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古龙小说,四大名著,漫威宇宙,玄幻漫改,只要你想得到的文化产品,都可以被套上一层改编的外衣,端上餐桌,供观众鉴赏。

最近一直在盼星星,盼月亮,只求热闹过年。

ip剧发展现状及弊端(做不了IP改编的大哥)(1)

却没想到,年节未到,《庆余年》先到;在丝毫没有宣传的情况下,播出两周从豆瓣7.8分涨上了8分,评分位列国产改编电视剧的第34位。

影视IP改编是近几年来在影视界兴起的一种新的改编热潮现象,在大多数观众印象里,IP影视改编是自2014年《鬼吹灯》、《盗墓笔记》、《何以笙箫默》等网络文学的热门IP改编开始的。

ip剧发展现状及弊端(做不了IP改编的大哥)(2)

但其实,IP影视改编的历史,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久远。

01.

国产电视剧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对优秀文学作品的IP转化,在这个IP转化时期,以经典文学作品为代表,古代文学“四大名著”为主要创作来源。

ip剧发展现状及弊端(做不了IP改编的大哥)(3)

而这些被改编的经典作品,时至今日也备受年轻观众喜欢,老版《西游记》每逢暑期必播,而《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影视作品片段,如今几乎是学校老师授课的必备资料。

此外,还有《红楼梦》、《聊斋志异》等等经典文学作品被改编的影视剧流传。

ip剧发展现状及弊端(做不了IP改编的大哥)(4)

而随着中国电视剧开始高速发展,武侠和言情类型题材自此称霸IP改编市场,IP改编进入第二阶段,也就是以金庸、琼瑶为代表的通俗小说IP改编时期。

这时期,文学作品贴合实际,开始探讨人的理想性格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哪怕是在武侠小说中,也会有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在现实社会条件下的折射。

ip剧发展现状及弊端(做不了IP改编的大哥)(5)

以金庸先生的新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为例,郭靖的“学武成侠”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江南七怪、全真教马钰对郭靖的教导,一面是江南七怪的急于求成,一面是马钰的循循善诱,换做是其他孩子,都能够收获极好的效果,但偏偏郭靖生性愚钝,故武功并不算太高。而到了洪七公作为师傅的第二阶段,洪七公就展现出了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因材施教”,他传授给郭靖降龙十八掌。自此,郭靖的武学有了“质”的飞跃,开始有了大侠的风范;而后,郭靖也踏上“自创武功”的第三阶段。

细细分析郭靖的成长之路,其中蕴含的教育理念与当下倡导的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正是不谋而合。

ip剧发展现状及弊端(做不了IP改编的大哥)(6)

改完了言情与武侠,IP转化进入第三阶段:以网络文学作为IP主流题材的时期,我们可以大致将IP改编第三阶段定为自2014年开始。

根据数据显示,2014年共有114部网络小说被购买影视版权(其中90部拍成电视剧,24部拍成电影),由此,2014年的确可以被称作当之无愧的“IP改编元年”。

当梳理完IP转化发展的历史,我们很容易看到,前两个阶段出产的电视剧,部部都是精品,而到了如今的第三阶段,每逢IP改编消息一出,几乎所有的观众都会抱着“看扑街”的心态来审视。

ip剧发展现状及弊端(做不了IP改编的大哥)(7)

电视剧对文学作品的改编为何会在三十多年间就从经典滑向了快餐化的俗气?大多数人将答案归结于——21世纪10年代后的改编剧,并不是来自传统文学,而是盛行于网络的网络小说。

换句话说,造成电视剧内容和表达形式的扁平化、快餐化、缺乏艺术深度等乱象,是因为IP改编对象是网络小说。

如此大锅,网络文学小说到底该不该背呢?

02.

