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说说五谷中的“菽”。

所谓“菽”指的是所有的豆类作物。《春秋考异邮》中说:“菽者稼最强。古谓之尗,汉谓之豆,今字作菽。菽者,众豆之总名。”豆类的品种很多,主要有大豆、蚕豆、绿豆、豌豆、小豆、黑豆等。根据豆类的营养素种类和数量可将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黄豆为代表的高蛋白质、高脂肪的豆类。另一种豆类则以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为特征,如绿豆、小豆等。换言之,我们大致可以把豆类分为菜用豆类和饭用豆类。有意思的是,多数菜用豆类都要新鲜或泡软后做菜,而饭用豆类大都是干豆直接做饭,下面就分着说说这些豆类。按照我的打算,这个系列里要先写主食后写副食及调料等,所以,在这一篇里就先从可以作为杂粮的豆类说起吧。

第一种,说说小豆。这大概是我们最熟悉的豆类之一了。小豆也叫红小豆、赤豆、赤小豆、五色豆、米豆、饭豆,古代的名字叫荅、小菽、赤菽,是原产于中国的重要豆类品种,至今已经栽培了2000多年。古医书《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小豆的药用记载。古农书《齐民要术》中已详载小豆的栽培方法和利用技术。全世界小豆种植以亚洲面积最大,非洲、欧洲及美洲也有生产。目前全球共约24个国家种植小豆,除中国生产面积最大外,日本、朝鲜、韩国、澳大利亚、泰国、印度、缅甸、美国、加拿大、巴西、哥伦比亚,新西兰及原苏联的远东地区,扎伊尔和安哥拉等国均有一定生产面积。

小豆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每个花梗上结荚1~5个,荚长7~16厘米,果荚内包着4~18粒椭圆或长椭圆形种子。种子多为赤褐色,也有黑、灰、白、绿、浅黄色等。种子千粒重50~210克,大多在130克左右,一般亩产在200到300斤。小豆内的淀粉含量丰富,因此也被称为“饭豆”。小豆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土壤要求不高,耐瘠薄,粘土、沙土都能生长,川道、山地均可种植。既耐涝,又耐旱,晚种早熟,生育期短,栽培技术简单,可做补种作物。小豆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较高,宜与谷类食品混合成豆饭或豆粥食用,一般做成豆沙或作糕点原料。李时珍称小豆为"心之谷",其功用为"生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上吐",并治"下痢、解酒毒,除寒热痛肿,排脓散血,而通乳汁……"。基于上述原因,小豆在全国各地栽培比较普遍,也是我国重要的杂粮作物之一。

闲侃食桌上的百科知识(闲侃餐桌上的百科知识)(1)

这里还有必要区别一下“红豆”与小豆,因为这两种作物长得比较像。红豆不是草本植物,而是生长在南方的一种乔木,所结的果实与小豆相似,都是红色的豆子。但仔细观察区别还是不小的,小豆是扁身的,而红豆是圆身的,而且两种豆子功效不同,吃起来口感也不一样,小豆质地坚硬,难以煮烂,而红豆较软,容易出沙,口感绵密。从食用方法上看,红豆主要是用来做南方常见的红豆沙糖水,而小豆体积比较小,最适合用来煮粥或做豆沙来吃。

闲侃食桌上的百科知识(闲侃餐桌上的百科知识)(2)

小豆的主要主要食用方法一是做粥,二是做豆沙,三是与小麦、玉米、小米等面粉掺和在一起作为杂粮面。小豆粥大概是我们最熟悉的吃法,一般情况下,我们有时候纯用小豆熬粥,也有时与大米等与小豆混在一起熬粥。小豆不容易煮烂,这里有一个小窍门。我每次熬小豆粥时,都在前一晚把小豆用水泡上,第二天一早把泡过的小豆放到一个塑胶饭盒里,把水倒到刚刚淹没小豆的量,然后把饭盒放进冰箱的冷冻室内冻成一整块冰坨。晚上下班回家后用高压锅烧开水,然后直接将这块“小豆冰坨”扔进开水中盖上高压锅盖煮,大约20分钟就可以煮烂。这种办法不仅适用于小豆,也适用于包括绿豆等淀粉含量较高的豆类。说起小豆粥,不由得让我想起近40年前在南开大学读书时经常光顾的一家店,这家店位于天津百货大楼后面,名字已经忘记了,那里的桂花小豆粥非常好喝,至今想念,不知这店铺还在不在。

闲侃食桌上的百科知识(闲侃餐桌上的百科知识)(3)

小豆出沙率为75%,主要制作豆沙(湿沙、干沙)。豆沙可制作豆沙包、水晶包、油炸糕还有粽子、年糕等。小豆沙还可制作冰棍、冰糕、冰激凌、冷饮。用豆沙可制成多种中西式四季糕点,如豆沙糕、豆沙月饼、豆沙春卷、豆沙蛋糕等等。把小豆加工为豆沙有两种方法:一是将干燥的小豆磨成豆粉,筛去种皮,余下的即细干豆沙。二为湿加工法,先将小豆浸泡,并用水煮软,再将煮软的小豆粒碾碎、放入冷水中使种皮与淀粉(豆沙)分离,用不同筛目的筛子或其它方法除去豆皮,然后得到豆沙,再加入糖作成甜食或干燥后磨成粉。

闲侃食桌上的百科知识(闲侃餐桌上的百科知识)(4)

小时候,对小豆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小豆冰棍了,那时三分一根的小豆冰棍是夏天里最大的奢侈品。

闲侃食桌上的百科知识(闲侃餐桌上的百科知识)(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