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安

节气,是一个运动着的概念。地球每日里不停息公转和自转,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就叫黄经或黄道。在星空背景下,地球绕太阳一圈,因太阳所照射黄经的位置不同,就分出了春夏秋冬四季二十四个节气。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跟着节气一路走来,徜徉在四季交替、炎凉对接的年华里,你会发现四时之景,无不可爱;而岁月极美,就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这不,说话间,太阳又运行15个时日,到达黄经210度。二十四节气排行十八,季秋大轴霜降先生翩然上场,来作最后的告辞握别。

不论什么时候提起,都令人惊叹和叫绝的二十四节气,不光是它与物候、时令的奇异吻合、准确对应,还有就是它所体现出来的汉语简约性与表意美。

每一个节气,就那么平平常常、简简单单的两个汉字,一经并列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幅幅、一帧帧神奇生动的东方田园风景,让人洋洋盈耳,口齿生香;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随便哪一个节气,都是一首悠远轻快的民间小调,都是日复一日百姓寻常的烟火日子,都是北雁南飞春红秋黄的规律法则。

就说眼下这霜降,两个汉字,一平一仄,用得是何其好、何等的大胆啊!没有饱蘸天地山河的苍茫云烟,是断不能郁郁乎文哉,敢如此遣词造句的。

霜降是秋天最后一个回眸(演绎着秋色最后的斑斓)(1)

云雾,雨之征也。夏则为露,冬则为霜,温则为雨,寒则为雪。九月中,气肃为凝,露结为霜矣。问题是东汉王充所著《论衡》告诉我们,无论冻凝者是露是霜,皆由地发,非从天降。那又何解称之为霜降呢?

霜降不是降霜。望文生义,倒过来简单理解的惯用思维,在这里显然错了。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天气渐寒始于霜降。原来,霜是水低于冰点的一种生命形式,是寒冷的先声。霜降并不是表示降霜,霜也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气象学也没有霜降的概念。诗意的霜降,表现的是气温骤降、温差变大的气候特征。此后冷空气愈加频繁,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段。

气象学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期,为无霜期。“霜”通常出现在秋冬春三个季节,霜降乃肇始者也。这里的“降”,取的是莅临、临幸,自兹以降之义。俗话也有说打霜的,打了霜的果蔬更香更甜。

白昼秋云散漫远,霜月萧萧霜飞寒。此前之物候,关键词一般是华是秀,是出来的出,是生长的生,是鸣叫的鸣;自兹以降,便是落是俯、是冰是冻了。物系于时也,一切都是时令之物象——

霜降是秋天最后一个回眸(演绎着秋色最后的斑斓)(2)

敬畏感恩,人畜一也。霜降一候,豺乃祭兽。祭兽者,以兽而祭天,报本也。前有雨水獭祭鱼,继有处暑鹰乃祭鸟。此时,豺狼正在筹集过冬的粮草,偏不急着进餐,而是将捕获的猎物摆放陈列。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嘚瑟出满满的祭礼仪式感。

寒露百花凋,霜降百草枯。再五日,霜降二候,草木黄落。西风漫卷,突然来去;其气凛冽,其意萧条,所有树木便疯狂地摇摆,比赛着抖落身上的叶子,搅动一团团色彩,扬起又落下,地上便铺满厚厚一层。黄熟枯萎的草木,都在经受既是摧残也是磨砺的风霜阅历。

蜂蝶无踪,蜇虫无声。又五日,霜降三候,蜇虫咸俯。咸,皆也;俯,垂头也。寒气肃凛,曾经活泼天机的虫类都已悄悄离场,懒洋洋蜷缩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开始进入冬眠。老秋的大自然,以修行的姿态呈现出一种悄悄的静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有人说这里描绘的其实并非通常认为的白露,而是霜降。因为只有霜降时节,露才会凝结为霜。

天高气冷,佳人何方。且不去细究什么时候写的或写什么时候的,这有诗以来第一篇缥缈文字,任什么时候披读,都是秋光满目,艳美无敌。

霜降是秋天最后一个回眸(演绎着秋色最后的斑斓)(3)

霜以杀木,露以润草,穷秋九月衰。霜降是一季的终结。但见满园凋零的落叶,色彩愈加斑斓的原野,还有路上行人开始抱臂裹衣,就知道秋色快演绎到最后,凄辰高秋正在向岁馀玄冬过渡。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霜是水滴轻薄的晶体,也是寒骨伤逝之物。不仅覆盖大地表面,也会覆盖人的双鬓,饱经风霜即喻人生之多艰。这个时候,气温往往骤升骤降,气候愈发干燥。饮食起居重在御寒清热,减苦增甘,以平补为原则。

春也吐华,夏也布叶,秋也凋零,冬也成实。万物应候而荣,顺时而凋,或许一切自当如是,该打霜时最好打霜。虽然看似肃杀,恪守时节规律,便是正气。如许,你的血脉会更蓬勃,你的骨骼会更强壮,你的周身都会在晚秋披上一袭灿烂的吉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辞行,新的一季又将萌生。在这百兽都开始储粮的季节,人也该遵循大自然的提示,做好精神物质上的准备,迎接冬天的到来了。

来源:七一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