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故里杜康简介(杜康故里那一抹)(1)

“天平爱心志愿团队”发起人

酒红杰

团队宣言

奉献一片爱心,点燃一片希望。公益,是一种追求,所以我们坚持不懈,与民意互动,为天平增辉;公益,是一种信仰,所以我们不避寒暑,用阳光照耀未来,用雨露滋润成长;公益,是一种力量,所以我们坚定前行,让爱心汇聚成海,让真情放飞梦想。

汝阳县法院“天平爱心志愿团队”成立于2014 年 3 月,由时任汝阳县法院党组成员、政治处主任酒红杰倡议发起,成员由最初的三个人到现在全院干警都是志愿者。

四圣故里杜康简介(杜康故里那一抹)(2)

时光会流转,岁月也会更迭,在杜康故里--汝阳,有这样一个深受百姓爱戴的群体--“天平爱心志愿团队”。这些身穿蓝色法袍头顶庄严法徽的法官们,工作中尽职尽责,生活中乐于助人,为什么他们要去做自己份外那些助人为乐的事儿?为什么这些法官们义无反顾地坚持了八年之久却不曾放弃?是什么样的精神能让这个“天平爱心志愿团队”如此闪闪发光?

八年坚守 点燃阳光雨露的梦想

照片中的男孩叫丁凯路,女孩叫丁露露,八年前,姐弟俩遭遇了人生的重大变故,因家庭矛盾,他们的父亲服毒自尽,母亲离家出走至今未回,失去父母的姐弟俩只能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爷爷丁新会说:“当时家里穷的揭不开锅盖,实在没有吃的,奶奶就出去要饭,要来一口馒头,自己舍不得吃一口,先把两个孩子喂饱了”。遇到农忙季节,为了抢收抢种,爷爷只好把两个孩子用绳子绑在自己的背上,一边犁地一边照顾,有时候忙到天黑才回家,两个孩子早已趴在他的背上啃着半个红薯睡着了。只要一提到当年抚养两个孩子的艰难,爷爷奶奶不禁老泪纵横。

就在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时任汝阳县人民法院政治处主任酒红杰得知了他们一家的遭遇,于是就和办公室主任尚月利等一起商量,决定帮助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度过难关。

四圣故里杜康简介(杜康故里那一抹)(3)

从此之后,姐弟俩就成了法官们心中那份永远的牵挂。因为感谢“天平爱心志愿团队”,让两个孩子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爷爷还特意将孩子的名字改成了“阳光”和“雨露”。

为了让阳光、雨露接受更好的教育,法官们将姐弟俩从其老家小学转到县城附近小学读书,入学不久家住学校附近一个同学不知从哪里得知姐弟俩没有父母,又是乡下来的,不仅嘲笑了阳光,两人还为此动了手脚,年轻的老师当时并不知内情更不会说服教育,还让丁老汉把孙子带回家批评教肓。老人和孩子感到特别委屈,又特别无奈,小阳光也因此产生了厌学情绪,姐弟俩在家抱头大哭,爷爷奶奶一时间不知所措。万般无奈之下,丁老汉打通了酒红杰的电话,了解情况后,酒红杰立即召集办公室主任尚月利和时任少年庭庭长张晓共同商量办法,几位法官迅速到学校和校领导联系沟通,详细介绍这一家的困难,请老师们平时多关注这两个苦命的孩子;同时又选派两名有心理疏导经验的法官同小阳光谈心,告诉他人生都会经历一些坎坷和曲折,不经历风雨的孩子就像超市里的小豆芽,是不能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耐心的疏导和鼓励,让小阳光恢复了笑容,重新背起了书包回到了学校。这件事也让法官意识到校园普法的重要性,他们组织有经验的法官陆续在该校和汝阳其他学校开展了三十多场关爱留守儿童、预防校园欺凌的法治宣传活动,把爱和法治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

八年来法官们从未间断,家里缺什么就给他们买什么,孩子们一天天长高,法官们就年复一年地给他们增添衣服;在学校受了欺负,法官们轮流到学校门口接送,为孩子加油鼓劲做心理辅导;日常生活用品没有了,法官们及时送来了米面油;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法官们提前为两个孩子准备好节日礼物送过去;春节到了,法官们带上年货、帮着老人打扫庭院,贴上春联,包好饺子,等两个孩子放学回来,吃上热腾腾的年夜饭,送上专属于他们的压岁红包,“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看着两个孩子唱歌跳舞,那温暖的场景回想起来,法官们至今都掩饰不住发自内心的笑容。

法官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姐弟俩走出了失去父母的阴霾,孩子对他们的称呼也从“叔叔 阿姨”变成了法官妈妈、法官爸爸,如今,姐姐已经升入初中,两姐弟在学校都是小小志愿者。小雨露说:“虽然我和弟弟从小就没了爸妈,但我们很幸运,有这么多爱心‘爸爸’和‘妈妈’爱着我们。如果没有他们,我们根本长不大,也不可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更不可能搬到县城学习。法官爸爸妈妈工作很辛苦还每天挂念着我和弟弟,长大后,我也要做有爱心的人。”

