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孔雀蜀中才女薛涛的红尘逸事(大唐才女薛涛不受命运摆布)(1)

公元810年左右的某一天,天朗气清,成都碧鸡坊巷口。

一辆马车缓缓停下,从车上走下来一位年华不再却气质非凡的女子。

围观者不禁窃窃私语。

“这是何人?不像寻常女子。”

“名伎薛涛,被元稹抛弃后看破红尘,心灰意冷来此隐居。”

薛涛毫不在意别人的议论与眼光,只是淡然一笑。

这笑容里,藏着她抬头仰望过不知道多少回的明月,也藏着那数不尽的星辰。

见识过璀璨明月与灿烂星辰的她,内心只剩下那一份看透世事后的坚持与淡然。

大唐孔雀蜀中才女薛涛的红尘逸事(大唐才女薛涛不受命运摆布)(2)

01

公元约768年,薛涛出生于官宦之家,从小就受到父亲薛郧的疼爱与良好教养。

家学深厚加上天资聪颖,薛涛八岁那年,便出口成章。

父亲吟一句“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她便续道:“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父亲闻之,喜忧参半。

不久,父亲被贬谪到四川后因病去世。14岁的她无依无靠,被迫沦为官伎。

当初父亲听到她那两句诗,就曾忧心诗中隐约有迎来送往之意,不似良家女子所出。

此番,似乎是应验了。

从书香门第的官小姐变成烟花女子,命运,还会垂青薛涛吗?

薛涛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哀叹,而是很快就强打起精神。

她知道,这个世界不相信弱者的眼泪,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于水火。

她要利用自己的才能为自己在人间找一个宽敞的立足之处。

她没有因精神颓靡而松懈,反而更加勤学苦练。

隔着千年岁月,依然不难想象这样的画面:

饮宴散场后,别的官伎早已沉沉睡去,薛涛还在烛光下勤学。

夜是那么安静,四周悄无言,唯见秋月白、草虫鸣。

几年之后,她已修得博览群书、善解音律、精通诗词,很快就成为众官伎中首屈一指的人物。

命运,波澜起伏;而机会,虽然微茫,有心人却总能抓住。

大唐孔雀蜀中才女薛涛的红尘逸事(大唐才女薛涛不受命运摆布)(3)

▲薛涛画像及薛涛笺

公元785年,韦皋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久闻薛涛大名,一来便想见识见识。

在一次酒宴上,韦皋让薛涛即席赋诗。薛涛从容地拿过纸笔,挥笔而就一首《谒巫山庙》:

乱猿啼处访高唐,路入烟霞草木香。

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犹是哭襄王。

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

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这首诗不仅没有小女子的纤弱之感,也没有对最高行政长官的曲意逢迎。

相反,有一种罕见的沉稳、厚重,令人侧目。

韦皋顿时拍案叫绝。一首诗就让薛涛声名鹊起,成为了韦皋的座上宾。

薛涛开始还只是写诗唱和,后来便渐渐从事案牍上的工作,其能力再一次惊艳了见过世面的韦皋。

韦皋见薛涛处理文书的能力丝毫不逊于饱读诗书的男子,竟突发奇想,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

坊间闻所未闻,议论纷纷。

校书郎历来只有进士出身的博学之士才能担任,可叹薛涛是个女子,不然考取功名估计也不在话下。

此事终因薛涛的身份而作罢,但“女校书”这个名号却不胫而走,流传于世。

后来与薛涛有过诗词唱酬交往的王建,就在给薛涛的信《寄蜀中薛涛校书》中写道: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薛涛一时风光无两。在男人眼中,她是“穿裙子的学士”。

只有她自己知道,一切来的并不容易。

表面上气定神闲的她,一直在看不见的地方默默打拼。

薛涛比谁都明白:只有自强的女子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

大唐孔雀蜀中才女薛涛的红尘逸事(大唐才女薛涛不受命运摆布)(4)

02

诗云:文章憎命达。古往今来的才子总是人生坎坷不平,才女亦不例外。

公元790年,薛涛在进入韦皋的幕府4、5年之后,突然被发配到松州(今四川省松潘县)。

薛涛到底犯的是什么大错?她又能否再次翻越命运的浪花?

原来,发配薛涛的正是韦皋。

自薛涛进入节度使幕府受到器重以后,蜀中官员也开始闻风而动走其后门,其中便免不了有行贿之事。

而薛涛“性亦狂逸”,你敢送我就敢收。不过她并不爱钱,收下之后一文不留,全部上交。

(据五代时期何光远所撰的《鉴戒录》所载:“应衔命使者每届蜀,求见涛者

甚众,而涛性亦狂逸,不顾嫌疑,所遗金帛,往往上纳。”)

虽然如此,她闹出的动静还是太大了。

韦皋深知官场复杂,在几番劝诫无果之后,便一狠心将薛涛罚到松州,要她好好反省思过。

薛涛一下子从西南一带的最高行政军事机关,被罚到了最基层、最危险、最艰苦的且战事频发的边疆前线,“却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

一路上满目荒凉,久居繁华之地的薛涛开始后悔,差人给韦皋送去《罚赴边上韦相公二首》、《罚赴边有怀上韦相公二首》两首带有检讨性质的诗。

韦皋心有所动,但一想到若轻易收回成命又恐日后再生事端,便狠了狠心,不予回复。

薛涛呢?眼见这两首诗石沉大海,并没有完全灰心。

她在松州的艰苦环境中,没有完全意志消沉,仍旧在钻研诗书琴艺。

苦难总是将弱者打倒,而在不知不觉中成就强者。

松州乃边疆,有着广阔无垠的草原,人情风物与蜀中大为不同。

薛涛有幸见识到了名马驰骋、鹰击长空、燕子自由掠过、鹦鹉自由嬉戏等场景,便灵机一动,以一种惨淡的雍容给韦皋写了《十离诗》以示悔意:

