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荆斩棘的哥哥》第一期刚播完,苏有朋带着他的女孩们如期登上了热搜。

有人感叹他容颜不老,有人怀念小虎队时的人声鼎沸,有人对他再一次翻红表示他值得,唯独没有人质疑他靠着怀旧来贩卖情怀,实在因为他的努力配得上他的实力。

苏有朋早期颜值巅峰(苏有朋15岁爆红20岁低谷)(1)

如今的内娱偶像界,想要红不但要凹人设,还要靠炒作,炒得好了,名利双飞,炒得不好,一路天黑。

不过为了红,拼一把运气的爱豆比比皆是。

倒是很少有爱豆会像初代偶像男团出道的苏有朋那样斩钉截铁地说一句:“我出名绝不靠绯闻,只靠作品。”

这句霸气的宣言,用来警示现在的爱豆,一点也不为过。

而爱豆们要想在“颜值济济”的偶像圈里屹立不倒,那苏有朋的人生绝对可以被当做标杆来参照。

苏有朋早期颜值巅峰(苏有朋15岁爆红20岁低谷)(2)

但凡在内心里鄙夷苏有朋是个过气“老”爱豆的年轻偶像,放心,都火不出圈也火不长久,因为他根本不懂一个道理,那就是对自己人生负责的态度,就是对粉丝观众的尊重。

1

作为初代男子偶像团体小虎队的成员,苏有朋出道即巅峰。

小虎队当年有多火:

首支单曲《青苹果乐园》,发行5周就成为各大音乐排行榜冠军。

专辑签售现场人潮拥挤,粉丝疯狂;

仅《逍遥游》《爱》两张专辑的销量就近1500万张;

连歌唱家腾格尔都感叹:第一次跟小虎队同台演出,爆火的程度让他的演出量瞬间减少。

苏有朋早期颜值巅峰(苏有朋15岁爆红20岁低谷)(3)

小虎队当年爆火程度,恐怕至今无人能敌。

那时的苏有朋,是队里的“乖乖虎。”

我第一次看到他们三个的时候,我一度怀疑这个称呼是不是瞎起的,这么帅气的苏有朋,不应该是“小帅虎”吗?

青涩呆萌的颜值,古灵精怪的性格,论颜值,他绝对不输其他两位。

苏有朋早期颜值巅峰(苏有朋15岁爆红20岁低谷)(4)

可叫他乖乖虎,也不是凭空想象。

因为那时的苏有朋,学习真的太好了。

初中时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台湾地区排名第一的高中;

高中时又以全省第五,全校第一的成绩,考进了台湾大学有名的机械工程系。

这大概是所有父母眼中“别人家孩子的顶配了。”

可这世界上,哪有天生“完美的偶像”。

所有赞誉和看似轻松如常的背后,其实是苏有朋在拼着命的努力。

赶完演出,要做功课到后半夜,为了像那些把自己当榜样的人证明,他高考志愿想都没想就填了排名最靠前的学校和专业。

因为那时候过于完美的形象,是融不进一点瑕疵的。

本就是学霸的苏有朋,因为成为了公众人物,不得不以身作则,为喜爱自己的人提供榜样的力量。

好像被推着架到了一定的高度,对优秀的执着让苏有朋的人生第一次触礁。

苏有朋早期颜值巅峰(苏有朋15岁爆红20岁低谷)(5)

上了大学后,苏有朋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

只顾盲目追求排名靠前,没仔细想想这个机械工程专业到底适不适合自己。

发现自己选的专业是自己的弱项后,他决定“亡羊补牢”,去修企业管理的学分,做转系的打算。

结果更糟糕了,不仅因分数不够而失败,连本专业的功课也耽误了。

为了缓解学业压力,大三时他做了个决定:暂时休学。

苏有朋没想到,这个决定毁了他的事业。

苏有朋早期颜值巅峰(苏有朋15岁爆红20岁低谷)(6)

“乖乖虎”“好孩子”的人设崩塌,媒体和舆论一片哗然。

曾有多少夸赞苏有朋事业学业两不误的赞美,就有多少指责批评他输了的失望。

一夜之间,从励志偶像到“过街老鼠”,跌到谷底那年,苏有朋20岁出头。

苏有朋早期颜值巅峰(苏有朋15岁爆红20岁低谷)(7)

娱乐圈永远不缺玄学事件,一个暂时休学的决定就能毁掉一个偶像的职业生涯。

相比现在的娱乐圈,虽说偶像塌房都是将观众粉丝幻想期待打到谷底了吧,但也只能说过去的观众粉丝还真是苛刻。

事业遭遇了滑铁卢,家里也出了问题,父亲投资失败,欠了高额债务,不火了的苏有朋不得不扛起赚钱养家的大旗,还债、供弟弟妹妹读书、安慰闹离婚的父母。

可已经退去“小虎队”光环,新偶像的新鲜感代替了老偶像的沧桑。

苏有朋早期颜值巅峰(苏有朋15岁爆红20岁低谷)(8)

