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分享的主题是很多家长都问过我的一个问题:段老师,我家孩子从小就不喜欢看书,阅读量太少,有什么办法可以提升孩子阅读量或者阅读兴趣?我一般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都会先问家长自己有没有看书的习惯,得到的回答大都是否定,那,估计困难如果孩子年龄比较小,比如三年级以下,那还好引导,但是三年级以上还想养成阅读的习惯本身就很难,更何况家长自己都不阅读还要求孩子阅读,这也确实有点强人所难但老段今天也有六点小建议,或许有些帮助:,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孩子不爱阅读该怎么去引导?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孩子不爱阅读该怎么去引导(孩子不爱阅读怎么办)

孩子不爱阅读该怎么去引导

今天要分享的主题是很多家长都问过我的一个问题:段老师,我家孩子从小就不喜欢看书,阅读量太少,有什么办法可以提升孩子阅读量或者阅读兴趣?我一般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都会先问家长自己有没有看书的习惯,得到的回答大都是否定,那,估计困难。如果孩子年龄比较小,比如三年级以下,那还好引导,但是三年级以上还想养成阅读的习惯本身就很难,更何况家长自己都不阅读还要求孩子阅读,这也确实有点强人所难。但老段今天也有六点小建议,或许有些帮助:

1.先扩大阅读类型,再增加阅读内容

如果孩子没有读课外书的习惯,那么在第一步引导孩子读书的时候,可以给孩子买一些简单,容易上手的短篇书籍类型,比如漫画/小故事书/小技能教学书(比如教做手工,魔术解密等等)来刺激孩子至少不抵触“看书”,待一段时间孩子开始对这些书籍有自己的小习惯后(一般是坚持21天),再给孩子买一些增加阅读内容或者升华阅读内容的长篇书籍,比如一些长篇的故事书/推理小说/名人连载漫画等等,能做到这一步,其实孩子读书的习惯基本已经定型(周期一般是90天),最后再给孩子增加一些深奥的书籍,国内名著,国外名著(中文版)或者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书籍(比如电脑编程基础等等,根据孩子阅读兴趣来定)。

2.用适当的激励政策进行打卡签到

让没有看书习惯的孩子养成看书习惯,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政策,比如你每看完一本书(不管类型)我就奖励你10积分,满了100积分可以换取一个小愿望或者一个他特别想要的小礼物。但是有个条件,每天看书的时间要固定,比如睡前半小时,或者早起半小时,不管什么原因都不能耽搁。我们都知道,要想让孩子养成一个习惯,那么就一定要让他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而且一定要坚持,除了重大疾病这种特殊情况,一般不能间断,否者可以扣除之前所得的部分积分,因为耽搁一天可以找理由,耽搁两天就可以找借口。但要记住,不能一次性扣完,要给孩子留台阶,扣多少要制定相应规则。

3.给孩子创造看书应该有的环境

看书最需要什么?氛围!如果你坚持每周带孩子去一次书店,每次陪他待1个小时,那么这个孩子很容易养成看书的习惯。而且还会交到很多爱看书的朋友。如果你没有时间带孩子去书店,那么在家里给孩子单独准备一个安静无打扰的看书环境就尤为重要。有的是书房,有的是卧室,如果孩子在卧室看书,家长聊天的声音一定要小,而且中途不能给孩子手机等电子设备用来“休息”。

如果家长本身没有看书的习惯,那么请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或者看电视,如果你想让孩子去看书,那最好你在孩子看书这段时间也不要玩,可以打扫一些卫生,做做饭,或者只是家庭成员之间聊聊天,哪怕是出去散散步都行,做好带头作用,你的话才有可信度。我经常说,你是什么样的家长,你的孩子身上就有一半你的影子。我最讨厌一种家长就是自己抽着烟告诉孩子将来不要抽烟,说吸烟有害健康,然后孩子问,为什么你可以抽,你来一句“我是大人”敷衍了事。

4.找一些跟读书有关系的课程,线下的线上的都可以

市面上有些机构或者书店是有一些读书会课程的,比如有一个专业的老师带着孩子读三国、读西游记、读水浒传等等。这些课程的重点不在于给孩子提升成绩,它的重点在引导孩子读书的兴趣。大部分孩子对读书不感兴趣的原因是因为文字这种东西本来就比较挑人,多数人在看到一大篇文字的时候第一反应还是排斥的。人们更加喜欢图片、视频、或者是有真人带领的沉浸式阅读。比如,以前特别火的易中天老师的电视节目《百家讲坛》,你会发现,他甚至可以让一部分对历史完全不感兴趣的人开始研究历史。

