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动物的命名之由,是语源研究的一个大宗,历来有人探讨,至今成效还是不很显著比如蟋蟀,楚人为何称之为“王孙”,是公子王孙喜欢斗蟋蟀的缘故吗?狐,为何又叫“狐狸”?它跟“狐臭、胡臭”有没有关系?“狐狸”跟“蜣螂”命名有没有关系?为何蜻蛉(蜻蜓)又叫“狐/胡黎”、“胡离”?等等我们来说说,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什么草不好惹?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什么草不好惹(草不黄俗话说140脏)

什么草不好惹

植物、动物的命名之由,是语源研究的一个大宗,历来有人探讨,至今成效还是不很显著。比如蟋蟀,楚人为何称之为“王孙”,是公子王孙喜欢斗蟋蟀的缘故吗?狐,为何又叫“狐狸”?它跟“狐臭、胡臭”有没有关系?“狐狸”跟“蜣螂”命名有没有关系?为何蜻蛉(蜻蜓)又叫“狐/胡黎”、“胡离”?等等。我们来说说

东魏高敖曹(491~538),名昂,字敖曹,以字行,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东)人,南北朝时期东魏大将。

“敖曹”跟“昂”如何“名”、“字”相契合?盖“昂”即“昂藏”:

繡衣柱史何昂藏,鐵冠白筆橫秋霜。(唐李白《赠潘侍御论钱少阳》)

“昂藏”与“敖曹”,均“器宇轩昂”之义。與“昂藏”音近的“骯髒”,也有“器宇軒昂”的意思:

骯髒辞故园,昂藏入君门。(李白《赠参寥子》)

“骯髒”、“昂藏”等位同義。與“敖曹”音近的“鏖糟”,有“污秽;骯髒”的意思:

又有大澤,彌望草莽,名“好草陂”,而夏秋積水,沮洳泥淖,遂易為“鏖糟陂”。(宋莊綽《雞肋編》卷中)

那“骯髒”的“污穢”義,自宋以來一直活躍在文獻、口語中:

家山亦何有,骯髒衣間蚤。(宋洪邁《贈覺師》)

“肮脏、腌臜、齷蹉”等,“邋遢、拉灑”等,“拉瓜、垃圾”等詞,看似简单,其实解释起来并不容易。

一、骯髒

李鉴堂《俗语考原》:

肮脏,俗谓不洁者曰肮脏。

《红楼梦》第五回: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俗语考原》并未考到“源”。

(一)肮脏的源头

余杭章先生曰:

鞅掌:说文云:“坱,尘埃也。”今人单言曰党,重言曰鞅党。鞅党连言犹鞅掌。世人误书肮脏。单言党者,亦误书脏矣。(《新方言·释言》)

从“源”的角度讲,太炎先生的说法应该不错。“坱”为“尘埃”,“党”为“不鲜”(《说文·黑部》:“不鲜也。”)按照这个思路,“肮脏”应该是可拆解、二字平列(联合式)的联绵词。

1.王孫

“王孙”一词或指“王公子孙”,或指“猴孙”,或为“贵称”,还可以指“蟋蟀”:

蟋蟀,楚人谓之王孙。(清杭世骏《续方言》)

“以注鸣者”孔颖达疏引《方言》:“﹝精列﹞楚谓之蟋蟀,或谓之蛬;南楚之间,或谓之王孙。”(《周礼·考工记·梓人》)

按,《方言》“王”作“蚟”。蟋蟀呈黑或褐色。田野蟋蟀又称“黑蟋蟀”;或名“孙旺”,即“王孙”之倒。在英语(cricket)中,蝼蛄亦有“cricket”之称(Mole cricket)。 “蝼蛄”,臭虫也,跟肮脏义之“拉瓜”等又属于“蜣螂”系。

因此,“王孫”(王:雨方切,平陽云,上古“匣母”)一种可能與“黤黮”、“黤黪”、“黯黮”等是“髒髒”的源頭。

2.肮脏源头诸体

黤黮:《玄应音义》卷十一“黤黮”注引《纂文》:“深黑也。”卷十七“黤黮”注引《苍颉篇》:“深黑不明也。”

《慧琳音义》卷六十五“黤黮”注引《声类》:“深黑貌也,不明净也。”於槛切/徒感切。

黤黪:《慧琳音义》卷四十五“黤黪”注引《考声》:“不明也。”於槛切/七感切。

黯黮:“忘旧邦之黯黮兮”王逸注:“黯黮,不明貌也。”(《楚辞·九叹·远游》)乙减切/徒感切。

黭黵:《玉篇·黑部》:“不明净也。”乌感切/徒感切。

黭黮:《集韵·寑韵》:“果实坏皃。”

单独地讲:

黤:《说文·黑部》:“青黑色。”《集韵·感韵》:“深黑色。”

黯:《说文·黑部》:“深黑也。”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李善注:“黯,失色将败之貌。”(《文选·江淹<别赋>》)

黭:《说文·黑部》:“果实黯,黑也。”

“类曛黄之黭漠系。”蒋之翘辑注:“黭,果实黑坏貌。”(唐柳宗元《梦归赋》)

黮:《广雅·释器》:“黑也。”