IP作为一种拥有知识产权的载体,其本身是有多种形态的,而并非只有热门畅销小说这一种类别。

ip剧发展现状及弊端(做不了IP改编的大哥)(8)

故将IP改编的影视市场乱的怪像归罪于网络小说,就像是说《栀子花开》这个音乐歌曲IP的失败是因为何炅老师没有提前创作一部经典小说,这样的批评实在是过于苛责。

在服化道层面逐渐有一定水准的今日,观众对一部电视剧的标准也是在逐步的变化,就算是在同一IP孵化出的翻拍剧,对比原版同样的故事人物,同样的故事背景,观众的评价也会褒贬不一。

ip剧发展现状及弊端(做不了IP改编的大哥)(9)

比如《神雕侠侣》这一经典IP,古天乐、李若彤1995年拍摄的版本中,服化道堪称粗制滥造,比如上图远处瀑布的景,就是用塑料布搭建的。

ip剧发展现状及弊端(做不了IP改编的大哥)(10)

但谈起这版《神雕侠侣》,大多数人都是以夸奖为主,就算是配角郭襄,其少女灵动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近些年针对《神雕侠侣》翻拍的剧,几乎可以说是部部扑街,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剧本、演员偷懒,不管是2014年陈晓、陈妍希主演的神雕侠侣还是2018年林峰拍摄的佟梦实、毛晓慧版本,几乎都可以看到对之前改编剧本的大篇幅沿用,如此不“良心”的翻拍,如何能够和最初“用心”的改编抗衡呢?

ip剧发展现状及弊端(做不了IP改编的大哥)(11)

反观服化道稍显廉价,但剧本改编用心,演员走心的《太子妃升职记》,不难看出改编创作乱象的根源并不是网络文学小说,而在于剧本与演员。

ip剧发展现状及弊端(做不了IP改编的大哥)(12)

今年暑期神剧《陈情令》最开始播出时,被嘲笑打光太差,连演员的粉刺都看得清,第一集肖战和王一博在悬崖的戏份,甚至还被人做成鬼畜视频,以此讽刺两人表情的狰狞。

ip剧发展现状及弊端(做不了IP改编的大哥)(13)

但后续事实证明,只要演员演得好,剧本改得不错,谁都逃不过“真香”定律,哪怕是眼光严苛观众老爷,面对瑕不掩瑜的作品,还是会拍手称好的。

《陈情令》如此,最近热播的《庆余年》,也如此。

03.

作为年末奇剧——《庆余年》,在没有任何大肆宣传的情况下,总播放量次达到了8.9亿,而12月3日单日播放量更是达到了1.7亿,豆瓣评分上涨到8分,跻身IP改编剧水准上游。

ip剧发展现状及弊端(做不了IP改编的大哥)(14)

但我们把时间倒回《庆余年》刚刚播出,好评可没现在这么多。

当时甚至还网友说这剧就是“乔碧萝”,神奇打光老化了所有人的面庞,在高清蓝光的加持下,张若昀的脸又黑又土,抬头纹都能挤死苍蝇。

ip剧发展现状及弊端(做不了IP改编的大哥)(15)

除了打光,陈道明老师略显疲惫之态的发丝,毛燥燥的发型也是网友差评的理由。

但播出几集之后,瞬间口碑翻盘,由此可见,演员与剧本在IP转换中的魅力。

ip剧发展现状及弊端(做不了IP改编的大哥)(16)

演员的演技暂且不用说,陈道明老师几句话就能演出庆帝的威严,出场仅一次的吴刚老师,即使坐在轮椅上,也让人感觉到其角色的“阴柔之气”,老戏骨扎堆的《庆余年》,年轻演员的走心也必定是有保障的。

那说完了演员,自然就该说剧本了

《庆余年》改编自猫腻的同名小说《庆余年》,此书在起点小说网上,总点击数甚至达到了一千九百万,还在《2017猫片胡润原创文学IP价值榜》位列第76位。

ip剧发展现状及弊端(做不了IP改编的大哥)(17)

