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各个年代所修的《县志》、《馆陶乡土志》,对馆陶名称的由来均录有这样几句话:“春秋时冠氏邑后属赵西北有陶丘(山)赵置馆于其侧因名馆陶。”“陶古名邑,城西北七里有陶丘(山),赵主下降时置馆于其侧,因名馆陶。”大家看了不禁要产生了问号?究竟赵为什么置馆于陶丘、“赵主”又是谁?请看下面的故事:

赵惠文王(赵国君主,名何,推行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的次子)十二年(公元前286年)秋天,惠文王带丞相李兑及将军、兵士准备到赵国东部齐国国界探查一番,以便下一步的攻齐行动。

馆陶有哪些地方(原来馆陶的名称是这么来的)(1)

馆陶有哪些地方(原来馆陶的名称是这么来的)(2)

行军中,不觉已近日落时分。

夕阳下,行进的队伍慢了下来,赵惠文王掀起罩在车窗上的布幔,望着车外。一大片平展展的开阔地,向行进的方向延伸,原野上,不高的连绵不绝的沙丘,从西南方向铺展开来,沙丘上有几棵树在风中摇曳,沙丘下部似乎有芦苇、杂草什么的绿色,几缕炊烟,在沙丘外飘荡,正思忖间,车马停了下来,“主公,天时不早,此处地势开阔、平坦,远处又有人烟村落,兵士累了,在此扎寨安营吧。”丞相李兑和将军迎候着从车上下来的惠文王向他禀报。赵何伸了伸已坐麻的腰腿:“行。此处很好,今晚就在这里安营吧”。将军奉令,急命士兵卸下帐蓬,分派开来搭建。赵惠文王和李兑及偏将走向沙丘,在沙丘上他们隐隐的似乎听到从东面传来的涛声。

赵何问李兑:“此去东齐还有多远?”

“不远了,往东十几里,渡过黄水即是。”李兑答。惠文王问偏将:“前年去东齐平阿,走的是这条道?”将军趋前一步,忙忙地答:“禀主公,上次去东齐平阿,走的南路。”“嗯,我觉得也不是这条路。”丞相李兑说:“这次咱走的是中路捷径,虽几番涉水,但此路离东齐最近。”

说话间,他们几人爬到沙丘顶部。这里一望无际视野开阔,远处,沙岗深处,鸡鸣狗吠,炊烟袅袅。在往西北的一大片开阔地处庄稼茂盛,几农人挥汗如雨的忙活着,有一些农人荷锄而归,走向村庄,到处呈现一片祥和景象。赵惠文王见此景大喜:“此处真是膏腴之地也。”

馆陶有哪些地方(原来馆陶的名称是这么来的)(3)

馆陶有哪些地方(原来馆陶的名称是这么来的)(4)

丞相李兑告诉他,此地往东不远,涉过大河即是齐境,是齐国防范的要地了。南面则是魏昭王(前296—277年)的魏国,那里留有魏文候礼贤台,段干木是离此北面不远的名士。“噢。”听说名士段干木家乡在此,这引起了赵惠文王的兴趣。他敬仰魏文候对名士贤才的礼贤。赵惠文王正是以文侯为榜样,按父王武灵王的作法礼贤下士,重用贤相名将,十几年即使赵国强盛发达起来。

听兵士来报,蓬帐已搭建完好,特请赵主和将军进去休息,赵惠文王非常高兴一行走下沙丘。这会儿,有几农人前来看官家人马和将军。他们看到兵士彬彬有礼,官家谦虚待人,很快就消除了这一带农人的顾虑,纷纷传说赵主的英俊和军队的仁义,几个农人约请三老四少箪食壶浆,用精美的陶器,来到营帐奉献上饭食蔬果,这让赵惠文王和文臣武将定下心驻下来休整。

馆陶有哪些地方(原来馆陶的名称是这么来的)(5)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大早赵惠文王命一队人马向东过河打探,又命臣下向农人购买来苫草,命军士从沙丘上砍伐下树木梁檩,来打造屋舍。他决意在此设垒驻兵,成为赵国东界的一个点。不几天功夫,在靠近陶丘的一片高阜处,屋舍落成,赵惠文王住进去,看着精美的陶,与农人用陶献上酒食,惠文王大喜。他命人购了几个自用。随行官员说,此地还无名请大王赐名,惠文王赵何略一沉吟,说,咱的馆舍刚刚落成,以后可作为驿路馆舍,村民淳补,陶器精美,此地就称馆陶吧。

这是赵惠文王十二年,即公元前286年秋天的事情。众人听了非常高兴,连说馆陶、馆陶。从此,中华版图上有了这个地名坐标,中原一带兴起了一个名邑。在以后年代里赵惠文王励精图治,重用乐毅、廉颇、蔺相如,连下齐国七十余城,并两次打败秦军,使西面强秦四十余年不能得其所欲,不敢小视赵惠文王在位的二十余年,这一段历史成为赵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此是后话。

“城西北七里有陶丘(山)赵主下降时置馆于其侧因名馆陶。”历史在这里记录、定格,浓缩了动人的故事和传说。西汉初(前206—195年)立县,汉唐四位公主食邑之地,由于地处中原的“齐鲁燕赵”之交,水陆交通便利,物产丰饶,在北魏(公元221年)、隋初至(公元586年前后)两次为郡、州所治几百年,从此,中华大地的坐标上多了一个亮点,从此,馆陶作为名邑,在中原大地书写了浓重的一笔,成为中原一带有名的的千年古县。

文章作者:刘清月,笔名刘言,河北省馆陶县阎寨村人。敬业之余,笔耕不辍,立足地方文化,文、史多所涉猎。先后出版《千秋金鉴—魏徵》、《陶山人物》、《魏徵研究—文化现象面面观》、《陶山英烈谱》、《卫运河沧桑》等,并任多部辞、志、史类书籍主编、编辑。现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历史学会会员、河北馆陶县魏徵研究会会长、馆陶县作协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