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岩讲雨点皴山水(柳暗花明又一皴)(1)

皴,是皮肤干燥起皱的裂纹,而在中国画中,却是一个专门的术语。不同的山脉、石块、树木有不同的纹理,经过画家的观察、提炼,成为程式化的画法,便叫“皴”。

树干上,画一些圆圈皴,有如龙鳞,无论是谁,一看就知道是松树。柏树是用麻绳似的斜扭皴来表现;而画梧桐皴,则是在双勾好的树干上横笔擦抹。

山石的皴法则更多,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画坚硬的石块、三山,用斧劈皴,其用笔有如斧子往下劈的感觉,故取此名。画土坡、土山,则用披麻皴,其形由山顶两边用线条自然拖下,有如披了许多麻线一样。

............................................

刘松岩讲雨点皴山水(柳暗花明又一皴)(2)

............................................

画不同的地貌,就有不同的皴。画华山,赵孟頫创造了荷叶皴;画太湖一带,倪云林创造了折带皴;画关陕一带,范宽用的是雨点皴;米芾画江南烟雨,又创造了落茄皴;其他还有什么云头皴、鬼脸皴、豆瓣皴、解索皴、乱柴皴、乱麻皴、拖泥带水皴、泥里拔钉皴、雨淋墙头皴……总之,每个创派的山水大师,也就是创造了一种皴法,而这种皴法就永远和他的名字连在一起了。这正如书法中的颜体、柳体、赵体一样。

刘松岩讲雨点皴山水(柳暗花明又一皴)(3)

............................................

皴法是中画画与西洋画的美学区别之所在。

欧洲画家描写人世生活的风景,当然是在平坦开阔便于生活的地区;而中国画家所表现的是隐逸的情趣,逃避巨俗生活越远越好,所以多是人迹罕至的绝岭深壑,皴法自然明显地得以表现。再者,欧洲绘画是用色块为绘画语言,中国画是以墨线为绘画语言。中国画的所谓书画相通,就是用墨线的皴法体现书法的笔意美。若失去了皴法美,也就失去了中国画的“国味”。“皴”是中国画的精髓。

刘松岩讲雨点皴山水(柳暗花明又一皴)(4)

...........................................

每一皴法属于一个地区,也属于一个特定的时代,更体现画家的不同风格。现代画家往往感慨皴法已被前人画完,已经“山重水复疑无路”了。是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情趣的更新,既不能用古人的皴来画今天的时代,也不能用外地的皴来画自己的家乡,有成就的画家应该创造出有独特风格的“柳暗花明又一皴”。

............................................

刘松岩讲雨点皴山水(柳暗花明又一皴)(5)

最后,我们必须要说到赵春秋老师“万能的”雪地皴了,赵春秋老师独创的“雪地皴”,用独特的笔法来描绘雪地状貌,既符合冰天雪地的自然大美,又体现了高超精湛的笔墨美,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山水画的传统皴法。(文字来源:杨修品著 《美学纵横 增订本(2版)》,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出版。插图:赵春秋山水作品)

刘松岩讲雨点皴山水(柳暗花明又一皴)(6)

刘松岩讲雨点皴山水(柳暗花明又一皴)(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