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长征》中的龙云、《卧薪尝胆》中的文种、《楚汉传奇》中的吕太公、《英雄》中的无名老者,是《蛐蛐四爷》中的余三爷……

前天晚上,广为观众们所熟悉的表演艺术家郑天庸在津逝世,享年81岁。

这些老戏骨们都已经去世了(这个演了一辈子配角的天津老戏骨)(1)

也曾有过一段“电台情缘”

天津观众对于郑天庸一点也不陌生,不过许多人真的不知道郑天庸这个人到底是干哪个行当的,在人们记忆中,他做过编剧,当过导演,说过相声,演过话剧、电影、电视剧、小品……似乎他什么都做过,其实,也正是因为这个,郑天庸才被圈里人称作“多面手”。

郑先生第一次登台是在他9岁那年,他的正在燕京大学上学的哥哥,利用暑假和同学们一起来天津演出话剧《富贵浮荣》,郑天庸突发奇想,何不自己来排戏呢,于是找了几个邻居家的孩子,拿着《土地还家》、《刘胡兰》等小人书作剧本排开了自己的戏,自己还用纸盒做了个“山坡”,用木头片钉了个窗户,用木条做了一把大铡刀和手枪,每个人都按小人书上画的样子来自己解决服装,直到在院子里演出的那天,还真的来了不少邻居,好歹把戏演完了,可怎么演的却一点也没记住。事情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可第一次登台的经历却让郑天庸一生难忘,他的“戏剧情缘”也正是那时结下的。

郑天庸和汪文华

在《曲苑杂坛》,郑天庸主要负责《相声TV》、《绝活儿》、《洛桑学艺》等板块的策划编导工作。“我们那时候制作节目的宗旨是新、奇、特、绝,为此我想了很多方法,把双簧跟小品相结合,把口技搬到台前,把相声小品化,还专门为洛桑量身制作了《洛桑学艺》系列节目。每天跟洛桑泡在一起想点子,问他还会什么,把他所有的才艺都发掘出来,再加入各种笑料和包袱,没想到节目制成以后那么受观众欢迎。”后来,为了给电视台应急,郑天庸还被推到台前,演出了很多相声剧,成了《曲苑杂坛》的熟面孔。

这些老戏骨们都已经去世了(这个演了一辈子配角的天津老戏骨)(2)

郑天庸和赵丽蓉合作的小品《陈年老醋》

这些老戏骨们都已经去世了(这个演了一辈子配角的天津老戏骨)(3)

郑天庸说相声

在做电视台节目编导期间,郑天庸还拍了很多电影、电视剧,《江湖笑面人》、《大雨小巷》、《乔迁》、《龙嘴大铜壶》、《梅兰芳》、《上海往事》、《政府官员》、《赌王出山》、《上海探戈》、《杨三姐告状》等作品中,他时而演绎大反派,时而又成了老实巴交的老学究,时而又一人分饰两角演绎性格完全不同的父子俩,这种不同的角色体验让他感到充实刺激,又充满挑战。

“其实,我做编导、说相声、写文章、画画,每一种职业和生活体验,都是为我演绎各种角色积累经验。”也正是有了多年的曲艺经历,郑天庸在电视剧《江湖笑面人》饰演起相声掌门人李守臣才游刃有余。“我从小就接触了许多相声演员,对于相声演员们对艺术的态度和生活状况都比较了解,因此在同时接到两个剧本时,我没有犹豫就选定了《江湖笑面人》。把握这个人物时我就是按照生活中的相声演员来塑造的,台上幽默、热情,生活中严肃、不失自尊,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人物。”

跟电影电视剧“玩命”一辈子

除了生活的历练以外,对任何一个人物、任何一部戏都认真对待、充分准备、小心演绎的态度,也是郑天庸塑造的人物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保障。

“我拍戏之前,会把有关人物的资料找来看一遍,然后认真做笔记,跟导演探讨角色理解,只有人物琢磨透了,我心里才有底,才敢去演戏。”郑天庸的书房有整整一面墙大小的书架映入眼帘,上面摆满了满满当当的书,而且分类整齐,不仅有各个历史朝代的文献,各种人物传记,还有天津各个历史时期的风俗民情,这些都成了他汲取养分、把握表演的重要依靠。

这些老戏骨们都已经去世了(这个演了一辈子配角的天津老戏骨)(4)

