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假字

1.《孙权劝学》:① 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② 当涂:“涂”通“途”,道路,仕途。亦作当权。 “卿今当涂掌事。”

2.《木兰诗》

①“帖”通“贴”,贴,粘贴。 “对镜帖花黄”

②“火”同“伙”,伙伴。 “出门看火伴”

3.《卖油翁》

① “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但手熟尔”

②“杓”同“勺”,勺子 “徐以杓酌油沥之”

4.《河中石兽》

“颠”通“癫”,疯狂。“不亦颠乎”

古今汉语在语法方面的不同(七年级下古代汉语语法总结)(1)

二、词类活用1.《孙权劝学》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状语后置,名词作动词。)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之:主谓取独。)

2.《木兰诗》

①“问女何所思” ( 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

②“策勋十二转。” (策:名词作动词,登记。)

③“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骑”动词作名词,战马。)

3.《卖油翁》

①“但微颔之” (颔:名词作动词,点头)

②“吾射不亦精乎” (射:动词作名词,射箭的本领)

③“尔安敢轻吾射” (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④“尔安敢轻吾射” (轻:形容词作动词,看轻)

⑤“康肃笑而遣之” (遣:使动用法,使……走,打发)

4.《陋室铭》

①“有仙则名” (名:有名、出名、闻名)

②“无丝竹之乱耳” (乱:干扰、扰乱、使……乱)③“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显出有灵气)④“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⑤“无案牍之劳形。”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⑥“苔痕上阶绿。” (上:方位名词作动词,蔓上)⑦“苔痕上阶绿。” (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

5. 《爱莲说》

①“不蔓不枝”(“蔓”“枝”:名词活用作动词“生蔓”“长枝”)②“香远益清” (远、清:形容词作动词,译为“远播”“显得清幽”)③“濯清涟而不妖”(妖:名词作动词,美丽而不端庄)

6. 《河中石兽》

①“棹数小舟”(棹:名词用作动词,划船。)

②“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暴涨:动词用作名词,洪水。)

古今汉语在语法方面的不同(七年级下古代汉语语法总结)(2)

三、一词多义1.《孙权劝学》

以:“蒙辞以军中多务。” (介词,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 (认为)

当:“但当涉猎。” (应当) “当涂掌事。” (掌管)

见:“见往事耳。” (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认清)

2. 《木兰诗》

市:“东市买骏马” (集市)

“愿为市鞍马。” (名词作动词,买。)

买:“东市买骏马” (买(东西))

“欲买舟而下” (雇,租)

愿:“愿为市鞍马” (愿意)

“愿驰千里足” (希望)

度:“关山度若飞” ( 过 )

“孤不度德量力” ( 衡量 )《隆中对》策:“策勋十二转” ( 记 )

“策之不以其道” ( 用马鞭打,这里是驱使、驾驭 )《马说》 “执策而临之” ( 马鞭 )《马说》强:“赏赐百千强” ( 有余 )

“余强饮三大白” ( 尽力 )《湖心亭看雪》 “项为之强” ( 同“僵”,僵硬 )《童趣》

安:“安能辨我是雄雌” ( 怎么 )

“风雨不动安如山” ( 安逸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卖油翁》

射:“尝射于家圃” (动词,射箭)

“吾射不亦精乎” (名词,射箭的技艺)

尔:“但手熟尔” (通“耳”,罢了)

“惟手熟尔” (通“耳”,罢了)

“尔安敢轻吾射” (你 )

4. 《陋室铭》

往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表示交往的人) “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表示来来往往的人)

名:“有仙则名。”(动词,出名,有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词作动词用,说出。)

是:“斯是陋室”(判断动词,是。)

“当是时”(代词,这。)

5. 《爱莲说》

鲜:“陶后鲜有闻”(副词,少) “芳草鲜美”(形容词,鲜艳)《桃花源记》

清:“濯清涟而不妖”(清澈)

“香远益清”(清香)

远:“香远益清”(远播,形容词用作动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距离长)

6. 《河中石兽》

为:“以为顺流下矣”(认为)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成为)

古今汉语在语法方面的不同(七年级下古代汉语语法总结)(3)

四、古今异义1.《孙权劝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古义:推辞。今义:告别,不接受,解雇。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今义:独自,孤独。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研究。今义:治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及)鲁肃过寻阳。” 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义:以及。

“及鲁肃(过)寻阳。” 古义:到。今义:经过。

“即(更)刮目相待。” 古义:重新。今义:更加。

“(但)当涉猎。” 古义:只。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但当(涉猎)。” 古义:粗略的阅读。今义:捕捉猎物

“见(往事)耳。” 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

“自以为(大)有所益。” 古义:很。今义: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

“蒙乃始(就)学。” 古义:从事。今义:就。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古义:认清。今义:看见。