黪:《广雅·释器》:“黑也。”《释诂三》:“败也。”《玉篇·黑部》:“今谓物将败时颜色黪黪也。”

还有“黵”,《说文·黑部》:“大污也。”《集韵·琰韵》:“黑污也。”都敢切。如果从“败、坏”的角度讲,“黯黪、黯黵、黭黮”最接近“肮脏”的前沿,而“王孙”则在其前。这些单音节词都是“闭口韵”(谈、覃、侵),按笔者的“声衍韵失”汉语音义演变理论,跟东、冬、蒸、耕韵字是等位的。

(二)肮脏诸形及变体

后来出现了“腌㬹、腌(酉藏)、㛺赃”等写法。

腌㬹:小梅香走将来吹灭灯,搅了读书兴。腌㬹小贱人,传着姐姐夫人命,教哥哥睡去来独自冷。(《全元散曲·清江引》)

一般解释是:腌,读[ā]或[āng]。腌㬹,犹肮脏。此处犹“惹人厌”。“㬹”,《集韵·梗韵》:“足跟筋也。”跟“脏”不搭界,是个记音字。单独的“腌”,亦有“肮脏、弄脏”的意思。

冻剥剥正暮冬,如今暖溶溶便开春,来,来,来,谢绨袍糚点了我腌身分。(元高文秀《谇范叔》第三折)

腌:枉腌了他金屋银屏,枉污了他锦衾绣裀。(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

揽这场不分明的腌勾当,今日将平人来无事讲。(元孟汉卿《磨合罗》第三折)

其实“腌”如果写作“淹”更直接:

《广雅·释诂三》:“淹,败也”王念孙疏证:“今俗犹谓渍物为淹,又谓以盐渍鱼肉为腌。”

掩藏物过久,不臭败即有酸臭味。类似的有:

腌(酉藏):《西游记》第四十四回:“有些腌(酉藏)臭气,你休恶心。”

解释“(酉藏)”不音如“藏”而音zā。

㛺赃:《集韵·覃韵》:“㛺,女志不静。”《字汇·女部》:“㛺,女志不浄。”《集韵》乌含切,平覃影。

按:《正字通·女部》:“㛺,按:焦竑俗用杂字:物不净曰㛺,有音无义,今俚语有之。旧注因从女专训女志不凈,误也。”

还有“䐥臭”、“䐥冻(臭)”:

䐥冻(臭):䐥,臭貌。今俗曰䐥冻臭。(清梁同书《直语补正》)乌孔切。

䐥臭:《广韵·董韵》:“䐥,臭皃。出字林。”

川渝至今称酸臭味为“䐥臭”。耳屎之“耵聍”,也當纳入本系解释。

至于“龌蹉、腌臜”就不举例了。“肮脏”的变体特别多,请参王学琦、王静竹先生《宋金元明清曲辞通释》、徐振邦《联绵词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3)、白维国等主编《近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腌、腌”下等,不一一罗列。

像“腌脏”(内蒙临河。晋语)一词,犹可以见字识义,而像“腌势”、“腌(扌䪞)”、“罨靸”等词,如果不放在笔者设置的“声衍韵失”解释系统中,恐怕万难解释清楚:

腌势:<形>脏的样子。官话。獾儿似腌势。(明朱有燉《烟花梦》)

腌(扌䪞):<形>肮脏。北京官话。也不懂个干净腌(扌䪞)。

罨靸:譬如沟中水,被沙土罨靸壅塞了,故水不流;若能担去沙土罨靸,水便流矣。(《朱子语类》卷九五)

罨簪:[浄唱]打脊罨簪赖秀才![丑唱]打脊罨簪赖狗!(宋佚名《张协状元》第二四出)

搕(扌䪞):《广韵·合韵》:“搕,又搕(扌䪞),粪也。”乌合切/才盍切。

恶沙:垃圾。王军虎《西安方言词典》。

乌苏:脏乱。徐宝华等《上海方言词典》:“乌苏,同‘乌苏相’。东西脏乱,使人难受。”

就川渝而言,與“骯髒”關聯的读音就有:[ngāngzāng][ ngānzān]、 [Wāzuā]、[ngāzā]、齷蹉等。肮脏系的核心词可以归结到“龌蹉、恶浊、恶臭”等词上。

(三)耵聍及叮咛

耵聍:耳垢。《玉篇·耳部》:“耵,耵聍,耳垢也。”

若有干耵聍,耳无闻也。(《灵枢经·厥病》)

如新去耵聍,雷霆逼飓䫻。(唐韩愈《献山南郑相公樊员外》)

耳中耵聍,干结不出。(《本草纲目·虫部·蚯蚓》)都挺切,上迥端。耕部/奴丁切,平青泥。乃鼎切。

如果照《改并四声篇海·肉部》引《龙龛手鉴》:“(月寧),耳中垢”的解释,“(月寧)、聍”均为“耳垢”,则“耵”亦当有此义,但目前未见文献记载。(月寧),《改并四声篇海》引《龙龛手鉴》奴顶切。

为什么反复嘱咐叫“叮咛”?或许就是“耵聍”使得“耳无闻”而需要反复、重复地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