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三百四十五(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为什么叫三阳经?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为什么叫三阳经(三阳经的开阖枢各是什么)

为什么叫三阳经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三百四十五。(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是故三陽之離合也,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三經者,不得相失也,摶而勿浮,命曰一陽。”——《黃帝內經•陰陽離合論》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医彭鑫博士,今天我们继续讲解《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篇第六》,我们先看原文∶“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抟而勿浮,命曰一阳。”这段原文从字面上来理解不难,是开阖枢的问题,也就是三阳经的离合,如果分开来讲,太阳主表为开,阳明主里为阖,少阳介于表里之间为枢。这三者不是分开的,而是互相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合起来成为一阳。

这个地方有一个词叫做抟而勿浮,抟就是聚的意思,女娃抟土造人也是这字,一个提手旁一个专心的专。浮是什么意思呢?浮就是飘散,不固定,浮在表面的意思,讲的是什么呢?按照一般的意思讲的是经脉,阳脉是浮的,阴脉是沉的。浮不能过于浮,如果是过于浮的话,结合不在一起,没法凝练,没法聚合的意思,那就不好了,所以要抟而勿浮,虽然是浮,但是要聚合在一起,这就符合阳脉的标准,说明他的健康的状态。

与之相应的后文也会讲的,“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指的是三阴经,“抟而勿沉,命曰一阴”,阴脉主里,所以就比阳脉显的靠里一些,它就沉。但是也不能过于沉,要是过于沉就成了沉而趋下了,这就不好了。所以一个浮,一个沉是在适度的范围之内,讲的是这个意思。(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这里边还讲了开阖枢这几个字。三阳是太阳、阳明和少阳,之前我们都讲了,因为《黄帝内经》的这一篇讲的主要是阴阳离合,前文跟大家介绍过,三阳是哪三阳,根和结分别在哪里,再往前也讲了三阴三阳不应阴阳是怎么回事,所以岐伯跟黄帝的一番对答,岐伯得把三阴三阳的问题给他说清楚。

一开始黄帝问∶“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等等,“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岐伯就开始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于是岐伯就开始跟黄帝来论述三阴三阳,对应到身体上是三阴三阳,三阴三阳之离合,岐伯是怎么回答的呢?先讲了三阳经,“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等等,就开始详细论述太阳经、阳明经和少阳经的根结,论述完了之后,到这里进行了总结。

岐伯就讲了三阳经看起来是三个阳,实际合在一起是一个阳,这三个阳有各自的分工,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这就是三个阳经的分工,所以“三经不得相失也,抟而勿浮,命曰一阳。”岐伯回答到这个位置,基本就把三阳经的离合说清楚了。这里边就涉及到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讲的是三阳经,后文还讲了三阴经,三阴经也是,叫做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这样一对起来的话,二三得六,正好是六经。

六经在《黄帝内经》里边强调的不是那么重点,但是也很重要,但在《伤寒论》里边就厉害了,《伤寒论》讲的六经辨证重点讲的就是六经,从太阳经一直到往里的少阴经、厥阴经,这叫六经辨证。六经辨证里边对于开阖枢的论述比《黄帝内经》里边所占的重要的,就是比例和重要性要多,因为直接讲应用。太阳为开,就是足太阳膀胱经为开,身体阳气最旺盛的一条经脉,所以太阳一开了之后,得把寒气排出去,伤了寒,寒主要伤哪?伤太阳,所以《伤寒论》整体的篇幅当中,有一半的篇幅讲的都是足太阳经的伤寒这些问题。我们非常熟知的麻黄汤、桂枝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都是太阳经的药方,重点是开太阳,太阳打开了之后寒气就容易排出去,这就是第一道屏障,古人称之为藩篱,就像院子最外层的篱笆,就叫做藩篱,就是最外围的一道屏障,这是太阳。

阳明为阖,到了阳明经就知道“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胃家实什么意思?胃家实讲的就是阳明是阖的,阖就得趋下,以和为顺,所以大、小承气汤、白虎汤,这都是属于阳明,因为手足阳明是是相贯通的,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整个消化系统上面是胃,下面是大肠。只要不通,我们就要通过从阳明经来论治。

再往里就是少阳,少阳为枢,枢就是枢纽。古人的枢讲的就是门轴,就是门上的枢纽的意思,一半表一半里,所以少阳经用的药就是柴胡剂。柴胡剂以小柴胡汤为主导,还有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大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等。柴胡剂就是疏解少阳,让少阳发挥它的枢纽功能,一方面把太阳开开,一方面还得把阳明阖上,叫做开太阳,阖阳明,所以少阳很重要,就是人体的半表半里。

著名的伤寒大家,近现代的著名伤寒大家刘渡舟先生,他就非常擅长用柴胡剂,他擅长用柴胡剂治肝炎,肝病非常有效果,不仅用它来治疗肝炎,还有风湿、类风湿、心脏病、精神类的疾病、皮肤类的疾病都擅长用柴胡剂来治,就是因为柴胡剂管的范围是非常灵活的,非常宽泛的,既可以达表,又可以达里,两边都可以通达。所以《黄帝内经》的原文叫做“三经者,不得相失也”,就是三阳经是互相结合在一起的,不能相失的意思就是整体上是密切联系的。所以小柴胡汤可以合上麻黄汤,也可以合上桂枝汤,帮他来开太阳。同时小柴胡汤还可以合上大小承气汤,往阳明里边阖,一边疏解少阳,一边阖着阳明,都可以用。小柴胡汤还可以合上白虎汤来清肺热,壅遏之气散掉,帮助阳明来阖,所以少阳经是很重要的一条经脉。柴胡剂在我们临床上的应用范围非常广。这就是我们今天讲到三阳经开阖枢的时候提到的《伤寒论》里边的开阖枢的应用。

当然我只是提纲性的跟大家分享,以后要是有机会再讲讲《伤寒论》,再讲讲《金匮要略》我的一些理解,主要是体现在临床上,因为中医的魅力就在临床,中医之所以现在还在被大家非常认可,就是因为临床确实有效果,而不是束之高阁,天天研究,作为一种理论,理论要是没法应用到应用上来,那就是屠龙之术,没有用。理论必须跟实践相结合才能焕发活力。《黄帝内经》为什么我们天天学习,就是因为《黄帝内经》里面的很多内容在临床上是能找到与之相应的方面,并且能应用上,所以《黄帝内经》越研究就越有味道,越来越有意思。(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三百四十五。(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