获得者最小年龄纪录。曹敏教授曾在采访中评价李拉“现在作为同年龄来讲,她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

贝多芬练琴故事简介(致敬贝多芬诞辰)(4)

期待两位年轻的演奏家在这场钢琴与大提琴交相辉映的音乐会上,碰撞出精彩的火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