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2019年可持续建筑环境深圳地区会议(SBE19 Shenzhen)开幕。绿色发展成为全球城市化发展必然趋势的当下,这场听起来很学术的会议,实则与每个人都紧密相关,绿色建筑切实关系着人们生活的健康和舒适。

“可持续建筑环境(SBE)会议系列”被视为现今可持续建筑及建造业界中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盛会,由可持续建筑环境国际倡议组织、国际建筑研究与创新理事会、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发起,这场国际会议在深圳举办,本身就是深圳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市文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深圳市二级绿色建筑(深圳绿色建筑总面积超1亿平方米)(1)

小南在会上获悉,作为全国最早探索生态城市建设的城市之一,深圳绿色建筑总面积已达1.1亿平方米,从建筑面积到建筑质量都全国领先。如今的深圳正在探索从绿色建筑走向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还需要做什么?来看看全球嘉宾的前沿思考。

深圳,一座“见缝插绿”的城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深圳市政府党组成员陈彪说,深圳是中国最早推动绿色建筑的城市之一,也是最早探索生态城市建设的城市之一,全市绿色建筑总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

多年来,深圳率先推行绿色建筑标准,持续提升大气质量,中国空气质量最好的十大城市之一;深圳还“见缝插绿”,打造“千园之城”、“森林城市”,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形成特色鲜明的绿色产业集群。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先锋”的战略定位。“深圳将加强可持续建筑环境领域国际合作,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中国经验。”陈彪说。

未来,深圳如何抢抓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战略机遇,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深圳市绿色建筑协会会长、中建钢构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宏认为可有三个路径:第一,从设计到运营,不断推动绿色建筑从数量向质量升级;第二,从绿色建筑到绿色生态城市,不断丰富绿色生态园区的内涵和外延;第三,从新建绿色建筑到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不断提高全社会的建筑节能意识。

深圳市二级绿色建筑(深圳绿色建筑总面积超1亿平方米)(2)

“从100到0”,全球生态城市新探索

绿色发展是全球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生态城市建设是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未来绿色生态城市如何建设?来看新加坡的探索。

从2016年至2018年,新加坡建设局副局长戴礼翔在担任世界绿建委主席期间,访问了世界50个城市,发现绿色建筑领域明显的“两极化”。“90%的城市在绿色建筑方面是零进度,推出建筑环境的净零碳运动,是减少全球变暖的唯一方法,我们任务是如何在最少的时间内把净零建筑纳入主流。”

在他看来,应通过生命周期方法实现建筑的净零碳排放,包括零碳设计、零碳翻新、零碳施工和零能耗运营。

建筑设计需要完全不同吗?实际上,在满足发展商和客户要求后,建筑设计往往千篇一律,我们浪费很多时间去重新设计和重复错误。所以零耗必须从设计开始,必须在设计时考虑材料浪费和零碳排放材料的使用。

他认为,零耗设计的关键领域之一是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在新加坡称之为集成数字交互IDD。新加坡政府要求大于5000平米的建筑物都必须在BIM平台上提交信息。采用IDD有三个好处,可以将协调误差减少多达60%,将建造成本减少30%,工期减少20%。“IDD是从设计到运营的可持续性的关键。 ”

如果我们把建筑标准化,是否会影响房地产商的售价呢?戴礼翔以手机举例说,买家愿意为有用的质量和功能付费。因此,建筑设计应该迈向更高标准化,用更多资源实现有意义的创新和零碳目标。

根据研究,建筑是世界上生产力最低的产业。在新加坡,由于劳动力缺乏和人力成本上涨,建筑行业开始采取行动。在他看来,建筑业可借鉴汽车制造业转型经验,全自动化思路实现高效、系统化、高生产率和安全生产,让汽车生产时间大幅降低。

深圳市二级绿色建筑(深圳绿色建筑总面积超1亿平方米)(3)

“借鉴制造业思路,新加坡建立了5家建设综合建筑预制中心,并计划在5-10年内增加一倍,这个趋势是未来的,不可逆的。”他说,预制建筑单元被送到现场安装,使得生产力提高10%-20%,建筑时间节省约4个月。新加坡政府还规定,所有通过招标出售的政府土地进行不同程度的制造和装配设计,采用装配设计的过程中,新加坡不遗余力的开创速度和数量的先河,目标是2030年实现接近70%的采用率。

净零排放还和运营有关。建筑物是否能以最低的成本运营,达到最高的效率?问题首先始于能源,他建议使用机器人进行清洁,也应鼓励居民参与净零碳建筑的活动等。

深圳市二级绿色建筑(深圳绿色建筑总面积超1亿平方米)(4)

净零碳的最后一点是绿色改造。在他看来,我们不仅应该为新建筑规划,还要规划它们的寿命。例如,纽约帝国大厦在2009年进行翻新,成为一座“88岁的绿色建筑”,每年节省440万美元的能源成本,减少38%的能源消耗,成本回收期3.1年,在未来15年中可以减少105000公吨的碳排放。

“更好的环境会提高员工的生产力,从而节省成本。我相信每个城市都有大量的既有建筑,深圳也不例外,新加坡也不例外,节省每一分钱,具有良好的社会和商业意义。”他说。

过去人们用“从0到1”形容创新创业的过程,那么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是追求从“100到0”的时候了。正如一位现场嘉宾所说,“城市不是人类表现自私心的框架,而是人类展示合作精神的舞台。”

【记者】戴晓晓

【作者】 戴晓晓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