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篡位真实历史(雍正励精图治让大清国力蒸蒸日上)(1)

雍正皇帝,清朝第五个皇帝,康熙皇帝的第四子。作为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胜利者,雍正在位期间极其勤勉,堪称封建社会最为职业的皇帝,短短13年时间,雍正留下了一千多万字的批注。

大家都知道“康乾盛世”,事实上康熙统治晚期,大清面临着崩溃危险。一方面各地叛乱此起彼伏,另一方面大清官场贪腐成风,造成国库“亏空严重”。 雍正一上台就对大清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地改革,尤其对贪官污吏的惩罚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雍正篡位真实历史(雍正励精图治让大清国力蒸蒸日上)(2)

正是雍正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得大清一扫之前颓势,官场清明、国库更是充实。日本史学界对雍正评价颇高,“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若无雍正整饬,满清恐早衰亡。”这样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应该得到人们的褒奖。可历史告诉我们,雍正越勤勉,史学界对他的看法就越大,甚至背负了一世恶名。

那么,如此勤勉的雍正,他的一世恶名从哪里而来?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两百多年,一直争议不断,有人说雍正“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怀疑诛忠、好谀任佞。”

雍正篡位真实历史(雍正励精图治让大清国力蒸蒸日上)(3)

人们之所以如此评价雍正,是有事实根据的。首先,雍正在解决“亏空”时,采取了暴力措施,下诏要求贪官污吏三年内将户部亏空的银子补齐。这种雷厉风行的方式,让雍正背上了“贪财”的骂名。

其次,“九子夺嫡”的失败皇子们,绝大多数下场凄惨。比如八阿哥胤禩,雍正即位后视其眼中钉肉中刺,先是让胤禩在太庙前跪了一夜,后废了爵位,将他囚禁在高墙内。再后来,雍正将胤禩改名为“阿其那”,寓意是猪的意思,胤禩最终被活活折磨而死。

雍正篡位真实历史(雍正励精图治让大清国力蒸蒸日上)(4)

最后,雍正得罪全天下的文人。“文字狱”在雍正朝尤其严重,这种文化高压氛围,让文人痛恨不已。正如雍正自己在奏折上的批语所写的那样,“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为君者施恩易,当恩难;当恩易,保恩难;保恩易,全恩难。若倚功造过,必至返恩为仇,此从来人情常有者。”

试想,雍正得罪了官员和文人,这些人在当时都拥有话语权,在他们的刻意操作下,舆论自然对雍正不利。

参考资料:《清雍正朝实录》、《清史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