四圣故里杜康简介(杜康故里那一抹)(4)

“对群众很讲究,对自己很将就。”这是“天平爱心志愿团队”年轻志愿者们的自我评价。

“做这些事,起初就是因为我们这几个发起人,小的时候家里条件都不是很好,是党的温暖和身边人的帮助,我们才有今天的幸福日子。现在我们条件稍微好一些了,我们就也希望能帮帮别人,有一份光,发一份热。我们这个志愿者组织跟其他的不太一样,我们经常给被帮助的对象说,我们来就是帮你解决眼前‘急难愁盼’的,我们不需要你们的感谢和报答,只希望你以后能够自食其力,条件好起来也能够想着去帮帮别人,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家都能行动起来,爱的阳光会照到每一个‘角落’。受助人难关过去了,我们也就悄悄地退出了,人生的路还需要他们自己继续走好。”酒红杰说。

一份承诺 十一年风雨同舟的守护

通过对阳光雨露的帮助,汝阳法院的法官们决定成立一个团队,集聚更多的力量,来帮助更多的困难群众。以此为契机,汝阳县人民法院党总支发起成立了“天平爱心志愿团队”。

“刚开始我们人少,力量也小,主要想着帮助困难当事人。”汝阳县上店镇的陈大强就是“天平爱心志愿团队”最开始帮扶的诉讼当事人之一。2009年,陈大强在给邻村董某帮工清挖水井时,因为装泥沙的吊桶坠落,直接砸在大强的颈部,伤情十分严重,至少要做两个大手术。面对高昂的手术费,陈家无力支付,于是将雇主董某告到汝阳县人民法院。经法院判决,董某需赔偿陈大强各项损失18万余元。但董某的履行能力也十分有限,执行困难重重,用尽了各种办法,可董某无力承担全部赔偿费用。面对这样的尴尬局面,法官们一下子犯了难,该怎么办?

“当你看着身陷绝境的困难当事人那无助的眼神,我相信每个善良的人都会想伸出手帮帮他们。”汝阳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酒红杰说。

于是,“天平爱心志愿团队”给陈大强捐款三万余元让其先接受治疗,随后又协调镇政府给陈家办了低保,申请了危房改造基金,对陈大强一家制定了长期的帮扶计划。大强的姐姐陈红霞回忆说:“我和弟弟自幼丧父,母亲远走他乡,十几岁的我带着弟弟相依为命,尝够了生活的艰难,好不容易看到弟弟成家立业,这一场飞来横祸让我们生活又回到了苦难的童年,一级伤残的弟弟将永远与床相伴,刚上初中的大侄子无奈辍学在家照顾大强和弟弟妹妹,家中经常是吃上顿没下顿……在我们最无助的时候,汝阳法院的爱心团队不间断地带着米面油、生活用品、筹集的爱心款无数次送到我们家,我们是社会最底层最渺小的穷苦人,却能够得到如此多的温暖和帮助,用天下最美的词语表扬他们都不为过,可我们都是粗人、嘴笨,不会表达我们内心深处的感谢,真想磕头跪谢,是汝阳法院的法官们给了我们这些苦命人生活下去的勇气!”

四圣故里杜康简介(杜康故里那一抹)(5)

大强在生命垂危之际,一直说:“姐,要不是这么多好心人帮咱家,我咋能多活这十一年,我已经很知足了。”2020年9月18日,因伤瘫痪十一年的大强带着微笑离开了这个世界。

如今,汝阳县人民法院“天平爱心志愿团队”继续着对陈大强三个孩子的爱心帮扶,陈大强的姐姐陈红霞也成为了“天平爱心志愿团队”的一员,社会上更多的爱心人士和爱心团队也逐渐加入进来,一颗颗爱的种子在杜康故里生根发芽。

一次偶然 成就盼乐大学梦

“红杰,咱乐乐考上大学了,真是太感谢咱们法官了。”这是汝阳法院“天平爱心志愿团队”酒红杰接到乐乐外公打来的电话中最开心的一次。

乐乐是谁?法官们为何对她的事这么关注?

原来,乐乐是个不幸的女孩,两岁时,母亲因病离世,父亲受到刺激后精神突变,无法照料孩子,看着苦命的孩子,外公不忍心,便把乐乐带回了自己在十八盘乡深山里的家,老两口年迈且有疾病的身体,对于乐乐的照顾力不从心。当时只有三岁的小乐乐就非常懂事,不仅早早学会了帮助外公外婆干农活,七岁时就学会了洗衣做饭,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用在小乐乐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小乐乐在外公外婆的呵护下慢慢长大,但随着乐乐从山沟里的小学来到镇里上学,需要的各项费用越来越多,靠卖个红薯、鸡蛋度日的一家人陷入了困境,懂事的乐乐理解外公外婆的难处,瘦弱单薄的她提出要出门打工来养家糊口。

“天平爱心志愿团队”的干警们了解小乐乐的情况后,一致表示再苦再难也要帮助孩子读书,培养她成才,让她来改变这个家庭的命运。从最开始的去给孩子带去学习生活用品到后来主动承担乐乐的学费及生活费,就这样一直坚持帮扶达七年之久。

