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下册17课思维导图(张贵栓同行语文主题学习)(1)

部编版语文教材是以单元为组编排的,每个单元确定了明显的阅读主题,增加了语文要素。在每个单元里,单元导语、课文、交流平台三位一体,建构阅读体系,实施策略阅读,将单元语文要素具体化,层次化,体系化。单元导语提纲挈领,阅读实践循序渐进,课文平台前后呼应。

一、单元导语提纲挈领

单元导语安排在每个单元的首页。它有三个板块组成,第一、单元顺序。单元顺序是教材的安排顺序,具有整体性、系列性、和顺序性,也标明了本单元所在整个教材中所占的位置,常常有一竖行文字写明,即“第X单元”。

第二、人文主题。每个单元都有人文主题,人文主题是比较宽泛的。比如部编版三年级教材第三单元是童话单元,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就是《童话世界》。“乘着想象的翅膀,游历奇妙的童话王国,看花儿跳舞,听星星唱歌。”这是人文要素。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写作特点与语言特色,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也各不相同。比如小说单元,教科书在单元导语提出: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点明了小说的主要特点是虚构。这也是本单元的人文要素。

语文五年级下册17课思维导图(张贵栓同行语文主题学习)(2)

第三、语文要素。统编教科书按照双线组元的结构设计,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提示的是本单元教学目标而不是教学内容,语文要素是提纲挈领,是“贴标签”。

语文要素从阅读与表达考虑,一般指向读与写两个方面。比如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材第三单元是童话单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个:一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指向了读);二是创编童话(指向了写)。

再比如小说单元,语文要素为: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非常清晰地说明小说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课文、课后思考练习题、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中的栏目,与本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建立联系,并不意味着单元中的各项内容都要体现人文主题,都能紧紧围绕语文要素。

二、阅读实践循序渐进

课文在语文教科书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主导语文教师规划教学的主要元素,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核心材料。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读书、作文、口语交际等规律于实践,从而形成相应的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与习惯。这种能力与习惯不是凭空得来,课文正是学生获得知识、训练能力、学得方法、培养习惯的重要凭借物。

用好统编教材,遵循目标适度、具体和有梯度原则。能够准确把握统编教材阅读、表达目标的三个核心词语:试着、初步、学习,分清目标之间的差异性。

另外,用好统编教材,要树立整体教学观,要体现目标的层次性和发展性。

语文五年级下册17课思维导图(张贵栓同行语文主题学习)(3)

就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阅读策略而言,从三年级开始,安排阅读策略单元,三、四、五、六四个年级建构了一个阅读体系,体现了目标适度、具体和有梯度原则。

怎样实施策略阅读?三年级上册“预测”,四年级上册“提问”,五年级上册“提高阅读速度”,六年级上册“有目的地阅读”。

就单元中的课文而言,每个单元安排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为了落实好“语文要素”,实现学以致用,部编版教材安排了策略单元,这一单元无疑就建构成了一个阅读体系。

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人文主题是《纯真童年》,人文要素是冰心的一段话;“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显然,这一人文主题时比较宽泛,我们到底该回忆童年什么?

单元导读中的语文要素:一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三是记一次游戏,把游戏过程写清楚。

本着循序渐进原则,有梯度安排课文。《牛和鹅》是一篇范文,是完全呈现出批注的一个范本。范本的例子作用明显,文中作了五次批注,第一次是“事情真的是这样吗?”,第二次批注是“逃跑--被鹅咬住--呼救,那种惊慌失措写得很真实。”第三次批注是“鹅之前多神气,现在多狼狈啊。”第四次批注是“‘挂着泪笑’,事情的变化对‘我’来说太突然了。”第五次批注是“看来鹅并不可怕!只要不怕它,鹅就不敢欺负人了。”

语文五年级下册17课思维导图(张贵栓同行语文主题学习)(4)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则是一篇学本,教材课文中留有空白,作为学生学以致用的练习文本,学生可以在书上练习作批注。

《陀螺》是一篇固本,教材中同样留有空白之处,但此处的空白,已经完全不同于《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的学本,意在巩固提高。

循序渐进主要体现在精读课文、略读课文的编排策略上,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略读课文是运用方法。

三、课文平台前后呼应

“交流平台”是部编版三年级教材中出现的一个全新教学板块,与“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等构成完整的“语文园地”。它是以“语文要素”为主体,围绕单元教材中出现的语言现象,语文知识以及学习方法,展开探究,梳理和交流,是“语文园地”乃至单元整组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就是说,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课文的一些方法,在“交流平台”里将会体现出来,这样,课文与“交流平台”能够前后呼应。比如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一边阅读一边作批注是很好的阅读方法。读文章时,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随时都可以作批注。

批注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可以标画出相应的词句,也可以在旁边的空白处简单写写自己的批语。

语文五年级下册17课思维导图(张贵栓同行语文主题学习)(5)

读完文章,作完批注,再重新读一下文章和批注,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会有新的收获。

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自己作的批注,了解别人对文章的想法,丰富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对批注进行研讨、交流,作了总结。指出批注阅读的批注位置,以及批注阅读的批注方法,还有批注阅读的作用。除此之外,师生之间还要充分交流,进一步开发、利用有价值的批注阅读方法,实现策略阅读的高效性。

了解的单元导语是提纲挈领的,明白了课文、交流平台是前后呼应的,掌握了阅读实践是循序渐进的。建构阅读体系,实施策略阅读。明明白白懂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

语文五年级下册17课思维导图(张贵栓同行语文主题学习)(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