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针对少数因自身健康状况或不了解政策无法求助的“不声不响”的群体,民政部门在社会救助方面有哪些创新探索,推动实现“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困难群众救助面临的困难和建议 如何救助不声不响?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困难群众救助面临的困难和建议 如何救助不声不响

困难群众救助面临的困难和建议 如何救助不声不响

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针对少数因自身健康状况或不了解政策无法求助的“不声不响”的群体,民政部门在社会救助方面有哪些创新探索,推动实现“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

8月13日上午,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副市长彭沉雷介绍了《上海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主要内容,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市民政局副局长李勇出席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李勇表示,根据法律规定,社会救助是以救助对象主动申请为前提的。这几年,上海不断完善政策制度,让困难对象“有政策可找”;持续推进“全市通办”“一网通办”,让“人找政策”更方便。但考虑到一些由于自身健康状况、不了解政策等原因没有求助的“不声不响”的困难群众,可能成为救助“沉默的少数”,“十三五”期间,上海按照“不漏一户、不少一人”的要求,率先提出要“政策找人”,坚持“做实线下,用好线上”的思路,努力构建“救助顾问等走访发现 大数据智能查找”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政策找人”模式,做到困难对象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

一是依托社区救助顾问等深化“线下找人”。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联系、服务困难群众的神经末梢。依托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居村民委员会、专业社工、志愿者和其他社会力量,深化社区“救助顾问”制度建设,在街道、居村设置社区救助顾问点、配备专业顾问,就近为主动求助的困难群众分析现状、诊断问题、提供指引、申请政策、链接各种资源进行救助,同时加强走访排摸,及时发现遭遇急难的困难群众,提前预警,主动服务,防患于未然。

二是数据赋能探索“线上找人”。顺应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加强相关部门的数据整合,建设“一库一池”即困难群众数据库和救助政策资源池,通过具体应用场景智能查找符合条件的对象,探索数据驱动的“找人”路径。

三是整合多方资源实现“综合助人”。找人是前提,助人是目标。针对线上线下查找排摸到的困难群众,根据情况分类提供各类救助或服务,对符合相关救助政策的,协助提交政策申请,及时落实救助政策;对需要政策外资源介入的,有效对接社会组织救助项目、社会各界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等资源提供帮助。

责任编辑:高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