试过单飞出唱片,主持,出书,上综艺,甚至面试剧组但却被频繁退货的苏有朋,屡次转型屡次失败。

苏有朋第一次感受到,人生无常,无计可施的挫败感。

有人在这种状态里,自怨自艾,埋怨市场不好,埋怨资本不公,像那些哭穷的过气偶像;

可有人能过抓住每一次机会,拼尽全力,因为他知道,如果不努力,那还有没有明天都是未知,像苏有朋。

2

直到《还珠格格》找到他,他知道,这一次无论如何都不能被剧组退货。

苏有朋早期颜值巅峰(苏有朋15岁爆红20岁低谷)(9)

别人呼朋唤友吃烤串喝啤酒的日常,他从不参与,他把这些吃吃喝喝的时间都用来学习。

没学过表演,没有经验,经常被导演骂,水土不服满脸长痘。

要往前走除了要放下偶像包袱,更重要的是磨炼自己,让自己成长。

他让助理每天在摄影机旁把自己的戏份拍下来,晚上回去反复观看,然后自我检讨,哪里需要改怎么改,一次一次,希望自己赶快进步的迫切想法推着他一天一天的努力。

偶像圈没了自己的位置,其他圈子也融不进去,好不容易有机会进入戏剧圈再不努力让自己拥有一席之地,那自己就要永远消失在娱乐圈了。

“小虎队没办法成为一辈子的光环,我要成为一个全能的艺人。”

“你已经不是一个偶像了,你还有很多不足,通通都要重新学习。”

苏有朋早期颜值巅峰(苏有朋15岁爆红20岁低谷)(10)

你看,一个经历过偶像爆红,也尝过了人生酸楚,还能保持向上的学习力,多难得。

再看看如今的偶像们,苦和累挂嘴边上,但却看不出多努力的痕迹,一部戏接一部戏的冷脸瞪眼,就是不见演技进步。

热搜上光看见炒CP,出轨、第三者和忽悠站姐,就是看不见潜心钻研演技、刻苦学习提升。

苏有朋早期颜值巅峰(苏有朋15岁爆红20岁低谷)(11)

他们身上的笑话倒是一波接着一波。

靠脸出道,靠粉丝吹捧,就是看不见靠“实力”有底气的做自己。

要说现在这偶像之路,真像《披荆斩棘的哥哥》里,郑钧那个“表面功夫乐队”。

那些嘴里说着我不愿意永远做偶像,我想做实力派的爱豆们,是时候学学苏有朋了。

苏有朋不愿意演偶像剧的时候,就推了偶像剧的邀约,认真琢磨做一个严肃的演员。

他演“人格分裂的精神病患者”;

演“肾衰竭性无能”

演女里女气、翘兰花指、唱昆曲、梳中分大油头的“白小年”,学昆曲一学就是一年。

苏有朋早期颜值巅峰(苏有朋15岁爆红20岁低谷)(12)

真正的演员,是敢于脱掉偶像的外衣,不会天天盯着仙侠剧、偶像剧男一号。

有时间多揣摩演技而不是争番位,

有机会多跟大咖探讨而不是忙着呼朋唤友,

有功夫好好在学校上课,别着急出来拍戏。

出道前20年,经历了爆红,也艰难的度过了转型,原本可以心安理得吃老本的苏有朋选择继续挑战自己:做导演。

苏有朋早期颜值巅峰(苏有朋15岁爆红20岁低谷)(13)

2014年,他导演《左耳》,从前两天微博那条热搜词就能看出苏有朋的苛刻

#苏有朋左耳到底刷掉了多少人#

杨紫、张云龙、春夏、张雪迎......

苏有朋的认真不只在选角,曾经有制片人评价苏有朋:从来没见过一个导演能在片场把所有角色的台词都背下来的。

“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苏有朋一直这样提醒自己。

2016年拍改编自东野圭吾小说的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也将完美主义贯彻到底。

张鲁一说,导演经常一个人留下来抠细节。

跨界在娱乐圈并不新鲜,但玩票和认真自然能从结果中看得见。

拍完《嫌疑人X的献身》后,苏有朋选择了放大假,但这个放大假并不是真的休息,而是去纽约大学导演系去进修。

苏有朋早期颜值巅峰(苏有朋15岁爆红20岁低谷)(14)

偶像花期短,但人们记住的永远是经典的偶像,值得学习的偶像,而不是只有八卦新闻的偶像。

3

娱乐圈,红是玄学,但一个偶像或者演员或者明星的演艺之路不止有长度,还应该有宽度。

所谓偶像,本该是能够带给观众或粉丝榜样的力量,让我们能够为我们的喜爱感到值得。

如今的偶像,早就变了味道。

只要粉丝敢捧,偶像们就敢以各种面目示人。

在《创造营2019》上,作为导师的苏有朋说了一段话:“美梦成真的感觉很吸引人,可它只是,这段故事的开头而已。”

苏有朋早期颜值巅峰(苏有朋15岁爆红20岁低谷)(15)

千万粉丝的追捧不过只是一瞬,如果停滞不前,那永远都不可能勇攀高峰。

所谓披荆斩棘,不过是一步一步做到最好的自己的过程。

而懂得认真对待自己人生的偶像,自然拥有尊重粉丝喜爱的力量。

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雷隐隐 一个干啥都想行的中年少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