全书近四百万字,生搬硬套,一场不改,一字不添,不是不可以。但很明显,编剧王倦并不想这样做,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这么做,对不起自己,又对不起原著”。

||首先,取其精华

《庆余年》影视化的消息在最开始曝光时,就被唱衰,就是因为原小说的世界观与历史观过于宏大,而大多数的情节却又过于隐喻,很难做到“下里巴人”,满足所有的观众。

剧本改编首要做的就是给小说做减法,比如原著中,在澹州就有三十九章,到了第二卷才展开京都的故事,小说节奏如此,无可厚非,但要是电视剧如此拖沓,必然是会被骂的,所以电视剧关于澹州的故事,两集就结束,既加快了节奏,又能在后期叙事倒叙时有内容可讲。

但如果一味做减法,人物、故事都会稍显浅薄,所以在一定的情节上,又要学会做加法。

ip剧发展现状及弊端(做不了IP改编的大哥)(18)

比如剧本针对滕梓荆这个角色的重新塑造,在原著中,滕梓荆很像是一块背景板,是范闲听话的属下。

但在电视剧中,滕梓荆拥有了过去,甚至编剧还把官场腐败的矛盾放在了滕梓荆身上,由此引出京都背后的暗流。同时加注在滕梓荆与范闲之间的友情,也为范闲后期转变埋下了很大一个伏笔。

ip剧发展现状及弊端(做不了IP改编的大哥)(19)

“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你甘愿赴死之人,那多无趣。”

在不破坏原著人物、情节的情况下,合理做减法、加法,是很明智的选择。

当然,在《庆余年》中,类似的操作还有很多,比如王启年身上的烟火气、范闲身上被弱化的主角光环……

||其次,去其糟粕

小说改成电视剧还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连载小说作者在写的时候,某一章可能是为了“开挂”而“开挂”,有些生命在主角的手中就如草芥,而这样漠视生命的特质,是电视剧主角需要避免的。

ip剧发展现状及弊端(做不了IP改编的大哥)(20)

所以,对范闲这个角色的提纯是必要的。

透过播出的十五集,可以看出,编剧弱化了范闲的黑暗,将其对陌生人命的漠视进行了改编。

其次,电视剧对叶轻眉的碑文,也进行了大量的改编。

ip剧发展现状及弊端(做不了IP改编的大哥)(21)

一句“都能成为统治被称为『自己』这块领土的,独一无二的王”固然是开挂网络小说的标准配置,瞬间点起读者的好胜心,但放进电视剧,还是“生而平等,人人如龙”更符合当下场景。

改编剧是否与原著一样不应该成为IP改编成功的评判标准,只要是在尊重原著下的“改”就算是“编”得精彩。

||再其次,尊重小说观众

ip剧发展现状及弊端(做不了IP改编的大哥)(22)

《庆余年》本次改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其剧情尊重了观众,不投机取巧,不用猎奇视角消费观众;同期播出的《从前有座灵剑山》,之所以被骂的狗血淋头,难以翻盘,就是因为许凯饰演的王陆与朱元冰饰演的海云帆,友情过于溢出。

ip剧发展现状及弊端(做不了IP改编的大哥)(23)

IP改编,重要的不是保住了几场名场面,而在于是否保持了原著的精神气,如果《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被改成了如现在男频小说盛行的开挂金手指设计,必然就失了其作为郭靖原本的气质,因为观众就是喜欢郭靖的憨厚,留住原著与众不同的气质,不仅仅是尊重书粉,也是在尊重观众。

就像《庆余年》,我身边的原著粉就都很喜欢这样的改编。


所谓“耳眼通天茶醉后,乾坤袖手弈枰边”,在IP改编热潮之下,正视网络文学,避免盲目改编、一哄而上是首要关键,其次学会做好改编加减法,最后还要记得,学会尊重观众。

ip剧发展现状及弊端(做不了IP改编的大哥)(24)

顶着IP改编的名号宣传,结果端出借壳下蛋的作品,你说谁会给你好脸色看?

要相信,只要是好剧,就不怕巷子深,就怕酒不香还敲锣打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