但是这种课程在市面上是很少的,因为大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都是比较急功近利的,读书会这种产品本质上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它不像补数学,补物理,你一种题不会就给你专门训练这种题。读书,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它涉及的面太广,知识点太多,而且很多知识点都没什么规律,就是一种需要长期积累和感受的东西。如果有家长真的带着孩子去报名了类似读书会的课程,一定不要心急短期能见到效果,你只需要坚持,它一定有效果。

5.鼓励孩子分享,刺激孩子好奇

长期做教育的老师会发现,真正爱读书的孩子一般都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乐于分享,一种是精于探索。前者一般都有很强的分享欲望,他们会习惯性地把自己的所见所得表达给自己的家长、朋友、同学等。这种人他们喜欢看书本质上是为了满足那种获得了知识,然后分享给其他人的满足感,所以如果你想你的孩子爱上阅读,你就要鼓励他多分享,多表达自己的所见所得。每次当他主动跟你分享他在某某书籍上面看到的东西,你都要保持高度的认可和赞赏,千万不要敷衍他。如果你确实在孩子跟你分享的时候比较忙,你可以耐心地回复他:“妈妈很想听你说,但是妈妈现在有点忙,你可以等一下再跟妈妈分享吗?”一定记住,不要一句“我在忙”,就打断孩子的分享热情。

第二种类型是探索欲比较高的孩子,这种类型的孩子大多数成绩也比较好,因为他们看书不是为了分享知识,而是为了获取知识,至于获取后要不要分享,这个不重要。而且这类孩子看书的时候一般都比较安静,家长一定要注意,非分享类型的孩子在看书的时候切记不要去打扰他,让他自己研究就行,除非他花的时间过长,对视力不好,家长可以稍微提醒一下,其余情况下尽量不要打扰。为了刺激这种类型的孩子长期保持对书籍的好奇感,家长可以在孩子阅读之后主动问孩子的感受,或者让孩子教一下自己书籍中的技能或者道理之类的。

好奇心是人类的进步的本源之力,很多成绩特别优秀的孩子对事物都会长期保持探索欲。但是为什么优秀的孩子总是少数,那是因为大部分家长在跟孩子的相处模式中不断在抹杀孩子的好奇心。比如,同样一个问题问家长多次,家长会不耐烦。或者孩子每天要问很多问题,家长刚开始还能保持一种“教育”或者“分享”的心态和口吻,时间一久,就开始敷衍。有时候一些语言和表情对孩子造成了相当大的刺激,家长可能都没注意到。

6.长期坚持练书法

以前有家长怼过我这个观点,说爱阅读跟练书法能有啥关系?字好不好,和爱不爱读书是两码事。但我还是坚持,因为我看见的孩子数量远超过你所见,你会发现,那些字写得非常漂亮的孩子一般都会受到长期的标签影响。比如,一个孩子书写非常棒,大多数人都会把他分类到“文艺范儿”的标签里面,然后每次都会从这些给他贴标签的人口里获得认同和赞美,这就会反向刺激孩子往标签化的方向发展。这也是为什么心理学上说,如果你长期坚持每天早上起来对着镜子说“我很美,我特漂亮”,你的外貌确实会往这方面发展。

而且,你仔细想想,那些真正爱阅读的孩子,每天接触到的文字量是多么的庞大,有这种知识量储备的孩子一般写作能力也都不差,那他的书写也大概率是高品质的。你再看看那些字写得极差的孩子,有多少平时有读书的习惯?因为看书本质上是需要孩子的心性沉稳不浮躁才能长期坚持的,练习书法也是。

最后,我还是想说,如果家长本身没有阅读的习惯,就尽量不要要求孩子养成这种习惯。你如果确实没有时间或者精力来看书,就不要期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愿意沉迷于书海的人。如果你自己确实不爱阅读,又想让孩子能多读书,那就带孩子多去书店这种读书氛围比较浓厚的地方,让他去这种地方看书,交朋友,让他的社交圈子里爱读书的同龄人多一些,相互影响。请你记住,优秀的人是喜欢和优秀的人一起玩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多接触一些喜欢看书的人,自然能增加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