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真相,颠覆你的认识!

秦始皇焚书坑儒历史真相(秦始皇为啥焚书坑儒)(1)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两句诗,道出了秦始皇嬴政的万世功勋。秦始皇扫灭六国、拓清寰宇、一统华夏,其盖世功勋千古传颂。然,秦始皇又做过一件事情——焚书坑儒,此事让秦始皇受尽了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的口诛笔伐,大家一提起秦始皇,在想到他的惶惶功勋的时候,也同时会想到他废书坑儒!然而,这种观点对吗?如果你相信了这种观点,那你就冤枉秦始皇了!

首先,大家之所以对秦始皇焚书坑儒大斥贬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废书坑儒的理解错误以及对事件真相不了解造成的。大家看到废书坑儒四个字,就立刻望文生义的理解成了秦始皇屠杀读书人,焚毁书籍,破坏文化!这种理解不能说他全错,但是却有失偏颇,乱了方向,重心偏离了。首先要理解焚书坑儒,必须先了解事件的真相!

其实废书坑儒是两件相互独立的事件,并不是今天大家理解的同一层意思。焚书和坑儒两件事情相隔有一年多,二者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深的联系。大家不可将他们混为一谈。下面小编为你揭开焚书和坑儒的内幕!

焚书一事,是在秦始皇在确定重大国策——郡县制时期做的。秦始皇之前,天下实行分封制,就是君王将儿子分封到各地为诸侯,分封制的结果就是诸侯王逐渐做大,最终成了春秋战国时候那样的天下大乱。秦国励精图治几代人,到了秦始皇一代亦是费了10年的时间好不容易才将分崩离析的天下统一起来,难道再分封出去,为后世几百年后再次招致天下大乱?所以秦始皇决定采用郡县制——将天下分成36个郡,郡下再分多个县,郡县的长官由皇帝指派,不能世袭继承,并且郡县长官不断变动。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地方出现土皇帝的纷乱局面。

然而,当时的学者出自诸子百家,学问繁杂,受他们所学的影响,完全不能理解秦始皇这一英明的决策,反而和秦始皇对着干,提出了师从古人,学习古人,恢复分封制的说辞,甚至有人著书立说,提倡分封制驳斥郡县制。这为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带来了重重阻碍。当时李斯和秦始皇都认为是诸子百家的学说在蛊惑众人,师古讽今,阻碍了国家统一的潮流。于是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对民间除了农、医等经世致用的实用书籍外的诸子百家学说书籍大肆焚烧!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学者师古讽今,阻碍大秦一统的潮流。

由此可见,所谓的焚书并不是大家想象中为了愚化民众,让民众不至于学成后造反;也不是有意要毁灭文化。而是因为当时他们认为诸子百家的学说阻碍了天下的统一潮流。当然我这里并没说秦始皇焚书没做错,他给中国的文化确实带来了灭顶之灾。我这里要说的是焚书一事我们要认真看待,立足当时的实情,实事求是的看待问题。

而后是坑儒,对于坑儒这件事,大家都以为秦始皇坑杀有学位的读书人,这是一种不可恕的罪责。要是你也这么想,那你就真的冤枉秦始皇了!坑儒事件和你想的可以说是完全不一样。

秦始皇焚书坑儒历史真相(秦始皇为啥焚书坑儒)(2)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异想天开想要获得长生不老的能力,想要永享天下,所以被一些术士欺骗,说什么给他寻找长生不老药。其中大家都知道的就有徐福出海一事,徐福带着秦始皇花大力气为他准备的物资、男女、财宝等等一去不复返!这也就罢了,毕竟没人知道去了哪里,然而还有更多的术士投其所好,又用长生不老药来欺骗秦始皇,比如侯生、卢生等人,他们骗走了秦始皇的大批财宝,但却没办法给秦始皇找来长生不老药,害怕被秦始皇杀头,所以就对秦始皇大肆诽谤,说秦始皇残暴不仁、暴政虐民等等,这种说法恰好和儒家的仁义学说相符合,所以很多不识趣的儒生就跟着瞎起哄,诋毁秦始皇,以至于最终参与的儒生比当初造谣诽谤的术士人数还多很多!秦始皇本来被骗了心中就窝火,更遭了这群小人的诽谤,相当于火上浇油。结果就是君王一怒,血流成河。秦始皇下令将这些诽谤自己的术士儒生一并坑杀,由于最后参与的儒生远远多于术士,所以就都说坑儒,而忽略了事件的根本原因。

可见坑儒并不是秦始皇故意屠杀读书人,实在是这些儒生自找的。知道了坑儒的根本原因,你还会在诋毁秦始皇的坑儒一事吗?如果说焚书一事对中国文化造成了无心的毁灭,那坑儒就是完完全全的冤枉秦始皇了。由此可见,大家一定要先查清楚事情的真相再做评论,望文生义、盲目相信、以讹传讹的结果就是冤枉别人。千古一帝秦始皇都受了如此不白之冤,何况一般人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