2. 《木兰诗》

“木兰当(户)织” 古义:门。今义:窗户。“军书(十二)卷” 古义:表多数,不是确指。今义:数词,十二。“从此替(爷)征” 古义:父亲。今义:爷爷。“(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古义:只。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出(郭)相扶将” 古义:外城。今义:姓氏。“双兔傍地(走)” 古义:跑。今义:行走。

“双兔眼(迷离)” 古义:眯着眼。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3. 《卖油翁》

“(但)手熟尔” 古义:只,不过;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尔(安)敢轻吾射” 古义:怎么;今义:平安,安全

“(尝)射于家圃” 古义:曾经;今义:品尝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古义:放下;今义:解释

4. 《陋室铭》

“谈笑有(鸿)儒” 古义:大;今义:鸿雁,书信

“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身体;今义:样子“惟吾德(馨)” 古义:品德高尚;今义:芳香“无(丝竹)之乱耳” 古义: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乐器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可以(调)素琴” 古义:弹奏;今义:调解

5. 《爱莲说》

“亭亭净(植)” 古义:树立;今译:种植

“(宜)乎众矣” 古义:当,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今义:合适,应当。

6. 《河中石兽》

(1)“渐沉渐深耳” (耳:古义:罢了。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

(2)“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种学科。物理学。)

(3)“二石兽并沉焉” (并:古义:一起。今义:并列。)

(4)“阅十余岁” (阅:古义:经过,过了。今义:阅读)

(5)“是非木柿” (是:代词,这。今义:表肯定判断的动词。)

(6)“盖石性坚重” (盖:古义:发语词,因为。今义:器物上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7)“但知其一” (但: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

(8)“求石兽于水中” (求:古义:寻找。今义:请求、要求。)

(9)“转转不已” (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10)“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干:古义:水边,河岸。今义:跟“湿” 相对。)

古今汉语在语法方面的不同(七年级下古代汉语语法总结)(4)

五、特殊句式1.《孙权劝学》

(1)状语后置“蒙辞以军中多务。”(2)反问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吗)!”“卿言多务,孰若孤?”

2.《木兰诗》

①省略句:

“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②宾语前置

“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

3.《卖油翁》

① 状语后置

“尝射于家圃”(介词结构后置。句意:曾经在家中的菜园里射箭。)

② 省略句

“自钱孔入”(句首承前省略了主语“油”,译时补出。句意:油从钱孔滴入。)

“尝射于家圃”(句首省略了主语“他”。句意:曾经在家中的菜园里射箭。)

4.《陋室铭》

宾语前置

“何陋之有”(有何陋,疑问代词作宾语,避难于前置,“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5.《爱莲说》

①判断句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者……也”判断句)

②宾语前置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菊之爱,即爱菊,对菊的爱;“之”为宾语前置标志)

③被动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沾染污秽)

④省略句

“濯清涟而不妖”(谓语“濯”前面省略了主语“莲”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出”后省略了介词“于”)

6.《河中石兽》

①省略句:

 “一讲学家设帐(于)寺中”

“求之(于)地中”

 “(僧)棹数小舟”

“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②状语后置

 “求石兽于水中”

“当求之于上流”

③被动句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表被动)

古今汉语在语法方面的不同(七年级下古代汉语语法总结)(5)

六、虚词

1.《孙权劝学》

而:“结友而别”(连词,表顺接,不译)

乃:“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乎:“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语气词,呢)

遂:“肃遂拜蒙母”(连词,于是,就)

以:①“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为”组成“认为”)

2.《木兰诗》

何:“问女何所思”(何:什么)

所:“女亦无所思”(用作助词。所,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

3.《卖油翁》

之:“但微颔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以我酌油知之”(代词,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以杓酌油沥之”(代词,指葫芦)

“笑而遣之”(代词,指卖油翁)

其:“其发矢十中八九”(代词,代陈尧咨)

“以钱覆其口”(代词,代葫芦)

以:“以我酌油知之”(介词,凭)

“钱覆其口”(介词,用)

射:“尝射于家圃”(动词,射箭)

“吾射不亦精乎”(名词,射箭的技艺)

尔:“但手熟尔”(同“耳” ,罢了)

“尔安敢轻吾射”(代词,你)

而:“释担而立”(连词,表顺承)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连词,表转折)

“康肃笑而遣之”(连词,表修饰)

4.《陋室铭》

之:“无案牍之劳形”(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代词,代指前文所指的事物 “何陋之有”(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7. 《爱莲说》

之:“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菊之爱”(结构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语气词)

“故日月星辰移焉”《共工怒触不周山》(兼词)

8. 《河中石兽》

之:“闻之笑曰”(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

“沿河求之;当求之于上流;求之于下流;求之地中”(代词,代石兽。)

“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所说的话。)

“其反激之力;至石之半;然则天下之事”(结构助词,的。)

古今汉语在语法方面的不同(七年级下古代汉语语法总结)(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