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金钱作为普度众生的船

在一个清静的地方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游方化缘的和尚,生活清贫而幸福。以后这个庙里香火旺盛,常有人上供好东西。和尚把这些供品卖掉积攒了许多钱。自从有钱之后,和尚不信任任何人,无论白天黑夜都把钱藏在自己胳肢窝里,总担心别人偷走。这使他整天感到心神不安,痛苦不堪。

“钱并非好东西。弄钱的时候,有痛苦;想保住已经到手的钱,也有痛苦。钱丢掉了,有痛苦;把它花掉了,也有痛苦。”一句话,金钱成了痛苦的根源。

金钱到底是什么,取决于如何获得金钱以及如何使用金钱。

寓言小故事大道理伊索寓言(寓言故事中的经济学)(1)

2、酸葡萄心态

《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和葡萄”讲一只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就以葡萄酸为由安慰自己。“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也逐渐成为一句成语。这说明狐狸的“酸葡萄心态”其实是人性的一个弱点,永久而普遍地存在。

3、别当守财奴

有一人爱财如命,满脑子都是金币和银元。他为了保证财产安全可靠,移居海岛,让海神充当防盗保镖。他每天做堆钱游戏,清点、计算、把玩。他总觉得帐目有缺口,因为他养的大马猴喜欢向窗外扔钱。猴子喜欢恶作剧,把这些钱当水漂扔到海里。作者嘲讽说:“上帝有意保护大富翁,把财宝保存在大海中,谁让他们有钱不会用。"

这就是这则寓言中的一个名句“有钱不用,等于没钱”.

那么该怎么用钱呢?用钱生钱,用钱享受都是用钱之良方。用钱生钱用今天的时髦话来说就是个人理财。

寓言小故事大道理伊索寓言(寓言故事中的经济学)(2)

4、不能让偷鸡的狐狸盖鸡舍

一头狮子特别喜欢养鸡,但鸡舍不好,总是丢鸡。狮子决定请最好的建筑师狐狸来建一个坚固的鸡舍。鸡舍建得极为精美,看起来固若金汤,围墙又高又严密,但鸡仍然一天天减少。原来狐狸就是偷鸡贼,它把鸡舍盖得非常严实,谁也进不去,但却把一个秘密通道留给了自己。

不能让偷鸡的狐狸盖鸡舍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件大事,也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寓言小故事大道理伊索寓言(寓言故事中的经济学)(3)

5、懒马效应

两马各拉一货车。一马走得快,一马慢吞吞。于是主人把后面的货全搬到前面。后面的马笑了:“切!越努力越遭折磨!”谁知主人后来想:既然一匹马就能拉车,干嘛养两匹?最后懒马被宰掉吃了。

这就是经济学中的懒马效应。切记:让别人觉得你可有可无,那么你被踢开的日子就不远了。

寓言小故事大道理伊索寓言(寓言故事中的经济学)(4)

6、老和尚养虎

太行山附近有位老和尚。有一天,他下山化缘捡到一只小老虎,便带回住处饲养。老和尚吃素,只好喂粥饭给它吃。小老虎也不挑剔,渐渐养成了吃粥的习惯。在老僧的精心抚养下,两年时间过去了,小老虎长成了大老虎,但仍非常温顺,与所有人都很亲密。 有一天,老和尚带着老虎出门,突然流鼻血。老虎无意间舔到人血,觉得特别香甜,终于按捺不住,将抚养它的老和尚吃了。从此,这只老虎不再吃别的食物,整天蹲在路边,专等行人经过以便扑食。 每当太阳偏西时,人们就互相告诫:停止行路。人们议论说,太行山一带的老虎吃人成性。 趣味解谈 这篇寓言意在说明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不易改变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老虎不可能改变吃肉的本性。

那么,人的本性是什么?经济学认为,人性无善恶之分,经济学世界中的所有人都是经济人。也就是说,人的本性是利己的,人们所从事一切活动的目的是个人利益最大化。

寓言小故事大道理伊索寓言(寓言故事中的经济学)(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