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的洒脱写法(笔墨淋漓意中趣)(1)

哲学家熊秉明认为“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的核心”。应该说,中国汉字书法艺术所兼具的特殊属性,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文明传承的需要,也包含了太多的人文情怀。作为中国人,书法之于我们并不陌生。而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大文豪苏东坡的后人,“书法”更是一个光灿的文化符号——从苏侯禄先生身上,我便看到这种“文化符号”的光灿。苏侯禄先生世居广东肇庆鼎湖长利,其苏姓家族可谓名门望族,追根溯源,乃北宋文学大家苏轼眉山苏氏之余脉。也许是先祖文化基因之遗传,苏老习练书法一个甲子有余,形成尚意书风,颇得意中之趣味,成就自我风貌,著有《苏侯禄书画集》。其作品多次于全国性书画大赛中荣奖,深受社会各界人士喜欢,作品被国内多家博物馆、图书馆等机构收藏。身为广东省苏东坡文化研究会名誉理事,其书画之大名美誉、为人之嘉德懿行,名闻遐迩,令人尊崇。

夏的洒脱写法(笔墨淋漓意中趣)(2)

中国自古即有“书画同源”之说,“书”与“画”乃友好邻邦,书法是绘画的抽象化和符号化,它们关系亲密,“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苏老书画兼修,且卓有成效。其国画山水彰显了书法的“书写性”特质,笔精墨妙,气韵生动。而书法造诣更深,尤擅楷书、草书,且榜书颇具气势,韵致独具。其小楷法度谨严,精美雅致;榜书大气磅礴,雄浑苍劲;草书奇险飞舞、结体多变,张弛有度、跌宕多姿。苏老书法亦如其人,有法度,见性情,抒胸臆。岁至耄耋之年,依然挥毫泼墨,砚田耕耘,可谓“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尚意写心,我辈之榜样也。清朝书论家梁巘在其《承晋斋积闻录》一书的《学书论》章节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即“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其中“尚意”之“意”可概括为意蕴、内涵,包含哲理性、书卷气、个性化与意境表现等多个方面。而苏轼便是“宋人尚意”重要书家的代表。诚如他在吴道子画后的题跋中那一句颇有意味的话,“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这句话,恰恰点出了“法度拘束”与“风格个性”两个相互矛盾的艺术创作倾向;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艺术主张:做到两者融合,既不拘于法,又不拘于个性,而后自“出新意”。著名美学家邓以蛰先生提出:“无形自不能成字,无意则不能成书。”这句话既将书与字区别开来了,又提出了书法艺术的灵魂就在于“意”。苏轼之“尚意”,便是在表现自已的书风的同时,凸现出一种标新立异的姿态,使学问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并给人以一种新的审美意境。

纵观苏侯禄先生的书风,同样呈现了这样一种“审美意境”。其书法作品不因循守旧,因字立形,随类赋形,随形布势,从中看到经典的传承及用笔、节奏的细微变化。书法用字的结体,是一个方块的空间,周围是一个无形的周边界限。在这个方寸之内,有着纵横驰骋的自由天地。一个字就可以造就多种形态,造就一个“有意味的形式”。所以,其作品或古朴、典雅,或活泼、奔放,或生动、天真等等。这些个形态又都力求表现出和谐、虚实、节奏、韵律、变化等形式美的特征。苏老的楷书“有意味”,则在于融合了魏碑之朴拙险峻、颜体之阔大遒劲、苏体之丰腴舒展。苏老的草书“有意味”,则在于用笔沉着痛快,笔画刚健遒劲;结字因势生形,尽其险绝;字形之大小、欹正,意趣横生,于险劲中求平夷,于痛快处见自然。苏老的榜书“有意味”,则在于气势磅礴,拥有从容不迫之仪态;结构舒健,蕴含浑穆宽博之意趣。克罗齐曾说“艺术是人类最基本的语言形态”。美学家苏珊•朗格也提出过关于“艺术是情感符号”的命题。由此我想,苏老善于发现所过往时代的真善美,以属于自己的书法艺术“语言形态”抒情达意,向世人呈现一个艺术家的“情感符号”。苏侯禄先生笔墨线条的“语言形态”,向我们传递一种壮美的“情感符号”。用挥洒写意、刚柔并济的中国书法,舞奏出抑扬顿挫的生命律动。以春夏秋冬的时光为纸,以真意寻境的痴心为笔,淋漓尽致地演绎大美无言的书韵与意趣。

夏的洒脱写法(笔墨淋漓意中趣)(3)

念你冷暖,懂你悲欢。

*作者简介:夕夏,广西北流人,现居成都、北流两地。业余写诗、艺评,某内刊特约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