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篮的花儿香

听我来唱一唱 唱一呀唱

来到了南泥湾

南泥湾好地方 好地呀方……

相信每个中国人对这曲《南泥湾》都耳熟能详,而它的作曲者便是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马可先生(1918.6—1976.7)。除此之外,《咱们工人有力量》《吕梁山大合唱》等耳熟能详的歌曲,以及《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等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著名歌剧,这些动人的旋律都出自他的笔下。

南泥湾故事连环画(南泥湾白毛女作曲者马可日记手稿入藏国博)(1)

8月26日下午,马可先生的46册珍贵日记手稿正式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向马可先生的家属代表颁发了收藏证书。

南泥湾故事连环画(南泥湾白毛女作曲者马可日记手稿入藏国博)(2)

马可 (1918.6—1976.7) ,江苏徐州人,汉族。他毕生勤奋写作,创作过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六百多首,其中代表作品如歌曲《吕梁山大合唱》《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白毛女》(主创)、《小二黑结婚》、管弦乐《陕北组曲》、评剧《志愿军的未婚妻》、电影音乐《画中人》《梅兰芳》《红河激浪》等。

马可早年就读于河南大学化学系,没有受过专门的音乐训练。当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马可毅然放弃心爱的化学专业,投身到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中。他在学校组织“怒吼歌咏队”,后参加抗敌演剧队,深入河南农村宣传抗日。1937年8月,著名作曲家冼星海随上海救亡演剧队来到了开封。马可结识了冼星海,从此走上了专门从事音乐活动的道路。

南泥湾故事连环画(南泥湾白毛女作曲者马可日记手稿入藏国博)(3)

马可是民族音乐的提倡者,也是创作中国民族新歌剧的实践者。《白毛女》的创作,是我国音乐家对新歌剧进行探索的第一步。它以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典型事例,深刻地概括了20世纪40年代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咱们工人有力量》是1948年初夏马可深入新解放的鞍山钢铁厂体验生活的产物。在鞍钢,马可亲身感受到中国工人阶级那种不怕苦,不怕累,以生产劳动一心一意支援解放斗争的豪情,于是创作出这首流传极广的优秀歌曲。它体现出我国工人阶级肩负重任的自豪感和必胜信念。

马可在《日记的故事》中写道:“我的日记虽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水平实在不高,匆忙草率,急不择言,词不达意,挂流水账等等毛病还常犯,但它是我生活和思想的忠实记录,特别在目前情况下,它又是我亲切的谈心人。”280万字左右的日记,记录了一个普通知识分子从动荡年代里走来的最真实的心路历程。

南泥湾故事连环画(南泥湾白毛女作曲者马可日记手稿入藏国博)(4)

此次入藏的日记手稿,几经周折才得以保存下来,记录了一个普通知识分子从动荡年代里走来的最真实的心路历程,对研究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和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据悉,国家博物馆将继续拓展征集范围,丰富和完善反映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性物证的馆藏体系。

【记者】 刘长欣

【实习生】 姚祎文

【摄影】 范立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作者】 刘长欣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