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交流从哪几方面(教师阅读的三个境界)(1)

台湾天下远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希均有句名言:自己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

书籍是人的真正朋友,尤其对于教师而言,孩子们一般视教师为百科全书,期待着从教师身上获得认识世界的一切秘笈。试想,一个不阅读或阅读少的教师,如何能给孩子们人格方面的真正影响呢!阅读应该是教师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核心师德。

教师读书交流从哪几方面(教师阅读的三个境界)(2)

世界上很多民族都崇尚阅读,尤其是犹太民族,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代表人也特别倡导读书。当然,我们提及古人读书,总会联系到“学而优则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其实是对真正意义上的读书的断章取义理解,或者是掺和着急功近利色彩的。人们还没有读起来,就想到读后做什么,把读书与名利关联起来了。

严格意义上说,《礼记·大学》中是这样表述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其中体现着读书的三个境界,借用古人读书的三个境界,来说说教师读书的境界。

第一个境界:格致

格致,就是格物与致知,意思是“推究事物的原理,然后获得知识”。这是读书的第一步,强调的就是读书。在一个泛阅读的浮躁时期,读书何等重要,当然是“不读很好的书,要读最好的书”(英国学者沃拉斯)。

读书,就是与智慧对话的过程,读什么书就会成为什么人。教师需要读的书很多,既要读教育类的,还要读文史哲类的,也要读生活类的;教师既要静下心来品味读,也要博览群书了解读。总而言之,教师要读书。

教师读书交流从哪几方面(教师阅读的三个境界)(3)

第二个境界:正修

所谓正修,就是正心与修身,属于一个人阅读后的自我内化、自我感悟、自我提升、自我改变。读书,就是在获取智慧的过程中发展智慧的过程。费尔巴哈说,人是他自己食物的产物。

从精神发育来看,很大程度上人的精神世界由他阅读的图书塑造,读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读书首先是为了自我改变,作为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需要用渊博的知识提升自己的人格,然后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

提升自己的人格就是正心、修身。教师要通过读书让自己有一个宁静的心态,理智的头脑,开放的胸怀,淡定的精神世界;要将从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句话,读书要自我改变主观世界。

教师读书交流从哪几方面(教师阅读的三个境界)(4)

第三个境界:齐治

齐治,是对齐家与治国的简化,意思是教师读书需要转化,需要对影响家风和学生成长。家风好了,学生成长了,就是教师层面的“治国”。

教师读书交流从哪几方面(教师阅读的三个境界)(5)

只有读书,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使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处身于互联网+时代的学校与学生,凸显着很多时代特征,这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也冲击着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角色。

怎么办?教师准备好了吗?如何应对挑战,急需教师通过读书来解决,教师需要在阅读中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认识事物的深度。也许我们改变不了什么,但一定能影响他人的改变。教师一定要结合工作实际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的做好阅读的转化。

用朱永新的话概括,要做学生的先生,先做学生的学生;要做一个好学生,就要边教边学,认真阅读。

---------------------

作者丨谢国平,北京市门头沟区新桥路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内容来源丨《现代教育报》

编辑丨唐莉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