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俞壹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一千年前,辛弃疾写出如此诗句。

这究竟是一种洒脱,还是一种寂寞?

世人不解,壮志未酬,知音凋落。是因为他活得太执着,还是处世太认真?

他说,世上无知音,人间太寂寞,唯有这山水懂我。

辛弃疾的一生,始终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恢复国家统一。然而朝廷懦弱,无意挥师北上。

这使他的一生,始终有着一种壮志难酬的悲愤情绪。

辛弃疾人生经历简短 辛弃疾21岁入世25岁成名(1)

一、醉里挑灯看剑

南宋,山东,沦陷为金国管辖的济南府历城县。当地一家辛姓乡绅,有一位少爷,每天三更即起,练功舞剑,开卷读书。他的心中有一个信念:我要驰骋沙场,收复河山。

他就是辛弃疾。

辛弃疾二十一岁时,他拉起一支2000人的队伍,抗击金兵。他作为起义军的将领,饱读诗书,文武双全,几场硬仗打下来,他军功卓著。

辛弃疾人生经历简短 辛弃疾21岁入世25岁成名(2)

有一次,辛弃疾为了捉拿把军印献给金人的叛徒义端,他率领五十多兄弟,轻从简兵,悄悄潜入几万人的敌营,将义端生擒,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

南宋大学士洪迈在《稼轩记》中这样写道,“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经此一事之后,辛弃疾展现出了惊人的武艺和军事才华,加上他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

宋高宗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他正式步入官场。

这时,他才二十五岁。

辛弃疾人生经历简短 辛弃疾21岁入世25岁成名(3)

他踌躇满志,豪情凌云,写下了“壮岁旌旗涌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騄,汉箭朝飞金仆姑”的豪放诗句。

可是,朝廷只是对他的军事才干感兴趣,对他提出的抗击金军的建议却反应冷淡,甚至将他的奏章弃之敝履。

十八载,蹉跎乡下,空有满腔热血,没想到,辜负了英雄的年华。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人生经历简短 辛弃疾21岁入世25岁成名(4)

他先后被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

这与他挥师北上、收复失地的理想相去甚远。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死似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他深感人生苦短而壮志未酬、报国无路的悲愤。

他写道,“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这些表面看来似豁达洒脱却又颓废失意的句子,无一不宣说着英雄的无奈和寂寞。

辛弃疾人生经历简短 辛弃疾21岁入世25岁成名(5)

二、梦回吹角连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是辛弃疾的肆意豪放。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是他的清新质朴。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是他无奈之下,采菊东篱的悠然情怀。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他情绪上的另一种细腻婉约。

辛弃疾人生经历简短 辛弃疾21岁入世25岁成名(6)

千年之后的今天,在那一首首动人心魄的诗词里,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他的大气磅礴和雄心壮志,还有,他的悲愤无奈,和寂寞孤独。

也许,悲愤也好,寂寞也罢,诗人是不在意的。

到了晚年,辛弃疾抛开所有浮名牵挂,在江西铅山瓢泉,游山逛水,饮酒赋诗,闲云野鹤一般。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就是在此处所做。

全诗应是:“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沈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

辛弃疾人生经历简短 辛弃疾21岁入世25岁成名(7)

如今垂垂老矣,他仍然狂放说道: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这是英雄的寂寞。

因为他说过,“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人者智,自知之明。

辛弃疾自己了解自己,自己懂得自己,在他看来,此生已是足矣。

68岁那年,辛弃疾病逝。他被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辛弃疾人生经历简短 辛弃疾21岁入世25岁成名(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