在拍摄电视剧《走向共和》的时候,为了演绎好恭亲王,郑天庸把书店里有关他的书全部买了回来,认真了解这个人的性格特点,捕捉他的细节入微之处。他在这部电视剧里演了两个人物,一个是恭亲王,一个是军机大臣瞿鸿玑。为了将这两个角色有所区分,除了在化妆上将两个人物的造型区别开来以外,还要将两个人演出不同的感觉。恭亲王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也是精明强干的政治家与外交家,在《走向共和》中他虽已退出权力中心,但已有的眼光和豁达还是能让人感受到的,所以在塑造时,郑天庸就更注重人物的形象和气质。而军机大臣瞿鸿玑是从第二十七集出现的,本是一个地方小官吏的他因受到慈禧赏识而当上军机大臣,他一心为主却又谨小慎微,郑天庸表现这个人物就强调他的城府和心计。

这些老戏骨们都已经去世了(这个演了一辈子配角的天津老戏骨)(5)

多年来,郑天庸在荧屏中塑造了大批形象,作品颇丰,但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饰演的都是配角。谈起这件事,郑先生说:“其实配角的作用不容小觑,主角与配角是相辅相成的,配角的戏演好才能让主角的形象更加丰满,同时作为配角也不能放松自己,所谓‘绿叶衬红花,叶绿花更红’就是这个道理。”

在拍摄《辛亥革命》时,戏份不多的他,给奕劻这个人物设计了一个拿手绢的动作。别小看这个道具,它时刻表现出人物内心任何细微的变化。郑天庸说:“这个人物在剧中是配角,如何能够被人们记住配角,我就设计了这个拿手绢的小细节,可以丰富人物,给观众留下印象。”

这些老戏骨们都已经去世了(这个演了一辈子配角的天津老戏骨)(6)

大型史诗电视剧《辛亥革命》剧照

拍摄新《三国》时,郑天庸是剧组中最为年长的演员,姜是老的辣,郑天庸在《三国》中扮演的王允虽是戏份不多的配角,光芒竟然不输其他主角。王允的从容运筹、老成谋国尽在郑天庸四两拨千斤的表演,自然流畅的台词中变得立体起来。

这些老戏骨们都已经去世了(这个演了一辈子配角的天津老戏骨)(7)

在《新三国演义》中饰演王允

郑天庸的资深舞台功底也曾给不少年轻演员带来启发。李光洁就曾经回忆,在拍摄电视剧时,他的剧本上记得密密麻麻。郑天庸偶尔看到他的剧本,翻了一翻说,“每一场戏都是重头戏,也就意味着你没有重头戏。”李光洁顿时明白,重要的不是场场使足劲,而是蓄力击打,找到最强音、次强音、弱音、次弱音的分别。

“有人很羡慕地说我玩了一辈子,其实我是玩命一辈子。”郑天庸拍古装戏比较多,所以遇到危险成分也就更高一些。

在拍电影《英雄》时,已经六十多岁的他不仅要骑着高头大马狂奔,还不能手扶马鞍,因为角色要给张曼玉打旗子,只要一不小心他就会从马上跌下来,“第一天拍好之后我刚松了一口气,结果第二天张艺谋导演一看,天气不错,又让我拍了一遍,真是惊险得能丢了半条命。”虽然危险不曾断过,但郑天庸依旧坚持下来了:“因为我爱这行,等到哪天我记不住台词了,我就不演了,省得给人家添麻烦。”

如今,他终于离开了他最深爱的演员事业,但他留下的那些经典的角色,依然在荧屏上,我们的记忆中,熠熠生辉!

链接:郑天庸电视作品

《江湖笑面人》

《大雨小巷》

《乔迁》

《龙嘴大铜壶》

《梅兰芳》

《上海往事》

《政府官员》

1993年《杨三姐告状》饰高贵合 老版 合作演员:郑天伟娟子

1996年《上海探戈》 饰唐永清

2000年《长征》饰龙云

2002年《走向共和》 饰恭亲王/瞿鸿禨

2002年《少年天子之顺治王朝》饰索尼

2003年《皇太子秘史》饰索额图合作演员:宁静马景涛

2003年《买办之家》 饰李鸿章

2004年《大栅栏》饰魏元俊

2005年《卧薪尝胆》饰文种

2005年《正德演义》饰李东阳合作演员:何炅陶飞霏

2006年《死去活来/一生有你》饰周父

2007年《贞观之治》饰李纲

2007年《霓虹灯下的哨兵》饰周父

2009年《新三国演义》饰 司徒王允

2009年《禅》饰如净禅师

2009年《内线》饰 叶老爹

2009年《闯关东中篇》

2010年《幸福来敲门》客串:杂货店大爷

2011年《辛亥革命》饰庆亲王奕劻

2012年《楚汉传奇》饰吕太公

2013年《大秦帝国之纵横》饰昭阳

,