四圣故里杜康简介(杜康故里那一抹)(6)

考虑到上了中学的乐乐已经是个青春期的大女孩了,法官妈妈们会时常悄悄的看望乐乐,将青春期应该注意的问题告诉孩子,送上贴心的关爱。为了孩子的自尊,法官们去学校给乐乐送关爱时也会撒个谎,告诉老师说是孩子的亲戚,并且大家约定,再想乐乐,一次也不能去人多,以免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如今乐乐是郑州某大学三年级的学生,由于长期在法官的关爱中成长,她在学校勤奋学习之余也积极参加各种志愿活动,已经提交了入党申请书,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她想去帮助更多的人。

而法院也经常会看到一位来自大山深处的老人,他经常背着红薯、花生、揣着自家的土鸡蛋走几十里山路来县城串“亲戚”,他要把家里“最好的东西”送给他“最亲的人”。

一种执念 点亮最美的家 最暖的情

疫情肆虐以来,为确保做好防控工作,“天平爱心志愿团队”多次下沉到社区等疫情防控一线,参与疫情防控,以实际行动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大家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2021年7月,河南连降暴雨,多地降水量千年一遇,突破警戒。严峻的汛情和坚守在一线防汛的兄弟法院干警,牵动着天平爱心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的心。为帮助受灾群众尽早渡过难关,7月25日,“天平爱心志愿团队”随即捐款1万余元购买新乡灾区急需物资当天发往灾区。

卫辉市人民法院是抗洪救灾队伍驻扎地之一,处于物资紧缺状态,为了精准捐赠物资,酒红杰第一时间联系卫辉法院的同志,了解到当前最紧缺的是隔水垫、应急灯、药品等,尤其是各救援队每天非常辛苦,却连筷子等餐具都没有。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志愿者立即开展抗洪救灾物资筹集行动。“我们的志愿者们,为了筹备灾区需要的药品,可以说是跑遍了我们汝阳县城的大小药店,全县城药店的相关药品都被我们买光了。”酒红杰说。

7月27日,志愿者们将筹集到的四万余元的急需救灾物资,第一时间“精准”送到卫辉灾区,为救援队的兄弟姐妹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转过身来,很多志愿者又参加了救援伤者的义务献血行动……暴雨无情人有情,他们所作的都是平凡的小小善举,算不得什么惊天伟业,但他们的真诚、无畏,无不演绎出风雨同担、守望相助、共渡难关的大爱之心。

四圣故里杜康简介(杜康故里那一抹)(7)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今,这支志愿者队伍从最初的3人壮大到100多人。在汝阳法院,越来越多的年轻党员干警,都积极地加入进来。不少曾经的受助群众如今也成了一名爱心队员。“困难时受他们帮助不少,现在有能力,我们也想出一份力,把爱传递下去。”曾受帮助的丁乐利说。

八年来,“天平爱心志愿团队”脚步从未停歇:走村入户,共提供法律咨询近9万人次,排查矛盾纠纷5849件,调解达成协议近4289件,通过其他方式妥善处理2329件。先后筹集善款及物资近百万元,向近300个贫困家庭送去关爱,共帮助700多名学生实现了“微心愿”,帮助80多个来自特困家庭的孩子们重返校园,帮助14名困难孩子圆了大学梦,40余名大病群众得到救助。“天平爱心志愿团队”组织的“微心愿”活动也让汝阳县杨庄、云梦、紫罗等村700余名留守儿童,第一次拥有了梦寐以求的足球、玩具、电话手表等礼物,实现了他们小小的心愿,让他们重燃了对生活的希望。

183盏路灯,照亮了小店镇板棚村的每个角落;220张课桌椅,映衬着孩子们幸福的笑脸;新修建的便民桥,改善了老乡们出行的困扰;沿路安装的广播,将党的好声音传到了老百姓的家中;春节送福,将党的温暖送到了每个困难户的心中,这是汝阳法院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好诠释。

中国文明网、新浪网、河南法制报等60多家主流媒体相继报道了“天平爱心志愿团队”的善举。他们的爱心队员三人被洛阳市相关部门授予“优秀志愿者”。2015年,汝阳县人民法院党总支被中国志愿者联合会授予“全国优秀志愿服务党组织”;2018年“天平爱心志愿团队”被河南省文明委授予“全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2019年被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授予全国学习雷锋“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汝阳法院2020年被省委授予“全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2020年、2021年两次荣立集体二等功,2021年再次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党建工作先进集体”。

“每次与困难群众的沟通,都对大家的内心有很大的冲击和涤荡,告诫我们一定要慎用、用好手中的权力,更好地服务群众。通过这些年的爱心志愿活动,增强了我们跟群众之间的感情,也提高了我们的群众工作能力。奉献一片爱心,点燃一片希望。做公益,我们会一直坚持不懈走下去。让每一个生命都能闪闪发光、传递温暖、享受生命赠与的一切美好!”这是“天平爱心志愿团队”志愿者们共同的心声。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杜康故里的这一抹“天平蓝” 将始终秉承“奉献爱心、服务社会、传播文明、扶危济困”的志愿服务精神,继续书写精神文明的华彩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