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所主张的“纯真”、“无知”并非指孩童的天真无邪、蒙昧无知。

道家追求的“纯真”乃返璞归真之“真”,即经历了世间风雨的洗礼,生活的历练之后,从繁华纷扰里挣脱出来,重新变得纯然天真。与孩童的纯真表象一致,但内涵完全不同。

道家主张的“无知”乃“无知之知”,即经历过有知,超越了有智之知,最后摒弃智识,达到心性上的无智无识。是经过艰苦的修习,逐步丢弃人们认为重要的外在事物,把精神上荣辱得失的枷锁一一卸下之后,获得的精神成就。孩童的无知是人的原始状态,是随时都会失去的本性。

道家的“纯真”、“无知”是精神的境界,并非智识的状态,是修道的结果,其修习路径正在俗世。所以,道家不是主张虚无的玄学,而是鼓励人们接受生活的挫折和磨难,并从中寻找精神的归宿。

道家有没有科学道理(道家纯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