向上滑动阅览

其一犬离主

驯扰朱门四五年,毛香足净主人怜。

无端咬着亲情客,不得红丝毯上眠。

其二笔离手

越管宣毫始称情,红笺纸上撒花琼。

都缘用久锋头尽,不得羲之手里擎。

其三马离厩

雪耳红毛浅碧蹄,追风曾到日东西。

为惊玉貌郎君坠,不得华轩更一嘶。

其四鹦鹉离笼

陇西独处一孤身,飞去飞来上锦裀。

都缘出语无方便,不得笼中更换人。

其五燕离巢

出入朱门未忍抛,主人常爱语交交。

衔泥秽污珊瑚枕,不得梁间更垒巢。

……

韦皋读罢深受触动。薛涛的才气无可替代,此番本就是小惩大诫。

果不其然,薛涛在松州没呆半年就被韦皋接回节度使幕府,还脱离了乐籍。

也许有些人觉得这首《十离诗》太过卑微,才女又如何,最终还是只能在权贵面前卑躬屈膝。

但是古往今来,在命运的关头,进一步粉身碎骨,退一步海阔天空者比比皆是。

皆因,人在坎坷困境中只有抓住机遇、创造机遇才能扭转局势。

几百年的韩信做出这种选择,彼时薛涛亦然做出这种选择。

她知道此生能倚靠的只有自己的才气。

表面上她让世人不以为然,实际上她又一次挽回了自己的生活。

大唐孔雀蜀中才女薛涛的红尘逸事(大唐才女薛涛不受命运摆布)(5)

▲薛涛读书图

03

此番远贬,使年轻的薛涛尝到了世路的坎坷,也看透了官场的险恶。

于是,回蜀后,她就搬到了浣花溪畔,也就是杜甫家隔壁。

她依旧时常出入韦皋幕府,内心却有了一份谨慎与淡定。

又过了几年,韦皋去世,蜀地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直到宰相武元衡的到来,局势才稍微有所好转。

时局几番变换,薛涛的才气却有增无减。

武元衡在蜀中呆的时间并不长,却依然为她绝倒。走后还写下一首《赠道者》寄给她,夸赞她的才气与美貌。

薛涛不愧是薛涛,借着《蒹葭》中的立意回了一首逼格不知道高出其多少的《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据说,因为薛涛这首诗太肉麻了,连大名鼎鼎的白居易都吃醋了。

大唐孔雀蜀中才女薛涛的红尘逸事(大唐才女薛涛不受命运摆布)(6)

此时的薛涛依然对爱情充满幻想,却并不是白居易,而是白居易的好基友元稹。

遥想当年,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诗坛领袖都曾是薛涛“文学沙龙”中的常客,唯独元稹,给了她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仲夏夜之梦境”。

809年,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剑南东川。

他久闻薛涛其名,一来蜀中就迫不及待要与之相见。

这一见,不仅让元稹见到了薛涛的倾世才华,更让后世见到了痴心女洒脱与坦荡的典范人生。

在元稹主持的宴会上,薛涛依然是手到擒来。

她当场赋诗作画,笔走龙蛇,令元稹兴奋得主动为薛涛捧持笔砚。

几番诗词唱和下来,30岁挥斥方遒的元稹对年长其11岁的薛涛是发自内心的欣赏。(不过,也仅仅是欣赏而已。)

而薛涛也被这位大才子俊朗的外貌和出色的才情所吸引,两人你侬我侬,缠缠绵绵了三个月之久。

她柔情万种地写出一首《池上双鸟》记下此时的甜蜜时光: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

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

可惜,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元稹志在做官,很快便调离蜀中。

薛涛相思难捱,又写下四首《春望词》赠给元稹,其一曰: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爱情在刚开始的时候,是最美好的;只有等到彼此分开之后才会发现,爱情原来才是这世界上最折磨人的毒药。

大唐孔雀蜀中才女薛涛的红尘逸事(大唐才女薛涛不受命运摆布)(7)

开始他们还经常互相通信,薛涛还自制了桃红色的信笺给元稹回信。坊间誉之为“薛涛笺”。

后来渐渐的音讯就少了。已经见惯了岁月风华的薛涛,很快便清醒过来。

元稹爱的终究只是名与利,女人,不过是她生命中的佐酒小菜罢了。

原来这就是一场梦。梦里似真似幻,分不清你我,梦醒了,就没必要再去纠缠。

相反,能在自己创造的纸上,写自己最得意的诗,何其风雅。

与其为一个旁人沉沦烦闷,不如为自己写最棒的诗。

不知道多久以后,元稹到了浙江,又偶然想起了薛涛,又想起来给薛涛写信。

薛涛不为所动,只以一首《柳絮》以自嘲:

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

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

岁月的历练,开始给她的人生镀上一层别样的风采。

她已经是无人不知的女校书,她的盛名足以让她流传后世,这一切都是她用努力换来的,而不是依靠别人,也不是任何人能夺走的!

才华可以帮她在人间立足,赢得人们对她的尊重,让她过上一种体面的生活;亦可以使她内心充盈,在独处时依然内心泰然,不悲不喜。

于是,她毫不犹豫搬到了碧鸡坊,穿上道袍,决定在此安度此生。

少年时的那两句诗,终究不值一提;苦心钻研,提高才艺,终于站稳了脚跟;咬紧牙关,与命运周旋,是不甘于就此沉沦;轰轰烈烈爱过一场,离散便绝不回头。

此生,她已无憾。

只有浣花溪的那口水井还镌刻着那些陈年旧事,任后人评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