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卷 孝惠皇帝下光熙元年(丙寅,公元306年),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读资治通鉴放大你的人生格局 品读资治通鉴两种用人方式的比较与选择?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读资治通鉴放大你的人生格局 品读资治通鉴两种用人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读资治通鉴放大你的人生格局 品读资治通鉴两种用人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第86卷 孝惠皇帝下

光熙元年(丙寅,公元306年)

《资治通鉴》原文:春,正月,戊子朔,日有食之。

初,太弟中庶子兰陵缪播有宠于司空越;播从弟右卫率胤,太宰颙前妃之弟也。越之起兵,遣播、胤诣长安说颙,令奉帝还洛,约与颙分陕为伯。颙素信重播兄弟,即欲从之。张方自以罪重,恐为诛首,谓颙曰:“今据形胜之地,国富兵强,奉天子以号令,谁敢不从,奈何拱手受制于人!”颙乃止。及刘乔败,颙惧,欲罢兵,与山东和解。恐张方不从,犹豫未决。

两种用人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第一种,用之疑之,疑之用之。

司马颙对张方如此,所以张方对司马颙也是如此,既依靠又防备。两人各取所需,各有各的心思。

第二种,君以国士待我,我自当以国士报之。

君对我以诚相待,我自然奉君以国士之礼。刘弘对陶侃如此,陶侃自然对刘弘也是如此。

我们当然喜欢第二种方式,我们希望能遇到刘弘这样的领导,我们也希望能遇到陶侃这样的下属。但是绝不可随便拿过来套用第二种方式,万一你是刘弘,可是遇到的下属却是张方呢?刘弘不是也把辛冉给斩了吗,所以一定要因人而异。这就是《资治通鉴》反复告诉我们的另一个道理,一定要通“权变”之道。

做人既要守规矩,还要通权变,这是我最大的体会。


《资治通鉴》原文:方素与长安富人郅辅亲善,以为帐下督。颙参军河间毕垣,尝为方所侮,因说颙曰:“张方久屯霸上,闻山东兵盛,盘桓不进,宜防其未萌。其亲信郅辅县具其谋。”缪播、缪胤复说颙:“宜急斩方以谢,山东可不劳而定。”颙使人召辅,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奈何?”垣曰:“王若问卿,但言尔尔;不然,必不免祸。”辅入,颙问之曰:“张方反,卿知之乎?”辅曰:“尔。”颙曰:“遣卿取之,可乎?”又曰:“尔。”颙于是使辅送书于方,因杀之。辅既昵于方,持刀而入,守阁者不疑。方火下发函,辅斩其头。还报,颙以辅为安定太守。送方头于司空越以请和;越不许。

养狗成虎,必除之!

在司马颙眼里,张方就是一条狗,现已养狗成虎,况且又阻挡了自己和谈之路,要除掉!

历史上从来不缺毕垣这样的人,生活中也是如此。

为什么他们以前不说,偏偏在主子讨厌一个人的时候他们才过来落井下石呢?其实他们也一直在等时机,我们不得不佩服这种人的耐心和韧性。当然了,换种角度思考,他们又何尝不是主子的一条狗呢?他们就是在这个时候站出来替主子解决困难的!既替主子扫除了障碍,又出了自己的一口恶气,何乐而不为!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张方这个人实在是不靠谱,一个领兵大将,竟然把一个商人弄到军中做“帐下督”,军人贪财则畏死!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郅辅也不是什么好人,他的眼里只有利益,果然是合格的商人,转头就把张方给卖了,还亲手杀了张方,我们只能呵呵,没品!

乱臣贼子和投机分子的区别

司马颙、张方、郅辅,这样几个人,怎能成事?说他们乱臣贼子,他们都不够格,乱臣贼子还能为了权势豁出性命,司马颙最多算是一个投机分子!

司马越忽悠了司马颙,张方已被杀,还有谁能阻挡他进入关中?没了!既然司马颙已经成了板上鱼肉,还有什么资格与我司马越平分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